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高中语文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研究

作者

庄冰雪

江苏省泗洪中等专业学校  223900

引言: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持续推进,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契合现代教育理念的教学方式,在高中语文课堂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它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之间的互动与合作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协作精神以及创新思维,然而在实际教学实践中小组合作学习暴露出诸多问题,如分组不合理导致成员之间差异过大或过小,任务设计缺乏针对性难以激发学生兴趣,教师指导不足使得合作学习过程混乱,评价机制不完善无法有效激励学生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一、科学分组,奠定合作基础

(一)依据学生特点合理分组

科学合理的分组是小组合作学习取得成功的前提条件。教师在分组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能力、性格特点、兴趣爱好等多方面因素,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进行分组,所谓“组内异质”是指每个小组内的成员在学习能力、性格等方面应具有一定的差异,这样可以实现成员之间的优势互补,例如将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与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搭配在一起,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在学习过程中给予较弱的学生帮助和指导,促进较弱学生的进步,而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则可以从较强学生身上学习到有效的学习方法和技巧,同时将性格外向的学生与性格内向的学生组合,外向的学生可以带动内向的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内向的学生则可以为小组提供深入的思考和独特的见解。

(二)明确组内成员分工

为了避免小组合作学习中出现“搭便车”现象,确保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合作学习中,教师应指导小组明确成员分工,每个小组可以设置组长、记录员、汇报员等角色并定期进行轮换,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承担不同的任务锻炼各方面的能力,组长是小组的核心人物,负责组织小组讨论、协调成员关系、分配任务等工作,在小组讨论过程中组长要引导成员围绕主题进行深入讨论确保讨论的顺利进行,当成员之间出现分歧时组长要及时进行调解,促进成员之间的合作,记录员负责记录小组讨论的过程和结果,包括成员的观点、讨论的重点、达成的共识等,记录员要保证记录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以便后续的总结和汇报,汇报员则负责向全班展示小组的学习成果,汇报员要对小组讨论的内容进行整理和提炼,以清晰、有条理的方式向全班汇报。

二、优化任务设计,激发合作兴趣

(一)设计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任务设计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关键环节,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任务设计应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教师在设计任务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现有知识和能力,设置一些需要学生经过思考和合作才能解决的问题,例如在学习古诗词时可以设计“比较不同诗人同一题材作品的异同”的任务,要求学生要对所学的古诗词有深入的理解还要具备一定的比较分析能力,学生可以通过小组合作从诗歌的意象、情感、表现手法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探讨不同诗人在同一题材作品中的创作特色和艺术风格,这样的任务能加深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还能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二)任务设计贴近生活实际

将语文学习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设计具有生活气息的任务,能让学生感受到语文的实用性提高他们的参与度,语文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将语文学习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语文知识的价值,比如在学习应用文写作时可以布置“为学校社团设计一份活动策划书”的任务,这个任务与学生的校园生活密切相关,学生可以通过小组合作从活动主题、目的、时间、地点、流程等方面进行策划,在策划过程中学生需要考虑活动的可行性、参与度、宣传效果等因素,让学生掌握应用文写作的技巧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强化教师指导,保障合作质量

(一)适时介入,引导讨论方向

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密切关注各小组的讨论情况,适时介入,引导学生围绕主题进行深入讨论,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有限,在讨论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偏离主题或陷入僵局的情况这时教师的引导就显得尤为重要,当小组讨论出现偏离主题时教师要及时给予提示和引导,帮助学生调整思路回到主题上来,例如在讨论“如何看待网络语言对传统语言的影响”这一话题时如果小组讨论过于集中在网络语言的趣味性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网络语言对语言规范、文化传承等方面的影响,让学生从更全面的角度去分析问题。

当小组讨论陷入僵局时教师要通过提问、启发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寻找新的思路和方法,例如在讨论一个复杂的语文问题时小组讨论可能一时无法取得进展,教师可以提出一些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帮助学生突破思维障碍。

(二)提供方法指导,提升合作技能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技能,如倾听、表达、质疑、协商等,合作技能是学生进行有效合作的基础,缺乏合作技能会影响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在小组合作前教师可以向学生传授一些合作技巧,如如何倾听他人的意见、如何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如何与小组成员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协商等。

在倾听方面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专注倾听他人的发言,理解他人的观点和想法不随意打断别人的讲话,在表达方面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语言要清晰、准确、有条理,在质疑方面教师要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精神,让学生学会对他人观点提出合理的疑问和不同的见解,在协商方面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与小组成员进行沟通和协商,尊重他人的意见寻求共同的解决方案。

结束语:高中语文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具有重要意义,然而要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需要教师在分组、任务设计、教师指导和评价机制等方面进行精心策划和有效实施,通过科学分组为学生合作奠定坚实的基础,优化任务设计激发学生合作的兴趣和动力,强化教师指导保障合作学习的质量和效果的持续发展,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应不断探索和实践,进一步完善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创造更加良好的条件。

参考文献:

[1] 邢翠英. 高中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探究[J]. 学周刊旬刊,2013.

[2] 刘冬 . 高中语文教学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探究 [J]. 云南教育(中学教师),2024(7):42-43.

[3] 赵宪春 . 高中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探究 [J]. 中华活页文选 :高中版 ,2022(7):0099-0101.

[4] 刘峰 .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语文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有效性探析 [J]. 读与写 ( 上,下旬 ),2021,018(015):4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