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批判性思维培养的实践探索
赵善善
南京市南师附中燕子矶新城学校初中部 210046
引言:在当今社会,批判性思维作为一种重要的思维能力,对于个人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都具有重要意义,语文写作教学作为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应当承担起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重任,当前的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批判性思维的培养还存在诸多问题,需要教师积极探索有效的实践策略,以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一、批判性思维在写作教学中的重要性
(一)提升写作质量
批判性思维能够让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对所写主题进行深入思考,分析问题的本质和关键因素,提出更有深度和见解的观点,比如在写作议论文时,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可以对论点进行多角度的分析和论证,选择更有说服力的论据,使文章逻辑更加严密,内容更加丰富,提高写作的质量。
(二)培养独立思考能力
写作是一个表达个人观点和想法的过程,批判性思维能够让学生在写作中不盲目跟从他人的观点,而是自己的思考和分析,形成独立的见解,在面对各种信息和观点时,学生能够运用批判性思维进行筛选和判断,选择适合自己的内容融入写作中,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三)促进创新思维发展
批判性思维与创新思维密切相关,在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可以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当学生对现有的观点和做法提出质疑时,就有可能产生新的想法和创意,在写作中展现出独特的视角和表达方式,促进创新思维的发展。
二、当前写作教学中批判性思维培养的现状与问题
(一)教学方法单一
在传统的初中语文写作教学里,教学方法呈现出明显的单一性,教师大多将精力集中在写作技巧的传授上,比如反复讲解文章的结构,像总分总、并列式等,以及各类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的运用,却忽略了对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教师通常遵循“命题—写作—批改”这一固定模式,学生只能被动接受写作任务,机械地按照要求完成作文,缺乏主动思考和自主探索的机会,长此以往,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难以得到有效培养。
(二)教学内容局限
初中语文写作教学内容存在明显的局限性,教学大多围绕教材中的范文展开,写作主题也多是常见的、老套的内容,缺乏对现实生活和热点问题的关注,学生每天接触到的写作信息局限于课本,难以接触到更广泛、更前沿的知识,这使得学生的视野难以拓宽,思考问题的角度变得单一,在面对写作任务时,学生往往只能从有限的角度去构思,无法进行深入、全面的思考,这极大地不利于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三)评价体系不完善
当前初中语文写作评价体系存在诸多不完善之处,评价主要以教师评价为主,缺乏多元化的评价主体,评价标准侧重于语言表达是否通顺、优美,结构是否完整、合理等方面,却忽视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评价,这种评价体系使得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往往只关注写作的表面形式,如字词的优美、句子的流畅等,而忽略了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学生为了迎合评价标准,只注重形式上的完美,却无法在思维层面得到锻炼和提升,不利于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三、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批判性思维培养的实践策略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批判性思维
在初中语文写作教学里,创设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情境是激发学生批判性思维的有效手段,教师需依据写作主题,精心设计一系列有深度、有思考价值的问题,以“网络语言的利与弊”这一主题为例,教师可提出“网络语言是否会影响传统语言的规范使用?若有影响,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网络语言的流行是文化进步还是文化退步?请结合具体事例说明”等问题,这些问题能引导学生跳出常规思维,从多个维度审视网络语言现象,学生围绕这些问题展开讨论时,会积极调动已有知识储备,尝试从不同立场出发,分析网络语言带来的积极和消极影响,进而发表独特且富有深度的观点和看法,在此过程中,学生逐渐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批判性思维得以有效激发。
(二)开展文本细读与批判性分析
文本细读是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不可或缺的重要途径,教师要引导学生对经典文学作品、优秀范文等进行细致入微的阅读,在阅读过程中,指导学生分析文章的主题,探究作者是如何围绕主题展开论述的;剖析文章的结构,了解其布局谋篇的巧妙之处;品味文章的语言,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准与生动;研究论证方法,学习作者如何运用论据有力地支持观点,比如在学习鲁迅的《孔乙己》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孔乙己悲剧命运的原因,从社会环境、人物性格等多方面进行探讨,同时引导学生思考作者孔乙己这一形象所表达的社会批判意义,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和见解,学生在细读和分析文本的过程中,不断质疑、思考、判断,批判性思维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培养。
(三)组织写作实践与互评活动
写作实践是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关键环节,教师应布置具有开放性和挑战性的写作任务,让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充分运用批判性思维进行思考和表达,比如让学生针对某一社会热点问题撰写评论文章,要求他们要提出自己鲜明的观点,还要运用充分的论据进行严谨论证,在学生完成写作后,组织互评活动,学生相互阅读和评价对方的作文,从观点的合理性、论据的充分性、论证的逻辑性等方面进行细致分析,提出优点和不足之处,互评活动,学生能够学习他人作文中的优点,如独特的视角、新颖的论证方法等;同时也能发现自己的不足,如观点不够深入、论据不够有力等,此外学生从他人的评价中获得启发,进一步完善自己的思维,进一步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四)加强教师引导与反馈
在写作教学中,教师的引导和反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要密切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在学生写作过程中,及时发现他们遇到的问题,并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和启发,当学生提出独特的观点和见解时,教师要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思考得到了认可,增强自信心,更加积极地投入到批判性思维中,当学生的观点存在偏差时,教师要耐心引导,提问、举例等方式,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并引导他们进行修正,同时教师要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反馈内容要涵盖语言表达是否流畅、结构是否完整等方面,更要重点关注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表现,教师要针对学生的思维过程提出具体的改进建议,如如何进一步拓展思维深度、如何增强论证的逻辑性等,促进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结论
在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批判性思维在写作教学中的重要性,积极探索有效的实践策略,创设问题情境、开展文本细读与批判性分析、组织写作实践与互评活动、加强教师引导与反馈以及结合生活实际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提高学生的写作质量,同时教师要不断反思和改进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教学服务,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和完善批判性思维培养的策略和方法,以适应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王万元 . 初中语文教学中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J]. 课外语文:下 ,2012(12):1.
[2] 张洁 . 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J]. 中学语文 ,2024(36):5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