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盾构隧道施工地层扰动影响分析

作者

魏晓懿 高玉情

山东天齐置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引言:

随着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程度的不断提升,盾构隧道作为一种主要的地下结构形式,其施工技术在城市轨道交通、城市给排水系统、输电管廊等项目中得到广泛应用。盾构法施工技术的进步极大提高了隧道工程的施工效率与施工安全,但与此同时,由于其本质上是一种连续性的开挖过程,在盾构机掘进过程中会对周围土体产生扰动,从而引发一系列地层响应问题。地层扰动不仅表现为隧道周边土体的松动、塑性变形,还可能导致地表沉降、管线错位、周边建筑物倾斜甚至开裂,严重时可能诱发塌方或地面坍陷,危及施工安全和城市运营秩序。因此,深入研究盾构施工过程中地层扰动的机理及其影响范围、特征、规律,对于提升隧道工程质量与安全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已有学者从理论模拟、数值计算、现场监测等角度对该问题开展了研究,但由于地质条件复杂多变、施工环境差异较大,尚需进一步丰富和完善相关理论体系和实践技术手段。

一、盾构施工过程中地层扰动的形成机制与表现特征

盾构施工引发地层扰动的机制主要体现在盾构机刀盘切削、土仓压力调控、同步注浆、盾尾间隙处理及隧道衬砌成型等各个环节。这一过程从前部土体破坏、土仓内压力释放、渣土排出、围岩松动,到后续衬砌安装和盾尾注浆止水,其每一个环节均伴随着能量释放与地层结构扰动,形成动态应力传递链条。首先,刀盘旋转切削土体造成前方地层破坏和扰动,同时在开挖面后形成一定程度的支撑压力波动,直接影响围岩的稳定性;其次,渣土的输送过程中如调压不当,极易引起压力失衡,导致开挖面前方地层过度扰动或塌方;再次,盾尾间隙处注浆不及时或强度不足,会造成地表沉降和空洞形成;此外,衬砌安装过程如未能有效支撑围岩,也将加剧地层形变,产生继发扰动。

二、不同地质条件下地层扰动影响差异分析

地质条件是影响盾构施工地层扰动的重要因素,其对扰动幅度、范围与演化特征具有决定性影响。在软土层中,土体结构松散、抗剪强度低,盾构开挖极易引发土体失稳和地面沉降,且扰动区域广泛、沉降持续时间长、后期恢复缓慢,容易形成滞后性与次生病害。在砂土层中,土粒间摩擦力强、压缩性低,但当土仓压力控制不当或注浆不到位时,容易造成土体流失和空洞,诱发瞬时沉降甚至坍塌。在粉质黏土、卵石层等复合地层中,由于土体非均质性强、渗透性差异大,其扰动响应表现出明显的不确定性,盾构掘进过程中的切削阻力、推进阻力波动大,地表响应具有非连续性与突变性。

三、地层扰动的监测方法与评估指标体系

为确保盾构施工安全及周边环境稳定,建立科学、系统的地层扰动监测体系十分必要。目前,盾构施工地层扰动的监测手段主要包括地表沉降观测、管线变形监测、建筑物倾斜观测、地下位移监测、孔隙水压力检测等,辅以盾构姿态参数记录、推进力与扭矩变化分析,可实现扰动全过程的动态跟踪。在技术手段上,传统测量方法如水准仪、全站仪依旧具备良好的稳定性与精度,但其效率相对较低;现代技术如激光扫描、地质雷达、光纤光栅传感、微动监测等则可实现大范围、高精度、自动化的数据获取与远程监控,为复杂地质条件下的地层响应分析提供支持。评估扰动影响时,通常以地表最大沉降值、沉降槽宽度、周边建筑物沉降差、隧道纵向变形值、注浆充填率等为核心指标,结合数值模拟和经验模型进行评判。

四、地层扰动控制的施工技术与管理策略

控制盾构施工中地层扰动的核心在于精细化管理盾构施工参数与协同优化施工流程。首先,合理设置开挖面支护压力是抑制前方地层扰动的关键,应根据地层抗力与水土压力实时调整土仓压力,避免正压过小引发失稳,或正压过大诱发地层抬升。其次,推进速度与刀盘转速需保持平稳,防止过快推进导致土体结构紊乱或过慢推进引起地层失稳;渣土排量应与开挖体积相匹配,防止形成空腔效应。再次,盾尾注浆作业是防止盾尾空隙引发沉降的关键环节,要求注浆材料强度适中、初凝时间合理、充填饱满、密实度高,确保及时形成支撑体,阻止地层下沉与水土流失。在衬砌安装过程中应确保衬砌环拼装严密、及时闭合,避免构造缝隙引发围岩应力释放与变形。

五、典型工程案例分析与经验总结

以某地铁盾构区间工程为例,该项目穿越软土层、砂层与含水黏土夹层,盾构推进过程中出现较为明显的地表沉降及管线扰动。通过调整土仓压力、优化推进速率、加强同步注浆和多点布设沉降监测点,实现对扰动趋势的动态掌控,最终有效控制了地表最大沉降值在 10mm 以内,建筑物变形在可控范围,未出现严重工程事故。从该案例可总结出几点经验:一是盾构参数必须根据地质变化动态调整,避免一刀切管理;二是施工中监测数据应实时分析并用于指导盾构操作,形成“数据—决策—操作—反馈”的控制闭环;三是扰动控制技术需与项目实际相结合,综合考虑地质特性、结构敏感性与施工组织特点,有针对性地部署扰动控制方案;四是人员培训与制度建设同样关键,操作人员对地质识别能力与设备操控熟练度将直接影响扰动控制水平。

结论:

盾构施工地层扰动是隧道工程建设中不可回避的重要问题,其形成机理复杂,影响因素多样,对施工安全、结构稳定及城市环境均构成显著挑战。本文系统分析了盾构施工过程中地层扰动的形成机制、影响特征与演化规律,探讨了不同地质条件下扰动差异及监测评估方法,并结合实际工程提出了扰动控制的技术策略与管理措施。研究表明,通过优化施工参数、强化监测反馈、合理调整施工工艺并构建信息化控制平台,可有效降低地层扰动带来的负面影响。未来,随着智能化施工装备与大数据技术的深入应用,盾构施工扰动控制将更加精细化、系统化、智能化,为城市地下空间开发与隧道工程建设提供坚实保障。

参考文献:

[1] 周秀普 . 盾构法施工技术在无水砂卵石地层中的应用 [J]. 市政技术 ,2003,(04):195-203.

[2] 蒋洪胜 , 侯学渊 . 盾构掘进对隧道周围土层扰动的理论与实测分析 [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3,(09):1514-1520.

[3] 王启耀 , 郑永来 , 凌宇峰 , 等 . 近距离双线盾构隧道施工相互影响的监测与分析 [J]. 地下空间 ,2003,(03):229-233+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