缩略图

《中国概况》教材研究文献综述

作者

郭艺婷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山东省青岛市 266000

摘要:《中国概况》是来华留学生高等教育的必修课程,其教材是留学生了解中国文化知识的关键来源。本文梳理近二十年相关研究,从单本研究、对比研究和编写理念方面进行综述,剖析成果与不足,并对未来研究予以展望。

关键词:中国概况;对外汉语教材;教材研究

一、研究背景

(一) 中国概况课对对外汉语教学的意义

随着中国在改革开放后的迅猛发展,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日益提升,“汉语热”也随之兴起。在汉语学习中,文化知识传授至关重要。它不仅能拓展留学生对中国的认知,还能强化其汉语运用、理解与表达能力,助力他们在中国更好地生活。

由于留学生来自世界各地,文化差异明显,容易遭遇文化休克问题。若不能妥善理解和处理,可能会影响他们在华的正常生活,引发对中国、中国人及中国文化的误解和偏见。对外汉语文化教学将语言与文化有机融合,只重视语音、词汇、语法教学,而忽视背后的文化,会阻碍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发展。自20世纪80年代起,文化教育的重要性被提出,文化教材的研究也逐渐发展起来。文化教材兼具教学、提升学习兴趣和促进文化交流的功能,“学好汉语,就得学中国文化”已成为汉语教育界的共识,掌握中国文化有助于提升留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二)中国概况课教材的选用对课程的意义

教材是教学活动的基础,也是师生间的纽带。为推进文化教学,学界编写了大量文化教材,其编写体例多样。然而,对外汉语文化教材发展滞后于对外汉语教育,相关研究也不及语言教材。文化学习对语言学习的支撑作用显著,外语学习者的交际能力与对目标语文化的理解水平密切相关。受国外负面报道等因素影响,外界对中国存在诸多误解。在这种形势下,《中国概况》课程旨在全面介绍中国国情和文化背景,涵盖政治、经济、风俗、历史、文学、艺术等多方面内容,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中国社会结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和人际关系。因此, 编制高质量的《中国概况》教材意义重大,其内容选择、呈现方式及学生接受度等问题都值得深入探讨。

二、研究现状

(一) “中国概况”类单本文化教材研究

刘佳[1]以《中国概况教程》(肖立2009版)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教材编写的优劣,并提出明确目标、考虑学生语言能力和兴趣、优化插图等编写建议。付颖[2]选取宁继鸣版《中国概况》,结合教材编写原理分析其特点和不足。祖晓梅、陆平舟[3]对王洪顺版教材进行分析,肯定了其在实用性、教学方法方面的优势。湛谌[4]深入探讨了王洪顺版教材的教学大纲,剖析文化元素,并给出教学建议。

(二)“中国概况”类文化教材对比研究

周小兵等人对九种汉语文化教科书进行比较,并与国外二语教材对比,指出存在的缺陷,还对教材编制策略进行了探讨。林慧秀指出中国概论课程教学大纲在编排设计、内容选择和难度上未充分考虑留学生学习特点。冯锐[5]选取三本教材进行对比,根据研究发现的问题为教材发展提供建议。

鲁宁丽[6]采用问卷法对王洪顺(2003版)教材和《中国人文地理》进行对比分析,指出问题并给出建议。康洁对郭鹏与肖立教材中的词汇进行专项研究,提出改进建议。姜兴蔚[7]从汉语学习者和教师视角,通过问卷调查对比张世涛《中国概况》与其他教材,归纳优缺点。

罗玉姣[8]对比郭鹏等人所著《中国概况》和《说汉语,谈文化》,从教学目的出发评估教材并给出建议。刘怡凡[9]对王洪顺和宁继鸣教材进行对比,并结合美国AP汉语提出编写建议。韦梓珩[10]对比两本教材的习题,归纳编写原则。刘元满、李欣[11]梳理17本教材的发展变化,提出编写应实现层次化、国别化、模块化等。

(三)“中国概况”类教材编写理念研究

赵金铭概括了对外汉语教科书编制现状,提出发展立体教材的趋势。韩秀梅[12]指出《中国概况》课程在教学内容、教材编写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给出教学建议。张英[13]审视汉语教材总体发展,指出存在的问题。赵宏勃[14]强调文化教材的特殊性,提出编写思路。

赵金铭提出对外汉语教材应实现区域化、类型化等,《中国概况》教材编写可从创新形式、丰富内容等方面着手。祖晓梅、陆平舟[15]提出中国概论课程选题的三条原则。付春媛认为对外汉语文化教材编写应注重针对性、层次性、引入性。殷鹏提出汉语文化教科书文化内涵应遵循的原则。李泉[16]倡导在文化教材编写中以平等心态看待不同文化。

林慧秀再次强调中国概论课程教学大纲存在的问题。王舒总结《中国文化常识》编写的优缺点并提出意见。吴琼[17]从“中国概况”课的双重性出发,探索教学内容、教材形式和教学方法。金春燕[18]从编写原则、文化内容等角度探讨多种教材的编写发展。张维嘉[19]从文化选择、教学和学习者角度提出外向型“中国概况”教材编写的基本原则。刘元满和李欣[20]揭示“中国概况”教材在文化内容选择方面的发展规律。祖晓梅等[21]主编的《国际中文教育用中国文化和国情教学参考框架》,根据学生认知能力和教学风格对中国文化知识进行分类,可用于中文教学和独立文化课程。

三、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

收集、阅读文化教学、文化教材、教材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对比、整理后形成对研究内容的科学认知。通过总结现有研究,全面把握当前研究状况,深入理解课题。

(二) 比较分析法

梳理不同时代的“中国概况”教材研究成果,进行分类整理和比较,找出有价值的对比点,得出相应结论。

四、结语

近年来,《中国概况》教材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研究视角单一,领域有待深化;研究结果概括性强,方法科学性不足;对权威学术刊物研究不足,时间跨度短。

未来《中国概况》教材研究可从拓展研究视角、运用科学研究方法、加强对权威学术刊物的研究等方面展开,推动该领域研究不断完善,以更好地服务于对外汉语教学和文化传播。

五、参考文献

[1]刘佳.《中国概况教程》教材分析[J].亚太教育,2015(33):133.

[2]付颖.对外汉语文化教材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5.

[3]祖晓梅.陆平舟.中国文化课的改革与建设——以《中国概况》为例[J].世界汉语教学,2006.

[4]湛湛.浅析对外汉语文化教材——以《中国概况》为例[J].汉字文化,2019.

[5]冯锐.对外汉语中国概况类教材的对比研究[D].中山大学,2012.

[6]鲁宁丽.对外汉语文化类教材对比分析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5.

[7]姜兴蔚.《中国概况教程》和《中国概况》教材对比研究[D].中山大学,2015.

[8]罗玉姣.对外汉语教材文化对比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5.

[9]刘怡凡.中国概况类教材对比[D].西安外国语大学,2019.

[10]韦梓珩.对外汉语中国概况教材练习对比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9.

[11]刘元满.李欣.从概要介绍到分级教学——“中国概况”教材编写发展分析[J].国际汉语教学研究,2020.

[12]韩秀娟.近十年来国际汉语教材的本土化与国别化研究综述[J].汉语学习,2020.

[13]张英.对外汉语文化教材研究——兼论对外汉语文化教学等级大纲建设[J].汉语学习,2004.

[14]赵宏勃.对外汉语文化教材编写思路初探[J].语言文字应用,2005.

[15]祖晓梅.陆平舟.中国文化课的改革与建设——以《中国概况》为例[J].世界汉语教学,2006.

[16]李泉.对外汉语教材通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

[17]吴琼.留学生“中国概况”课教材编写及教学思路探究[J].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2016.

[18]金春燕.对外汉语中国概况教材编写研究[D].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2018.

[19]张维嘉.浅谈外向型“中国概况”教材的编写[J].新闻研究导刊,2019.

[20]李欣.近二十年来面向留学生的“中国概况”类教材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22.

[21]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国际中文教育用中国文化和国情教学参考框架[M].华语教学出版社,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