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运维体系驱动风力发电全生命周期管理
王跃刚
北京金风慧能技术有限公司 北京市 102600
一、引言
在全球积极推动能源转型的大背景下,风力发电作为可再生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正迅速发展并在能源结构中占据日益重要的地位。然而,风力发电产业要实现可持续、高效发展,面临诸多挑战。风力发电机组通常分布在广袤的区域,运行环境复杂多变,从高温的沙漠到寒冷的极地,从潮湿的沿海到干旱的内陆,不同的地理和气候条件都对机组的性能和可靠性构成考验。
同时,风力发电设备投资巨大,且设备的故障可能导致长时间停机,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例如,一台大型风力发电机组的故障维修时间可能长达数天甚至数周,期间不仅损失发电收益,还可能产生高额的维修成本。传统的运维方式依赖人工定期巡检和事后维修,这种方式效率低下,难以及时发现潜在故障隐患,无法满足风力发电大规模、高效运行的需求。
智能运维体系融合了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为风力发电全生命周期管理带来了新的契机。它能够实时收集和分析设备运行数据,实现故障的早期预警和精准诊断,优化运维策略,从而显著提升风力发电的整体性能和经济效益,成为推动风力发电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
二、风力发电全生命周期各阶段的挑战
2.1 规划建设阶段
在风电场规划建设阶段,准确评估风能资源是关键。然而,风能资源具有时空分布不均匀的特点,且受到地形、地貌等多种因素影响。传统的风能评估方法主要基于有限的气象数据和简单的模型,难以精确捕捉风能的细微变化。这可能导致风电场选址不当,机组选型不合理,影响发电效率和经济效益。例如,在复杂地形区域,如果未能充分考虑地形对风速的影响,可能高估风能资源,造成机组布置过密,相互之间产生尾流效应,降低整体发电效率。
同时,风电场建设涉及多个利益相关方,包括开发商、设备供应商、施工单位等,各方之间的信息沟通和协调难度较大。不同参与方可能使用不同的软件和数据格式,导致数据传递不畅,影响项目进度和质量。
2.2 运行阶段
风力发电机组运行过程中,面临恶劣自然环境的考验。强风、暴雨、沙尘、低温等极端天气可能对机组结构、叶片、发电机等关键部件造成损害。例如,强风可能导致叶片疲劳损伤,缩短叶片使用寿命;低温环境可能影响机组的润滑系统和电气性能。
此外,随着风电场规模的不断扩大,机组数量增多,传统的人工巡检方式难以全面、及时地掌握设备运行状态。人工巡检不仅效率低,而且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和局限性,可能遗漏一些潜在的故障隐患。据统计,约 30% 的风力发电故障是由于人工巡检未能及时发现问题导致的。设备故障一旦发生,可能引发连锁反应,影响整个风电场的发电效率和供电可靠性。
2.3 退役阶段
风力发电机组的退役处置涉及环境、经济和资源利用等多方面问题。一方面,机组退役后,其零部件如叶片、塔筒等体积庞大,处理难度较大。传统的叶片多采用玻璃纤维等复合材料制成,难以自然降解,若处理不当,可能对环境造成污染。另一方面,如何合理评估退役机组的剩余价值,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对于退役机组的拆解、回收和再利用缺乏完善的标准和流程,导致资源浪费和经济损失。
三、智能运维体系在风力发电全生命周期管理中的应用
3.1 规划建设阶段的应用
智能运维体系在规划建设阶段可利用高精度的气象监测设备和复杂地形风能模拟软件,更准确地评估风能资源。通过在风电场选址区域布置密集的气象传感器,收集实时的风速、风向、温度等数据,并结合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对地形地貌进行精确建模。利用大数据分析和机器学习算法,模拟风能在复杂地形中的流动情况,从而为风电场选址和机组选型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借助数字化管理平台,实现各参与方之间信息的实时共享和协同工作。该平台可以整合各方的数据和文件,统一数据格式,确保信息的准确传递和高效沟通。各方可以在平台上实时查看项目进度、设计变更等信息,及时解决问题,提高项目建设的效率和质量。
3.2 运行阶段的应用
在运行阶段,智能运维体系通过在风力发电机组上安装大量的传感器,实时采集设备的运行数据,包括转速、温度、振动、功率等。利用物联网技术将这些数据传输到云端数据中心,运用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算法对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和分析。
通过对设备历史数据和实时数据的对比分析,建立故障预测模型。例如,基于深度学习的神经网络模型可以学习设备正常运行和故障状态下的数据特征,提前预测设备可能出现的故障。当监测数据出现异常时,系统能够及时发出预警,运维人员可以提前制定维修计划,准备所需的零部件,在故障发生前进行维修,避免故障扩大化,减少停机时间。
此外,智能运维体系还可以根据设备运行状态和气象条件,优化机组的运行策略。例如,在风速变化时,自动调整叶片角度和发电机转速,以实现最大功率捕获,提高发电效率。
3.3 退役阶段的应用
在风力发电设备退役阶段,智能运维体系可通过对设备全生命周期运行数据的分析,准确评估设备各部件的剩余寿命和剩余价值。根据这些评估结果,制定合理的退役处置方案。对于仍有一定剩余价值的部件,可以进行拆解、翻新后再利用;对于无法再利用的部件,按照环保要求进行妥善处理。
同时,智能运维体系可以为退役设备的回收和再利用建立数据库,记录设备的拆解过程、零部件信息、再利用情况等。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不断优化退役设备处理流程,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环境影响。
四、案例分析
以 [ 具体风电场名称 ] 为例,该风电场装机容量为 [X] MW,在引入智能运维体系之前,由于风能资源评估不够准确,机组选型存在一定偏差,导致发电效率未达到预期。同时,传统的运维方式使得设备故障频发,每年因故障停机时间累计达到 [X] 小时,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
引入智能运维体系后,在规划建设阶段,利用高精度的风能评估技术,重新优化了机组布局,提高了风能捕获效率。在运行阶段,通过实时监测和故障预测系统,提前发现并解决了多起潜在故障,故障停机时间降低了 [X]% 。例如,通过对叶片振动数据的分析,提前预测到叶片的疲劳损伤,及时更换叶片,避免了叶片断裂事故的发生。
在退役阶段,借助智能运维体系对退役机组进行评估,将可再利用的零部件进行回收和翻新,实现了资源的有效利用,降低了处置成本。通过智能运维体系的应用,该风电场的发电效率提高了 [X]% ,运维成本降低了 [X]% ,整体经济效益显著提升。
五、结语
智能运维体系作为推动风力发电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核心力量,在风电场规划建设、运行和退役的各个阶段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它通过融合先进技术,有效应对了风力发电各阶段面临的挑战,提高了发电效率,降低了运维成本,实现了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保护。
然而,智能运维体系的发展仍面临一些挑战,如数据安全问题、不同厂家设备数据兼容性问题等。未来,需要进一步加强技术研发,完善标准规范,保障数据安全,促进智能运维体系在风力发电领域的更广泛应用,推动风力发电产业朝着智能化、高效化、可持续化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 隋 永 强 . 风 力 发 电 项 目 施 工 成 本 模 块 化 测 算 分 析 [J]. 电 站 辅机 ,2025,46(02):38-41.
[2] 吴石松 , 董召杰 . 基于模糊决策树数据挖掘算法的智能电力服务系统设计 [J]. 粘接 ,2025,52(07):152-155.
[3] 马立东 . 风力发电机组远程运维系统研发[D]. 兰州理工大学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