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阅读课堂中的应用与效果研究
孙淼
湖北省十堰市郧西县关防乡九年一贯制学校 442651
引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是培养学生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和文化素养的重要途径,传统的阅读教学方法往往侧重于知识的灌输,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导致阅读课堂氛围沉闷,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情境教学法作为一种创新的教学模式,创设生动、具体的教学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情感体验,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带来了新的活力。
一、情境教学法的内涵与理论基础
1. 情境教学法的内涵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它强调将抽象的知识与具体的情境相结合,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体验和感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2. 理论基础
情境教学法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情感教学心理学,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中,与他人的协作和交流,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为学生提供了建构知识的平台,让学生在情境中主动探索、发现和解决问题,情感教学心理学则强调情感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认为积极的情感体验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习,情境教学法创设富有情感色彩的情境,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阅读课堂中的应用方式
1. 立足大单元,创设真实情境,设计不同的子任务
教师需从大单元整体视角出发,深入剖析单元内各文本间的关联,以此创设贴合生活且富有挑战性的真实情境。在此基础上,围绕情境设计一系列相互关联又层层递进的子任务,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探究。例如在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大单元教学中,创设“传统文化探索之旅”的真实情境,设计“探寻传统节日习俗”“走进传统艺术殿堂”“讲述经典历史故事”等子任务,让学生在完成子任务的过程中,全面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提升综合语文素养。
2. 角色扮演
角色扮演是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阅读课堂中常用的方式之一,教师根据课文内容设计角色对话任务,让学生分别扮演课文中的角色,动作模仿和台词改编,亲身体验人物的喜怒哀乐,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比如在《草船借箭》的教学中,学生分饰诸葛亮、鲁肃等人物,用竹篮、纸船模拟借箭场景,直观感受人物性格差异,理解“神机妙算”的具体表现,这种角色扮演的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多媒体辅助
多媒体技术为情境教学法的实施提供了有力的支持,教师可以运用影视片段、环境音效、图片等素材构建立体情境,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比如在《圆明园的毁灭》的教学中,播放纪录片《圆明园》节选,配合火烧音效和建筑图片对比,学生触摸平板电脑中的 3D 复原模型,直观体会历史沧桑感,在《枫桥夜泊》的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设备展示枫桥的画面,播放具有中国江南水乡特色的音乐,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古诗词所营造出的意境和情感。
4. 生活场景迁移
将文本内容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的意义,比如在学习《慈母情深》后,布置超市采购体验任务:学生携带20 元预算购买家庭日用品,记录选购时价格对比、取舍决策的心理过程,在课堂上模拟母子对话,深化对“母亲掏衣兜”细节的理解,这种生活场景迁移的方式能够让学生感受到语文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他们运用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 故事化导入
生动的故事化导入,能够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教师可以根据课文内容,设计引人入胜的开场白或背景介绍,如利用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视频,或讲述一个与课文紧密相关的简短故事,让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自然地进入阅读状态,比如在讲解《四季之美》时,教师可以先讲述自己在不同季节的有趣经历,引发学生对四季的向往,然后再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感受作者笔下四季的独特之美。
三、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阅读课堂中的应用效果
1. 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情境教学法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使他们主动参与到阅读活动中,比如在角色扮演和游戏情境教学中,学生能够积极投入到情境中,享受阅读的乐趣,提高阅读兴趣。
2. 增强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在情境中,学生可以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来感知和理解课文内容,这种多维度的学习方式有助于他们更深入地理解文章的内涵和作者的情感,同时情境教学法帮助学生建立文本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使他们能够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比如生活场景迁移的方式,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文本中的生活场景和人物情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价值观
情境教学法注重情感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创设富有情感色彩的情境,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使他们在情感上产生共鸣,进而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所学知识,这种情感体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比如在学习《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时,创设与雷锋事迹相关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雷锋乐于助人、无私奉献的精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学习雷锋精神,做一个有爱心、有责任感的人。
4. 促进学生的合作与交流
情境教学法中的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活动,需要学生之间相互合作、交流和配合,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和建议,提高自己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比如在角色扮演活动中,学生需要与同伴分工合作,共同完成表演任务,这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结论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阅读课堂中的应用具有显著的效果,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理解能力、情感体验和合作交流能力,为了更好地应用情境教学法,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的情境创设能力,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情境创设方式,同时学校应加强对教师的培训,为教师提供更多的情境教学资源和技术支持,此外教师还应注重情境教学法的评价和反思,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未来随着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情境教学法将与信息技术更加深度融合,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带来更多的创新和发展机遇。
参考文献
[1] 贾才瑾 , 周春玲 .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情境教学法的应用 [J]. 基础教育研究 , 2021(14):3.
[2] 巫靖怡 .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应用研究 [J]. 课外语文:下 ,2017(9):1.
[3] 王柳枝 .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J]. 读与写:中旬 ,2021(11):0084-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