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台县域特色中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研究
王玉梅 李真真 李成刚 郭巍 许照艳 闫雪峰
邢台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河北邢台054000
[摘要]本文介绍了邢台县域中药产业的发展现状,客观分析邢台县域中药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并通过查阅大量文献资料,结合现场调研,有针对性的提出促进邢台县域中药产业发展的主要对策,旨为邢台县域中药产业发展、产业定位、结构调整和效益提高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中药;中药材;产业发展;邢台
邢台市地处河北省南部,具有独特的自然条件和区位优势,为众多中药材生长提供了适宜的环境。目前邢台县域特色中药材种植势头强劲,发展迅速。如:内丘的酸枣仁、巨鹿的金银花、南和的半夏、清河的五味子等。中药材产业是邢台县域的特色产业和朝阳产业,也是农业、农村、农民增收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健康中国”和“乡村振兴”两大国家战略的实施,中药材产业发展迎来了最佳的政策环境和历史机遇,但是同时邢台县域中药产业的发展也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
1.邢台县域特色中药产业发展现状
1.1内丘县中药材种植和生产加工现状
内丘县地处河北省西南部、邢台市中西部。其多样的地形为发展中药材种植提供了便利的条件。目前,内丘县种植的中药材有酸枣仁、知母、射干、金银花、黄芩、决明子等50余种。中药材种植面积达0.67 万公顷[1],年产值逾18亿元,成为当地农民增收、乡村振兴的特色产业。其中酸枣仁种植面积占全县中药材种植规模40%以上,同时也是全国最大酸枣仁生产销售集散地。该地采取“基地+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政府提供政策支持和技术指导,新建和改造提升了一批种植基地。内丘县有各类中药材加工企业,采用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相结合的方式,对中药材进行深度加工。
1.2巨鹿县中药材种植和生产加工现状
巨鹿县位于河北省中南部、邢台市东部。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县,四季分明,日照充沛,沙质碱性土壤,非常适宜金银花的种植,有“中国金银花之乡”“中国道地药材产业之乡”等称号[2]。巨鹿县主要种植金银花和枸杞子。其中金银花种植面积达13万亩,年产优质干花1.4万吨,产量占全国金银花产量的60%左右,是全国最大的金银花种植区和集散地。枸杞子种植面积达7万亩,年产干果1500万公斤,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四分之一。近几年巨鹿县政府给予农户种植补贴,建立农技推广服务区域站和金银花技术服务队,构建技术服务网络。还组织研发采摘机、烘干机、分筛机等设备,并组建专业采摘队伍,同时加强与科研院校合作,成立金银花研究所,提升种植技术和药材品质。培育了一批大型加工龙头企业,形成了“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多元化经营模式。
1.3南和区(原南和县)中药材种植和生产加工现状
南和区(原南和县)位于河北省南部,紧邻邢台市区。土壤70%左右为沙土,pH值7.2的偏碱性,土质疏松、微量元素丰富,适合根茎类中药材种植。南和县中药材种植面积达3万余亩,主要种植半夏、紫菀、丹参、沙参等根茎类中药材。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经营管理模式,依托公司订单引导农民种植。同时政府联合相关高校为村民提供技能培训,邀请农科院专家对土壤进行检测和种植指导,从而促进了中药材产业的发展。
1.4清河县中药材种植和生产加工现状
清河县位于河北省东南部、邢台市东部。主要种植的中药材有五味子、金银花、山药等。清河县是远近闻名的“五味子之乡”,现有五味子总面积2500亩,各林场职工庭院种植五味子面积500亩,盛果期全林区预计鲜果总产量可达600万斤,产值预计3000多万元 ,其种植模式为“公司+基地+农户”。该县的金银花种植面积近2000亩,主要集中在连庄镇等地。采用“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由合作社为农户提供苗木、技术、加工、销售等“一条龙”服务,降低了农户的经营成本,提高了抗风险能力,带动了当地农民增收。另外,清河县采取“党支部+公司+农户”的发展模式,通过流转土地,集中连片发展山药产业。山药的种植面积达482亩,预计总产量达330万斤,产值约960多万元。
2.邢台县域特色中药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2.1中药材种植标准化程度低
邢台县域内中药材种植大多以农户个体分散种植为主,缺乏统一的种植标准和规范化操作流程。不同农户在种植过程中,对于中药材种子种苗的选择、施肥用药的剂量与时间、田间管理的精细程度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导致中药材的质量参差不齐。例如,在酸枣种植中,部分农户为追求产量过度施肥,影响了酸枣仁的品质,使药材有效成分含量不稳定,难以满足现代医药企业对原材料标准化、高质量的要求,限制了其在高端市场的竞争力。
2.2科技支撑不足
种植技术研发与推广相对滞后,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不够紧密,一些先进的种植技术如精准农业、绿色防控技术等未能在县域内广泛应用。以知母、射干等中药材种植为例,传统的种植方式效率低下,而新的高效栽培技术、优良品种选育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的速度较慢,导致中药材的产量和质量提升受限,无法适应规模化、产业化发展的需求。
2.3生产加工技术落后
邢台县域中药加工企业多数规模较小,加工设备简陋陈旧,技术工艺水平较低。许多企业仍沿用传统的炮制方法,加工过程粗放,缺乏精细化、标准化的加工流程,难以对中药材有效成分进行充分提取和利用。例如在酸枣仁加工中,一些小作坊式的企业只能进行简单的脱壳、清洗等初级加工,对于酸枣仁的深加工产品开发能力不足,无法生产出高附加值的保健品和药品等,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较弱。
2.4 产品创新乏力
企业研发投入不足,缺乏专业的研发团队和创新意识,在中药新产品开发方面进展缓慢。大多数企业主要集中在中药材的初加工和简单制剂生产,产品种类单一,同质化现象严重。以巨鹿金银花为例,市场上主要以金银花茶、金银花饮品等传统产品为主,对于金银花在化妆品、生物制药等领域的创新应用开发较少,无法满足消费者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也难以开拓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2.5品牌建设滞后
邢台县域中药产业虽然拥有丰富的中药材资源,但缺乏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知名品牌。品牌宣传推广力度不足,品牌定位不够清晰准确,品牌形象塑造不够鲜明独特。以内丘邢枣仁为例,其在业内有一定知名度,但在消费者市场中,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相对较低,与其他知名中药材品牌相比,市场占有率不高。由于缺乏品牌优势,邢台县域中药产品在市场竞争中往往处于劣势地位,只能以低价策略参与竞争,利润空间有限。
2.6 市场渠道狭窄
中药材销售渠道主要依赖传统的中药材市场、药企采购等,电商平台等新兴销售渠道应用不够充分。在市场拓展方面,缺乏有效的市场开拓策略和营销网络,与国内外大型医药企业、连锁药店等合作不够紧密,产品销售范围有限,主要集中在周边地区及国内部分市场,国际市场份额极小。例如巨鹿金银花虽然产量大,但在国际市场上的出口量和销售额较低,未能充分利用国际市场需求,限制了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壮大。
2.7专业人才短缺问题突出
中药产业专业人才匮乏,包括中药材种植技术人才、中药加工研发人才、市场营销人才和企业管理人才等。由于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相对有限,对人才的吸引力不足,难以引进和留住高端人才。同时,当地职业教育与中药产业需求对接不够紧密,人才培养体系不完善,无法为产业发展提供充足的高素质专业人才,制约了中药产业的技术创新、管理水平提升和市场拓展能力。
3.邢台县域特色中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对策
3.1优化种植环节,提升中药材品质与产量
标准化体系是中药质量的保证[3]。不断推进标准化种植体系建设,由政府主导,联合行业协会、科研机构及大型药企,制定适合邢台县域的中药材标准化种植规范,涵盖种子种苗选育、田间管理、施肥用药、采收加工等各个环节。可以建立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通过示范引领,带动广大农户逐步实现标准化种植。同时,加强对农户的培训与技术指导,定期组织种植技术培训班,让农户深入了解标准化种植流程与技术要点,并安排专业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进行现场指导,及时解决农户在种植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2加强科技支撑与创新应用
要做大做强邢台县域中药产业,必须坚持守正创新[4]。加大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力度,建立产学研合作长效机制。鼓励科研机构在邢台县域设立中药材种植研发基地,针对当地主要中药材品种开展良种选育、高效栽培技术研发等工作,并加快科研成果转化应用。开展特色中药材的优良品种选育项目,培育出品质优、产量高、抗逆性强的新品种,并推广应用到实际种植中。同时,积极推广现代种植技术,如精准农业技术,利用传感器、无人机等设备,实现对中药材种植环境的实时监测与精准调控,提高种植效率与质量;推广绿色防控技术,减少化学农药使用,保障中药材质量安全。
3.3升级中药生产加工环节,提高中药产品附加值
加大对中药生产加工企业的扶持力度,鼓励企业引进先进的加工设备与技术工艺,对传统炮制工艺进行现代化改造,提升加工技术水平。既能提高特色中药材加工的精密度与效率,又能实现从初级加工向深加工的转型升级。同时,加强企业与科研机构的合作,开展中药加工技术创新研究,针对邢台县域特色中药材的特点,研发出独特的加工技术与工艺,提高中药材有效成分的提取率与利用率,开发出更多高附加值的中药产品。同时增强产品创新研发能力。引导中药加工企业树立创新意识,加大研发投入,建立专业的研发团队或与专业研发机构合作。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结合现代医学理念与技术,开发具有创新性的中药产品。比如,以巨鹿金银花为原料,深入研究其药用价值与保健功能,开发金银花新型药物制剂、高端保健品、化妆品等多元化产品。加强对中药产品知识产权的保护,鼓励企业申请专利,提高企业创新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3.4拓展市场环节,增强产业市场竞争力
制定邢台县域中药品牌发展战略,明确品牌定位与核心价值,加强品牌建设与推广。挖掘邢台特色中药材的文化内涵与地域特色,打造具有独特魅力的中药品牌形象。加大品牌宣传推广力度,综合运用多种媒体渠道,如电视、网络、报纸等,进行广告宣传与品牌传播;积极参加国内外各类中医药展会、文化节等活动,展示邢台县域中药产品与品牌形象,提高品牌知名度与美誉度。同时,鼓励企业开展品牌营销活动,通过品牌连锁经营、电商平台等渠道,拓展品牌市场覆盖面。同时积极拓展传统销售渠道,加强与国内外大型药企、医药连锁机构、中药材市场等的合作,建立稳定的销售关系。可以利用直播带货、短视频营销等新兴电商营销模式,提升邢台县域中药产品的知名度与销量。此外,探索开展跨境电商业务,将邢台特色中药产品推向国际市场,拓展国际市场份额。
3.5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制定就业优惠政策,吸引国内外中药领域的高端人才、技术专家等落户邢台县域,为中药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例如,为引进的高端人才提供住房补贴、子女教育优待、科研启动资金等优惠待遇。加强与高校、职业院校的合作,根据中药产业需求,调整优化相关专业设置,建立实习实训基地,培养一批适应中药产业发展需求的专业技术人才和技能型人才。并且积极开展在职人员继续教育与培训工作,通过举办培训班、学术讲座、选派人员到先进地区学习等方式,提升中药产业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与技能水平。建立人才激励机制,对在中药产业发展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人才给予表彰与奖励,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
4.结语
邢台县域有丰富的、特色的中药材资源,并形成了一定规模的中药材种植基地,对中药产业高质量、长期发展有着绝对的优势。但存在标准化程度低、生产加工技术落后、产品缺乏创新等问题,需积极采取针对性解决措施,推动特色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孙叶红,孙志宏,关越,等.邢台市中药材产业生产现状及发展前景[J/OL].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农业科学,2022(12)
[2]牟宇.小小金银花扶贫大产业[J].农产品市场,2020,(15):7.
[3]双峰瑞,张杰,张月辰.河北省安国市中药产业发展对策研究[J].中国经贸导刊,2010,(04):73.
[4]张云坤,万能,何寿生,等.新时代背景下湖湘中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思考[J].中国现代中药,2021,23(07):1163-1167.
[项目来源]
邢台市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项目名称:邢台县域特色中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研究;课题批准号:XTSKFZ2024153重点课题。
作者简介
王玉梅(1985-),女,汉族,河北省邢台市人,硕士研究生,邢台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中医系讲师,主要从事中药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