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厂热能动力锅炉燃料及燃烧特点分析
王艺翔
沈阳新基环保有限公司 辽宁沈阳 110085
摘要:在电力工业快速发展的今天,提升发电设备的技术水平和运行效率已成为行业升级的关键任务。文章详细分析不同类型燃料的燃烧方式,包括气体燃料的长焰、短焰和无焰燃烧,以及固体燃料的蒸发、冒烟、分解和表面燃烧等特征。同时阐述燃料在锅炉内的三个燃烧阶段:预热、燃烧和燃尽,并提出提升电厂锅炉热能动力应用水平的具体策略,包括提高能量转化效率、优化设备运行及完善锅炉结构等方面。
关键词:热能动力锅炉;燃料燃烧特性;燃烧方式
引言:随着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和环保要求的日益严格,电厂热能动力锅炉的效率优化成为当前能源领域的重要课题。通过深入研究热能动力锅炉的燃料特性和燃烧过程,可以有效提高燃料利用率,延长设备使用寿命,实现节能减排目标。本文旨在探讨锅炉燃料的燃烧特点,分析其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具体的优化策略。
1研究电厂热能动力锅炉燃料及其燃烧特点的现实意义
先进的热能动力锅炉和传统的电厂锅炉相比,使燃料得到充分的燃烧,减少了浪费,大大提高了燃料的利用率,降低了成本。通过对电厂热能动力锅炉研究和研发,从根本上解决资源紧缺的问题,符合我国对能源和材料的绿色可持续发展战略。有些比较老的电厂里仍有许多老式或者普通锅炉在工作,这样不仅浪费了大量燃料,还不符合当代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所以在锅炉的研发和研究以及对热能动力锅炉的推广和应用至关重要。锅炉是许多电厂的基础,但是对热能动力锅炉的研究研发还未达到非常成熟的地步,电厂中的热能动力锅炉依然存在许多问题,随着使用年数增加问题也越来越明显,使得热能动力锅炉的使用年限大幅缩短。通过研究电厂热能动力锅炉的燃烧特点、燃料等,能最直观地对电厂热能动力锅炉的问题进行解决,优化锅炉,减少浪费,降低成本,从而更好地增加锅炉的使用年限。
2热能动力锅炉的燃烧方式及特征
虽然燃料的类型不同,但燃烧过程都会经过着火和燃烧这2个环节。由原始的缓慢氧化状态瞬间转变成剧烈的氧化过程即为着火,而不断进行的剧烈氧化即为燃烧。在气体燃料和空气混合以后,气体燃料的总量必须占到气体体积的一定限度才可以着火燃烧。这一限度即为气体燃料的着火浓度,与碳元素氧化灵敏度、空气和产物实际扩散速度等有一定的关系。
对于固体燃料而言,其燃烧方式主要有蒸发、冒烟、分解和表面。其中,蒸发燃烧指的是熔点相对较低的燃料在燃烧以前通过熔融变为液体的状态,然后液体再受到热能作用而蒸发成气体,与空气当中的氧气接触完成燃烧;冒烟燃烧指的是在较易出现热分解现象的物质中,由于通过热分解作用生成的挥发分温度比自发着火温度低,所以会在燃烧过程中产生大量烟气;分解燃烧指的是分解温度相对较低的燃料因为加热作用产生的分解现象,燃料表面易挥发分从固体表面分离出来与氧气发生燃烧;表面燃烧是指在没有挥发分与易热分解组分,且碳为主要组成的燃料中完成的,碳分析与氧产生反应,其产物包含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与碳反应还会生成一氧化碳。对于垃圾焚烧发电锅炉,由于生活垃圾成分复杂、热值不稳定且水分含量高,其燃烧过程具有特殊性。垃圾的热值一般在4000-6000kJ/kg之间,远低于煤炭等常规燃料。为确保充分燃烧和环保达标,垃圾焚烧炉需维持850℃以上的高温运行,并采用分段燃烧技术。同时,由于垃圾中氯含量较高,易产生二噁英等有害物质,因此必须配备完善的烟气净化系统。通过优化助燃系统、实施智能化控制和加强余热利用,可有效提升垃圾焚烧发电效率,实现废物处理和能源回收的双重目标。
3燃料燃烧过程概述
锅炉内燃料的燃烧,一般针对碳氢硫这三种元素的燃烧作用。一旦燃烧不够充分,可能生成一氧化硫危害气体,或者氢气等。此时对于燃料燃烧出现的热能,难以彻底地得到释放,因而可能导致资源出现一定程度浪费。一旦燃料燃烧比较完全,将生成大量CO2气体,还有SO2以及水蒸气等物质,燃料资源能够合理利用。通常来说,对于锅炉炉膛内固体燃料,为了实现较为充分燃烧,一般包括三个阶段。
3.1预热阶段
所谓的预热阶段,一般是指燃料还未燃烧时候,需要对燃料科学处理,予以烘干挥发,还要进行相应预热。通常对于固体燃料,如果位于300℃左右,蒸发分解比较彻底。而燃料一旦进入锅炉,通过高温条件进行余热蒸发,能够及时脱掉自身水分,并且在最后成为焦炭。通常对于燃料预热阶段,在锅炉炉膛中,不需要引入氧气。
3.2燃烧阶段
经过前面进行充分预热,充分挥发出物质,等到挥发分燃尽,剩下的一部分焦炭随后进行燃烧,最终进入到整个燃烧过程。在进行燃烧的过程中,应具备充足的氧气,燃料和氧气需要进行充分接触,这样燃料才能强烈燃烧,并且能够实现充分放热。
3.3燃尽阶段
燃料最后进行燃尽,因而对于燃尽阶段,在产生的焦炭中,可燃物质实现充分燃烧,因而锅炉内实际上所剩无几。仅仅炭灰包裹内部,相对来说存在少量可燃性物质成分,通常到达这个阶段,仍需要相应氧气。这样才能有效促进那些可燃物,能够进行较为充分燃烧,最终产生真正满足于群众日常各项生产生活的热能。对于这个实际过程,燃烧进展十分缓慢,同时该过程中释放的那些热量,相对于燃烧过程来说也会很少。
4 提升电厂锅炉热能动力应用水平的具体策略
4.1 提升热能和机械能的转化效率
只有严格遵循热能动力学原理,锅炉才能保证热量的有效转换。目前,发电厂锅炉已经不止围绕基础技术的改进这一问题来开展,同时还专注于加强锅炉效率的提升,使锅炉的效能转化在运行中得到有效的提高。通过将热力与之相结合,可以达到相关原理,这些理论可用于计算变压器的运转功率,并与电厂的实际运行情况进行比较,还要注意应与电厂的部件相结合。因此,相关工作人员必须加强对零部件的有效管理,技术人员必须将电力生产与电力实际需求量相结合,确保锅炉内零部件协调工作。
4.2 提升相关设备的运行效率
为了提高电站锅炉的运行效率,不仅要遵循热能动力原理,还要注重培养技术人员的意识观念,把热能消耗的基本途径和有关的思想和方法结合起来,以满足当今实际发展需要。因此,当前的工作中心要在加强技术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有效合理地利用现有资源。所以,在技术创新过程中,一方面要有效地整合技术和节约保护的思想观念。另一方面,要提高技术人员的工作效率,对于技能培训和意识培训要双管齐下,有效地创新和改革技术。此外,还可以有效提高电站锅炉的运行效率。
4.3 完善锅炉的整体构造
如果想在整体结构上对于设备进行优化升级,最重要的就是要加强锅炉内部活动的优化。因此,在电厂锅炉主体结构发挥其价值和作用时,既要满足了现实所需的技术要求,还达到了设备优化的效果。对于大多数专业设备的实际运行来说,如果设备能够长时间运行,证明了设备质量完全合格,根据目前的情况对技术进行优化,可以保证设备在实际应用中发挥有效的作用。
结束语
电厂热能动力锅炉的优化发展是实现能源高效利用的重要途径。通过深入理解燃料燃烧特点,完善锅炉结构设计,提升运行效率,可以有效解决资源浪费问题。未来,应着重从提高热能转化效率、优化设备运行和改进锅炉结构等方面入手,同时注重技术人员的专业培训,推动热能动力锅炉向着更高效、更环保的方向发展。只有将技术创新与节能环保意识相结合,才能实现电力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钱水兵,曹冬敏,崔凯峰.热能动力工程在电厂锅炉中的运用[J].中国科技信息,2023,(17):81-83.
[2]胡蕴恒.浅谈电厂锅炉应用在热能动力方面的发展前景[J].大陆桥视野,2023,(01):127-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