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国土变更调查历史数据时空分析与预测研究

作者

沈斌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国土资源勘测规划院 835000

一、引言

国土变更调查作为掌握土地资源动态变化的重要手段,积累了丰富的历史数据。这些数据蕴含着土地利用类型、范围、权属等多方面随时间的演变信息。深入开展国土变更调查历史数据的时空分析与预测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准确的时空分析能够清晰呈现国土利用变化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特征与规律,有助于理解人类活动与自然因素对土地利用的综合影响。另一方面,科学的预测可为国土空间规划、耕地保护、生态修复等政策制定提供前瞻性指导,促进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与可持续利用。然而,目前对于国土变更调查历史数据的综合分析与深度挖掘尚显不足,未能充分发挥这些数据在国土管理决策中的价值。因此,加强相关研究迫在眉睫。

二、国土变更调查历史数据的时空分析方法

2.1 数据收集与预处理

国土变更调查历史数据来源广泛,包括历年的土地利用现状图、变更调查记录、统计报表等。首先需全面收集这些数据,并对其进行预处理。数据预处理主要包括数据清洗,去除错误、重复或不完整的数据记录;数据标准化,统一不同来源数据的格式、编码与坐标系;数据整合,将各类数据按照空间位置与时间序列进行关联整合,构建时空数据库,为后续分析奠定基础。

2.2 时间序列分析

时间序列分析旨在揭示国土利用变化随时间的趋势与周期性规律。通过对历年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变更量等数据进行时间序列建模,如采用自回归积分滑动平均模型(ARIMA),可分析土地利用变化的长期趋势,例如耕地面积是持续减少、增加还是保持稳定,以及是否存在周期性波动,如某些建设用地在特定年份的集中扩张。同时,借助时间序列分解,将时间序列数据分解为趋势项、季节项和随机项,有助于更清晰地识别土地利用变化的内在驱动因素,如政策调整、经济发展周期对土地利用变化趋势的影响。

2.3 空间分析

空间分析着重探究土地利用变化在空间上的分布特征与相关性。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可进行空间自相关分析,如通过全局莫兰指数(GlobalMoran's I)和局部莫兰指数(Local Moran's I)衡量土地利用类型在空间上的集聚或分散程度,判断某一区域的土地利用变化是否与周边区域存在空间关联。此外,缓冲区分析可确定特定地理要素(如城市、交通干线)对周边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范围与程度,例如分析城市扩张对周边耕地、林地的侵占情况。空间插值方法则可根据离散的调查数据估算区域内未调查点的土地利用变化情况,实现土地利用变化的空间连续化表达。

三、基于时空分析的国土利用变化特征

3.1 时间维度变化特征

从时间维度看,国土利用变化呈现出阶段性特征。在经济快速发展初期,城市化与工业化进程加速,建设用地需求急剧增加,导致大量耕地、林地等向建设用地转变,土地利用结构发生显著变化。随着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后期出现了耕地保护政策加强、生态退耕等举措,使得耕地减少速度放缓,生态用地有所增加。同时,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速率也存在差异,建设用地增长速率通常较快,而林地、草地等生态用地的变化相对较为缓慢且平稳,呈现出一定的阶段性波动与长期趋势相结合的特点。

3.2 空间维度变化特征

在空间维度上,国土利用变化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性。经济发达地区和城市周边,由于人口集聚、产业发展,建设用地扩张迅速,土地利用变化剧烈,形成以城市为中心的建设用地高密度区域,周边的农业用地不断被蚕食。而在生态脆弱地区,如西北干旱地区、西南山区,土地利用变化更多受生态保护政策与自然条件限制,以生态修复、退耕还林还草等为主,呈现出生态用地增加、耕地与建设用地相对稳定或略有减少的态势。此外,交通干线沿线地区土地利用变化也较为活跃,交通便利性促进了区域经济发展,引发土地利用类型的转变,如商业、工业用地沿交通线集聚。

四、国土变更调查历史数据预测研究

4.1 预测模型构建

为预测国土利用变化趋势,构建综合预测模型。结合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因素,选取人口增长、经济发展指标(如国内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政策因素(如土地利用规划、生态保护政策)等作为自变量,以不同土地利用类型面积为因变量。可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初步分析各因素与土地利用变化的定量关系,在此基础上,引入机器学习算法,如支持向量机(SVM)或人工神经网络(ANN),利用其强大的非线性拟合能力,提高预测精度。这些模型通过对历史数据的学习与训练,挖掘土地利用变化与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复杂关系,从而实现对未来土地利用变化的预测。

4.2 预测结果分析与应用

通过模型预测,可得到未来不同时期各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变化及空间分布预测结果。例如,预测结果可能显示在未来若干年内,随着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某地区建设用地将继续扩张,主要集中在城市周边和交通枢纽地区,而耕地面积将相应减少。这些预测结果可为国土空间规划提供重要参考,规划部门可提前布局,合理划定城市发展边界,预留生态保护空间,制定耕地保护措施,确保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同时,预测结果也有助于评估政策实施效果,如某项耕地保护政策实施后,预测模型可模拟分析该政策对未来耕地面积变化的影响,为政策调整与优化提供依据。

五、结语

本研究通过对国土变更调查历史数据的时空分析与预测研究,深入揭示了国土利用变化的时空特征与规律,并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科学预估。时空分析方法清晰呈现了土地利用在时间和空间维度的演变模式,为理解土地利用变化机制提供了直观视角。预测研究构建的模型能够较为准确地预测土地利用变化趋势,为国土管理决策提供了前瞻性支持。然而,国土利用变化受到众多复杂因素影响,预测模型仍需不断优化与完善,以提高预测精度和可靠性。未来研究可进一步考虑更多潜在影响因素,如气候变化、科技创新等,同时结合更先进的数据分析技术,如深度学习、时空大数据挖掘等,深化对国土变更调查历史数据的研究,为国土空间规划、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提供更有力的支撑。

参考文献

[1] 黎 昕 . 国 土 变 更 调 查 农 用 地 成 果 核 查 方 法 探 讨 [J]. 南 方 农机 ,2025,56(12):107-109+139.

[2] 包秀明 . 辽宁省国土变更调查工作模式及思考 [J].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2025,48(S1):119-120+123.

[3] 陈国忠 . 面向国土调查的无人机外业举证技术优化研究 [J]. 福建地质 ,2025,44(02):148-153.

[4] 刁琳琳 . 北京城市空间增长与农地竞用的逻辑进路、历史变迁与路径创新 [J].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 ( 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5,23(01):18-31+40.

[5] 罗丁丁 . 基于土地利用变化的天等县中心城区碳储量时空演变与预测[D]. 广西大学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