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公路工程中路面施工管理的要点

作者

邱贵宾

山东远通公路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枣庄市滕州市 277599

摘要:公路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设施,其建设质量直接关系到交通运输的安全性、高效性和经济性。随着交通需求的不断增加,公路基础设施的投入不断扩大,如何做好公路工程的施工管理,确保施工质量,是从业者不断探索的课题。公路建设企业要根据沥青路面施工特点,合理选择施工技术,着重加强施工质量管控,严格规范沥青路面施工流程,保证公路路面强度与平整度达标,从整体上提高公路工程建设效率,以满足群众的行车需要。

关键词:公路工程;路面;管理

引言

现代公路工程多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关乎着公路工程的整体质量和使用寿命,同时也影响着行车的安全性与舒适性。然而,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工艺复杂,施工质量影响因素众多。要想保证施工质量,就需要结合工程实际,合理应用沥青混凝土路面,从而更好地保障路面质量,延长公路工程使用寿命。

1公路工程中的路面施工管理重要性

公路工程作为交通工程的重要基础设施,对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路面作为高速公路、国道和省道公路的主要承载部分,其质量直接影响交通运行的安全性、舒适性、经济性和环保性。因此,公路工程中的路面施工管理至关重要。首先,路面施工质量对公路的使用寿命和稳定性具有显著效应。如果在施工过程中控制不当,可能导致路面材料分布不均匀、压实不足或过度、结构设计不合理等问题,导致路面的使用寿命减少,维护成本增加,并引发各种难题。其次,路面施工管理对交通安全具有直接影响。较差的路面状况,如凹凸不平、结构性缺陷、抗滑能力不足、积水或裂缝等,可能导致行驶安全难题,增大事故发生概率,同时影响交通畅通和行车效率。最后,路面施工管理有助于提高工程施工效率和节约成本。通过有效的管理,可以合理安排工程进度和施工顺序,适当控制材料和资源的使用,发现并解决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难题,降低不必要的成本支出,提高工程施工效率。总之,路面施工管理在公路工程中起着关键作用。通过有效的施工管理,可以提高公路工程的可持续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我国交通事业的持续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2公路工程中路面施工难点

2.1混合料运输难度较大

在公路工程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中,原料运输环节不仅关乎施工效率,还直接影响路面铺设的最终质量,因此对原料运输环节提出了极高的要求。一方面,沥青混合料温度控制难度大。根据行业标准及实践经验,沥青混合料到场时最低温度应不低于140℃。然而,实际运输过程中,混合料的温度会随着时间推移和外部环境变化而逐渐降低。为量化该影响,需进行不同季节条件下的模拟试验:在冬季,由于环境温度低,沥青混合料在运输过程中温度下降速度显著加快。试验表明,若运输时间超过30min,且未采取有效保温措施,混合料温度可能降至130℃以下,严重影响其摊铺和压实性能。相较于冬季,春秋季的环境温度较为温和,但也需严格控制运输时间。试验数据显示,即便在较为理想的春秋季节,若运输时间超过45min,且未进行有效隔热处理,混合料温度也可能下降至接近或低于其施工要求的最低温度,增加施工难度和质量风险。另一方面,运输过程中的颠簸、急刹车等可能导致沥青混合料发生离析,即粗细集料分布不均,该现象会严重影响路面的平整度、密实度和耐久性。为避免该问题,需选用合适的运输车辆,如带有保温层的自卸汽车,并严格控制运输速度,减少急加速、急刹车等不当操作。

2.2路面龟裂

在公路工程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过程中,确保路面质量的关键在于细致管理各项施工要素。沥青黏度、针入度、软化点等性能指标直接影响其抗老化能力和抗裂性,低品质或不适用的沥青材料易在外部环境影响下产生脆化,导致路面开裂。路面基层(如土基、碎石基层等)的强度、稳定性和承载力不足,在车辆荷载和自然环境因素(如温度、湿度变化)的反复作用下,易发生变形和破坏,进而导致路面沥青层出现反射裂缝,最终形成龟裂。为有效预防和处理公路工程沥青混凝土路面龟裂问题,需从沥青品质、基层强度、混合料配合比、施工质量提升及预防性养护等方面入手,加大质量控制力度。

3公路工程中路面施工管理的要点

3.1优化沥青混合料配比

沥青混合料是公路路面工程施工的重要基础,需要在实际生产前期做好试拌试铺工作,在施工现场选取合适的试验段,通过实践操作明确沥青拌和时间、温度以及矿物原料投入比例,确定拌和机操作技术,根据公路等级与施工技术要求,有序做好材料配比工作,确定最佳沥青、骨料等材料使用量,通过配比设计控制保证沥青混合料整体性能。在拌制沥青混合料期间,若发生待料、溢料等情况,则说明冷料库内部的供料比例不够合理,需要施工人员结合沥青材料性能,根据集料粒径对冷料斗运转方式、速度等作出适当调整,以保证调整后的冷料库处于良好运行状态。原料提供的配比要做到平衡,待拌和机停止作业后,按照马歇尔试验或抽屉试验等方式方法,抽取一定比例的混合料进行性能测试,与前期设计标准展开对比分析,以判断混合料配比与沥青含量是否规范合理、能否满足设计标准,随后通过钻孔取芯等方式,对试验段的路面压实度、孔隙率进行验证,以保证最终混合料压实效果理想。

3.2检测评定施工质量

基于沥青路面的质量控制,质量检测与评定是极为重要的手段,需要在公路工程中给予高度重视。在路面施工质量的检测评定中,原材料质量、混合料温度、沥青面层等是检测重点。其中,原材料质量检测主要对沥青、碎石、粗细集料等各类材料的性能、强度等展开评定,通过深度检验排除质量不达标材料,为混合料拌制、摊铺等施工质量提供基础保障;沥青面层以路面质量测定为主要对象,通过检测数据的对比分析,动态管控施工现场,及时发现并处理质量不达标的路面,为后续行车提供方便。公路建设期间要合理选择质量评定人员,要求其具备良好的专业能力,按照施工合同及设计图纸,认真履行质量检测职责,充分运用多种检测手段,对沥青路面质量做出科学评定。

3.3加强养护消除病害

为保证沥青路面施工质量达标,公路建设期间要始终坚持“质量第一,预防为主”的基本原则,认真做好路面养护工作,及时消除早期病害问题,逐步提高路面结构强度及耐久性,增强道路灾害防御能力。在实践中,企业要根据沥青路面施工特点,建立专门的预防性养护规范,在路面摊铺、碾压操作完成后有序落实养护措施。目前常见的养护措施有保温养护、洒水养护等,养护时间应在7d以上,尽可能将质量隐患扼杀在萌芽阶段。针对沥青路面小面积网裂、坑槽、沉陷等病害问题,建议采取局部修补的措施,借助切割机械、破损机械等,切割需要修补的路段,并通过人工形式做好病害部位清除处理,使路面结构损坏处保持整洁,将乳化沥青均匀涂刷或撒布在切割处,最后在坑槽内铺平沥青混合料。针对宽度超出10cm的道路病害问题,施工人员应通过分层碾压方式,确保新旧材料能够紧密结合,不会出现施工缝。

结束语

综上所述,公路工程路面的施工质量关系着交通运行的质量与安全。施工单位应深刻认识到路面施工管理的重要性,做好施工管理工作对路面施工过程进行严格的控制,确保路面施工的质量与安全,并在规定工期范围内完工,取得预期的经济收益。

参考文献

[1]李海建,王鹏飞,宋立新,等.省道公路工程中路面施工管理的要点分析[J].河南建材,2021(05):165-167.

[2]张仁文.二级公路改建工程上面层的施工优化标准探析[J].中国标准化,2021(08):112-114.

[3]贾宏科.国省道干线公路大中修改造工程施工组织管理[J].黑龙江交通科技,2021(05):175-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