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与现实生活思辨能力培养的融合策略
杨柳青
兰州市城关区雁北路小学 730000
一、引言
小学语文作为基础教育的基石,不仅承担着传授语言文字知识的任务,更肩负着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使命。思辨能力是思维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分析、推理、判断、质疑等多方面能力。在现实生活中,学生面临着各种复杂问题,需要运用思辨能力去解决。将小学语文教学与现实生活中思辨能力培养相融合,能够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学会思考、学会判断,提高其适应社会的能力。这种融合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迫切需求。
二、小学语文教学与现实生活思辨能力培养融合的重要性
(一)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小学语文教学往往侧重于知识的灌输,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学习兴趣不高。将教学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引入生活中的实际案例和问题,能够使教学内容变得生动有趣。例如,在学习描写季节的课文《秋天的雨》时,教师提前一周让学生每天观察校园里植物在秋天的变化,记录树叶颜色的改变、果实的成熟情况等。课堂上,学生们积极分享自己的观察成果,有的学生兴奋地说:“我发现校园里的银杏树叶子从绿色变成了金黄色,风一吹,像小扇子一样飘下来。” 这种教学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让他们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极大地提升了学习兴趣。
(二)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
语文教材中的许多内容与现实生活紧密相关,但对于小学生来说,一些抽象的概念和情感可能难以理解。通过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学生能够将抽象的知识具象化。
(三)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思辨能力的培养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能够在现实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小学语文教学与现实生活融合,为学生提供了实践的机会。
(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现实生活中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能够让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培养其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同时,学生在与他人交流和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还能提高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例如,在学习《陶罐和铁罐》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 “生活中像陶罐和铁罐这样的人,我们应该如何与他们相处”。小组内学生各抒己见,有的说要像陶罐一样谦虚友善,有的说要提醒像铁罐这样骄傲的人认识自己的问题,在交流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提高了多种能力,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基础。
三、小学语文教学与现实生活思辨能力培养融合的现状分析
(一)教学内容与生活联系不够紧密
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于注重教材知识的传授,未能充分挖掘教材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教学内容局限于课本,学生难以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二)教学方法单一
在培养学生思辨能力方面,一些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讲授法,缺乏创新的教学方法。课堂上,教师主导一切,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主动思考和质疑的机会。
(三)实践活动开展不足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重要途径,但目前实践活动的开展情况并不理想。一方面,学校和教师对实践活动的重视程度不够,认为实践活动会占用教学时间,影响教学进度;另一方面,实践活动的组织和实施存在困难,缺乏相应的资源和指导。
四、小学语文教学与现实生活思辨能力培养的融合策略
(一)挖掘教材中的生活元素
深入解读教材: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挖掘教材中蕴含的生活元素。每一篇课文都有其创作背景和现实意义,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这些内容。
(二)创新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创设与现实生活相关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思考和学习。在学习《草船借箭》时,教师在教室里模拟草船借箭的场景,用几把雨伞当作船,用一些道具箭来布置。学生们分别扮演诸葛亮、周瑜、鲁肃等角色,通过对话和行动来理解故事内容。扮演诸葛亮的学生胸有成竹地说:“都督放心,我只需三天,便可借来十万支箭。”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思考如何在特定情境下完成任务,锻炼了思辨能力。
(三)开展丰富的实践活动
语文课外活动:组织学生开展语文课外活动,如参观博物馆、图书馆、科技馆等。在参观当地自然博物馆时,学生们观察各种动植物标本,阅读标本旁边的介绍说明。有学生发现一种植物的介绍和课本上学到的知识有出入,便向讲解员请教,了解到是因为地域差异导致植物的特征有所不同。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将所学语文知识与实际观察相结合,思考相关问题,学习如何用简洁准确的语言描述事物,同时思考标本背后所蕴含的科学知识和生态意义。
生活实践项目:布置与生活相关的实践项目,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语文知识解决问题。教师让学生调查家庭或社区的用水用电情况,然后写一份调查报告。学生们通过询问家人、观察电表水表、查阅资料等方式收集数据,分析用水用电过多的原因,如有些家庭存在长流水、长明灯的现象。最后,学生们撰写报告,提出节约用水用电的建议,不仅提高了语文综合素养,还培养了思辨能力和实践能力。
校园文化活动:利用校园文化活动,如演讲比赛、辩论赛、课本剧表演等,为学生提供展示思辨能力的平台。在学校举办的 “小学生应不应该带手机进校园” 的辩论赛中,正方辩手条理清晰地阐述:“带手机进校园可以方便我们和家长联系,遇到突发情况能及时求助,而且手机上的学习软件还能帮助我们学习。” 反方辩手则反驳:“小学生自控能力差,带手机容易沉迷游戏,影响学习,还会在课堂上分散注意力。” 在激烈的辩论中,学生们分析对方观点的漏洞,提出自己的论据,有效锻炼了思辨能力。
(四)引导学生关注生活
培养观察习惯: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观察生活的习惯,学会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和积累素材。可以让学生每天记录一件生活中的小事,或者观察某个季节的变化,并用文字描述出来。有个学生在观察春天时写道:“春天来了,小区里的桃花开了,粉粉嫩嫩的,特别好看。蜜蜂在花丛中忙碌地采蜜,蝴蝶也在翩翩起舞。” 通过观察,学生提高了对生活的敏感度,为思辨能力的培养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鼓励思考与质疑:在日常生活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对所见所闻进行思考和质疑。当学生看到一则减肥产品的广告,声称不用运动和节食就能快速减肥时,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广告内容的真实性和合理性。有学生提出:“如果真的不用运动和节食就能减肥,那大家都不用这么辛苦了,这个广告肯定有夸大的成分。” 通过这样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五、结论
小学语文教学与现实生活思辨能力培养的融合是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挖掘教材中的生活元素、创新教学方法、开展丰富的实践活动以及引导学生关注生活,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这种融合的重要性,积极探索和实践融合策略,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教育技术的不断进步,小学语文教学与现实生活思辨能力培养的融合将不断完善和深化,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田许文。生活联结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新思考 [J]. 小学生作文辅导(中旬),2022,(05):57-59.
[2] 李洪威。小学语文教学与学生实际生活相结合的路径探索 [J]. 名师在线,2024,(32):3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