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小学数学课堂的小组合作学习
李洪敏
吉林省松原市吉林油田实验小学
【内容摘要】
在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课堂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备受关注,并且其在教学实践中所展现出来的实效性也越来越凸出。小学数学课堂的小组合作学习,既要有教师的统筹安排,又离不开教师的有效指导,同时在学习方式上还要注重探究学习。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才能增强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与高效性。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的统筹安排为这种学习模式的研究与实施提供了极大的可能性;教师的有效指导为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存在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探究学习方式则是小组合作学习的精髓。
【关键词】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统筹安排,有效指导,探究学习
【正文】
在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无论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也无论是从教与学的形式上还是在过程中,都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因而,在诸多教学模式中,小学数学课堂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便脱颖而出。
所谓的小组合作学习,即课堂上教师把学生按照其认知水平、学习能力、相互关系以及座位等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以有效地开展合作学习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
小学数学课堂的小组合作学习,对于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以及基本活动经验的培养和对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另外,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与合作精神,还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融洽同学之间的关系,使同学之间能够互助互敬、取长补短、建立自信,以提高思维能力,培养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决心。
一、统筹安排
小组合作学习不要流于形式,而要通过教师的精心设计与统筹安排,使小组合作学习在合理分组、活动实施与整体提高等方面都精准操作、落实到位,以确保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1.小组划分
我通常设定3-6人为一个学习小组,每个学习小组是根据学生学习成绩的不同与孩子自身性格的差异而划分的。采取“组内职务轮流制”原则,让每个同学都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经历各种体验,让孩子们在这样的“经历”中健康成长。
2.加强交流
在同学们明确学习目标后,教师要鼓励同学们针对研讨的问题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展开讨论,让孩子们大胆发表各自的见解,加强组内交流与信息反馈,使小组合作学习在老师和同学们的热切期待中有条不紊地进行。
3.及时总结
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不是“旁观者”,而是“积极参与者”。所以,教师要密切关注各个小组的学习进程,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以提高学习效率,让小组合作学习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二、有效指导
小学数学课堂的小组合作学习将遵循“两条腿走路”的原则,既要有老师的有效指导,又要有学生的合作学习,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老师的指导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学习方向、学习策略与方法,而学生的合作学习则是老师有效指导的必然结果。进一步说,老师的有效指导是学生合作学习的前提和基础,也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创造了必要条件。而学生的合作学习则恰恰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完全符合以学生的发展为核心的教育理念。
然而,为了更好地实施小组合作学习,为了增强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教师应该怎样做才能更好地发挥其主导作用呢?
1.创设学习情境
小组合作学习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放任不管”,况且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习惯的培养也不可能一蹴而就。事实上,学生小组合作学习需要在一定的学习情境与学习氛围之下展开,为此,课堂上教师首要的任务就是要为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创设学习情境。
良好的情境创设,可以诱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让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倍增。同学们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很多困难,只有在积极主动的状态下,才能使学生增强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使同学们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能够迎刃而解,继而可以满怀信心地迎接新的挑战。如此良性循环可以把小组合作学习推向良性发展的境地。
2.传播数学思想
小学数学课程蕴含着一定的数学思想,有的甚至还很抽象,比如数形结合思想、逻辑推理思想、相互转化思想等等。传播数学思想,并将其内化为学生头脑中的知识,这就需要教师通过讲解、演示、对比、比较、推理等方法让学生将数学思想深刻领悟并在解决问题时正确运用。
如在学习《分数的意义》时,为了让孩子们能够正确地领悟分数的意义,我启发学生把圆的面积分成若干等分,要求学生通过涂色的方法表示出四分之一、五分之三、一又三分之一等分数。之后,我还利用画圈的方法在玫瑰花图案上圈出分数,并组织学生开展变式练习。这样,在老师的精心策划与有效引导下,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同学们很快就掌握了分数的意义。
三、注重探究
“自主、合作、探究”是《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所倡导的学习方式,实践证明,这也是较为有效的学习方式之一,而这种学习方式的优越性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表现得较为突出。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学习自主性的发挥效果不言而喻,而在教学实践中,我更关注孩子们的探究学习。因为探究学习既能够发挥出每个孩子的思维优势,又能够体现出集体智慧的强大,还能够提高全体同学的解题技能与数学素养,正所谓“一举多得”,这也将为确保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奠定坚实的基础。
如有这样一个问题:买一本书,甲若单独购买,所带的钱数少15元(条件1),若乙单独购买差19元(条件2),二人合买则差3元(条件3),求这本书的单价。
遇到这个问题,孩子们一定会感到一头雾水。解决这个问题时,如何引发孩子们开展探究呢?下面是探究思路:画出线段图,首先从条件2和条件3入手,分析甲所带的钱数与19元、3元之间的关系(甲所带的钱数+3元=19元),继而求出甲所带的钱数,然后结合条件1即可求得这本书的单价。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的启发引导,会使孩子们在“一筹莫展”之际猛然觉得“眼前一亮”,从而使同学们的合作探究得以顺利进行。
总之,小学数学课堂的小组合作学习,既要有教师的统筹安排、精心设计,又离不开教师的有效指导、适时点拨,同时还要注重探究学习。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习效率,增强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与高效性。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王小凤:《小学数学教育》【J】.合作交流要从形式走向实质,2003(3)
【作者简介】
李洪敏(1987.09-):女,大学本科学历,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为小学数学教学与班级管理,工作单位是吉林省松原市吉林油田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