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市政排水管网清淤作业的环境影响分析

作者

吕英麟

中交路桥华南工程有限公司 广东省中山市 528421

作者简介:吕英麟,男,1995-8,汉,广东省茂名市人,本科,科学技术部部长,研究方向:市政工程

摘  要:市政排水管网清淤作业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的重要环节,清淤作业直接关系到排水系统的正常运行及环境保护。本文研究了市政排水管网清淤作业对环境的影响,分析了水质污染、噪声污染、空气污染等主要环境问题,并评估了这些影响的程度与范围。研究基于环境影响评估方法,提出了清淤作业中减少环境负面效应的具体措施,包括优化清淤技术与加强环保设施建设。该研究对提高市政排水管网清淤作业的环境管理水平及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市政排水管网;清淤作业;环境影响;污染评估;可持续发展

1引言

市政排水管网清淤作业是保障城市排水系统畅通与环境质量的重要措施,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管网内的淤泥、垃圾和沉积物逐渐积聚,影响排水功能,甚至威胁到水体和空气质量。清淤作业虽然能够有效恢复管网的排水能力,但在实施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对周围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如何科学评估清淤作业的环境影响,并采取相应的技术与管理措施,减少其对环境的负面作用,已成为当前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的重要课题。本研究将聚焦市政排水管网清淤作业中的环境影响,并评估相关影响的程度与范围,提出切实可行的缓解措施,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2市政排水管网清淤作业的环境影响

2.1水质污染与噪声污染

市政排水管网清淤作业中的水质污染问题主要源于清除管网内部淤泥、垃圾和沉积物时,这些物质常常含有有机污染物、重金属、石油类物质等。在作业过程中,若操作不当或未采取必要的环保措施,部分污染物可能重新进入水体,严重污染水源。淤泥中常含有铅、汞、镉等重金属物质,这些物质一旦进入水体,不仅改变水质,还可能对水生生物造成长期毒害,甚至通过食物链影响人类健康。此外,清淤作业所产生的有机污染物在水体中分解后,可能消耗水中的溶解氧,导致水体缺氧,造成鱼类等水生生物的死亡。富营养化现象也可能随之发生,导致藻类爆发,进一步破坏水体的生态平衡[1]。

噪声污染在清淤作业过程中尤为突出,尤其是在城市密集区域。清淤机械设备的运转、运输工具的使用以及其他辅助设施都会产生较高的噪声。长时间的噪声污染不仅影响居民的生活质量,还可能对周围的动物栖息环境产生负面影响。噪声的频繁干扰可能导致动物的栖息和繁殖行为改变,甚至引发生态系统功能的衰退。对人类而言,长期暴露在高噪声环境中可能会引起听力损伤、睡眠障碍、精神压力增大等健康问题。尤其是对老年人、儿童等群体,噪声污染的危害更加严重。因此,如何有效控制清淤作业中的噪声水平,避免其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的损害,成为重要的环境保护任务。

2.2空气污染与其他潜在影响

清淤作业中的空气污染主要来源于扬尘和废气排放。清淤过程中,机械设备的运转、淤泥的挖掘和运输都会产生大量的粉尘,尤其是在干燥季节,尘土容易被风带走,影响空气质量。粉尘中可能含有重金属、病菌、化学物质等有害物质,长期吸入这些污染物质可能导致呼吸系统疾病,如支气管炎、哮喘,甚至引发肺癌等严重疾病。特别是一些化学物质如挥发性有机物和石油类污染物,它们在空气中的积累可能增加对人类健康的潜在威胁。为了避免扬尘问题,许多城市已经开始采用喷水抑尘技术,以减少尘土飞扬,从而降低空气污染对周边居民的影响[2]。

废气排放也是清淤作业中的重要污染源,尤其是由机械设备运行产生的废气。大量使用柴油和其他化石燃料的设备排放的废气中包含氮氧化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及微量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这些废气不仅直接影响空气质量,还会参与光化学反应,生成臭氧、细颗粒物等二次污染物,进一步加剧大气污染。氮氧化物的排放对空气的酸化有一定影响,长期积累可能导致土壤酸化和水体酸化问题。此外,废气中的细颗粒物(PM2.5)对人体的危害也不容忽视,这些微小颗粒物能够深入肺部,甚至进入血液循环,对心脏和呼吸系统造成损害。

除了空气污染,清淤作业还可能带来一系列其他潜在的环境影响。例如,固体废弃物的处理不当可能导致二次污染。部分清理出的淤泥如果未能及时处理或堆放在不当位置,可能成为害虫滋生的温床,增加环境卫生问题。此外,清淤作业的机械设备和交通工具也可能对周边的土壤和植被造成损害,尤其是在生态敏感区域进行清淤作业时,可能破坏水生生物栖息地和植被,影响当地的生态系统[3]。

3环境影响评估

3.1评估方法与指标

环境影响评估是确保市政排水管网清淤作业在实施过程中对环境影响可控的重要环节。常用的评估方法包括定性评估和定量评估两大类。定性评估通常依靠专家判断、历史经验和环境监测数据的综合分析,适用于较为复杂且无法精确量化的环境影响。定量评估则是通过建立数学模型,运用统计数据和环境监测数据,进行影响因素的数值化计算,以便更加准确地评估清淤作业对环境的影响。定量评估方法能够为决策者提供更为可靠的参考依据,尤其是在环境影响较大或作业频繁的区域,定量评估尤为重要。

在水质污染评估中,常用的评估指标包括水体的化学需氧量(COD)、生化需氧量(BOD)、总氮(TN)、总磷(TP)、重金属浓度等。这些指标能够反映水体的污染水平,特别是重金属浓度,可以直接衡量清淤作业中可能释放到水中的有害物质。针对噪声污染,常用的噪声评价指标有昼夜等效声级(Ldn)和声压级(Lp)。Ldn能够有效评估噪声对居民生活质量的影响,Lp则有助于量化噪声污染的强度[4]。

3.2影响程度与范围分析

评估清淤作业的环境影响时,不仅需要定量分析每项污染物的浓度变化,还要结合污染源的分布、气候条件以及地理环境等因素,对影响范围和程度进行综合评估。水质污染的影响程度往往与污染物的种类、浓度及其在水体中的扩散范围密切相关。对于重金属等有毒污染物,污染的扩散范围通常较大,尤其是在无防护措施的情况下,污染物可能随水流传播到更广泛的区域,影响下游水源。因此,清淤作业需要严格控制污染物的排放量,减少对水质的污染,尤其是在重要水源地和生态保护区周边的作业,需要采用更加严格的污染控制措施。

噪声污染的影响范围通常受到地形、作业时间和作业强度的影响。清淤作业产生的噪声可能对邻近社区和生态环境造成干扰,尤其是在城市中心区或居民聚集区,噪声的影响可能进一步放大。噪声污染的程度与距离作业源的远近密切相关,距离越近,噪声的影响越大。因此,评估噪声污染的影响范围时,需结合作业区域的地理环境、居民分布情况以及噪声传播途径进行详细分析。通常,噪声的影响范围可以通过声级衰减模型进行预测,这样可以在作业前对噪声的影响区域进行预判,进而采取措施减少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5]。

4结论

市政排水管网清淤作业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包括水质污染、噪声污染、空气污染及其他生态损害。水质污染主要源于清淤过程中的污染物释放,噪声污染对周围生态和居民生活造成影响,空气污染则通过扬尘和废气排放加剧大气污染。环境影响评估采用水质、噪声、空气质量等指标进行定量分析,明确污染源及其扩散范围。针对这些影响,应采取优化作业技术、加强环境监测和治理措施等方法,以减轻作业带来的负面效应。未来的工作应聚焦于更加精确的污染源控制和生态恢复技术的应用,以支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熊伟,兰良明,谭庸桢.市政排水管网检测评估及成因分析[J].清洗世界,2025,41(01):33-35.

[2]荣堃禹.探究市政排水管网工程的施工技术[J].产业创新研究,2024,(24):121-123.

[3]刘润宇.市政给排水管网漏损问题研究[J].全面腐蚀控制,2024,38(11):7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