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标准下小学音乐声学教学内容的创新研究
郭琼枝
遂川县泉江小学教育集团泉江小学校区 343900
引言:《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 年版)》的出台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阶段艺术教育理念的重大转变,新课标强调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倡导“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文化理解”四大素养的融合发展,要求音乐教育从知识传授转向能力培养,从单一技能训练转向综合素养提升,在这一背景下小学音乐教学的内容与方式需进行系统性调整,特别是在声乐教学领域,传统的教学内容已难以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声乐教学是小学音乐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是学生体验音乐、表达情感、发展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然而当前小学声乐教学仍存在教学内容单一、教学方法陈旧、评价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制约了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有效发展,所以基于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对小学音乐声乐教学内容进行创新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一、当前小学音乐声乐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学内容单一,缺乏文化与情感的融合
当前小学音乐声乐教学内容仍以教材中的固定曲目为主,教学内容较为单一,缺乏对学生情感体验和文化理解的引导,许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侧重于旋律的掌握和歌词的记忆,忽视了歌曲背后的情感表达与文化内涵,导致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停留在表面。
(二)教学方法传统,缺乏互动与创新
在教学方法上小学声乐教学仍以教师讲解、学生模仿为主,缺乏师生互动和学生自主探究的空间,教学形式较为单一,缺乏情境创设、游戏化教学、项目式学习等创新手段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课堂参与度较低。
(三)教学评价片面,忽视学生个体差异
教学评价方面当前小学声乐教学多以教师的主观判断为主,评价标准单一,主要关注学生是否能完整演唱歌曲,而忽视了学生在音乐感知、情感表达、创意表现等方面的发展,教学评价缺乏过程性与多元性,未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个体差异与成长轨迹。
二、新课程标准下小学音乐声乐教学内容创新的路径
(一)以核心素养为导向,构建多元化教学内容体系
在新课程标准背景下小学音乐教育正由传统的知识技能传授转向核心素养的综合培养,声乐教学作为音乐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以“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文化理解”四大核心素养为指导,构建多元化、系统化的教学内容体系,教学内容应突破传统单一的歌曲学唱模式,融合不同风格、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声乐作品,使学生在歌唱中感受音乐的美,提升审美感知能力,应注重学生在歌唱中的情感表达与艺术表现,引导他们通过声音传递情绪,增强音乐表现力,在创意实践方面可鼓励学生进行歌词改编、旋律创编、简易合唱编配等活动,培养其音乐创造力,还应加强文化理解的渗透,通过介绍歌曲的创作背景、地域特色与民族风情使学生在学习中增强文化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这种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多元化教学内容体系丰富了声乐教学的内涵,也为学生音乐素养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
(二)融合信息技术,拓展声乐教学资源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小学音乐声乐教学提供了更加广阔的教学资源和多样的教学手段,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数字音乐平台、虚拟合唱系统等现代技术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比如利用 AI 语音识别技术教师可以对学生的声音进行实时分析,帮助其纠正音准、节奏等基础问题;通过在线音乐资源库学生可以接触到更多国内外优秀声乐作品,拓展音乐视野,教师还可以利用网络平台开展远程教学、在线合唱训练、音乐欣赏等活动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与互动,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技术的应用也为学生提供了沉浸式的音乐体验,使他们在真实或模拟的音乐情境中更好地理解歌曲的情感与文化背景,通过信息技术与声乐教学的深度融合可以提升教学效率,还能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和互动性,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生动的学习体验。
(三)注重教学方法创新,提升课堂互动性与参与度
教学方法的创新是提升小学音乐声乐教学质量的关键,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唱”模式已难以满足新课程标准对核心素养培养的要求,需探索更加生动、互动、富有创造性的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与歌曲内容相符的故事情境、节日情境以及相关的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提高歌唱的表现力,游戏化教学法也是提升课堂参与度的有效手段,如通过节奏拍打游戏、音高接龙、音乐角色扮演等形式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音乐知识,项目式学习鼓励学生围绕某一主题(如“家乡的歌”“四季之歌”)进行探究式学习,通过小组合作完成歌曲学习、创编与展示提升综合能力,合作学习法、任务驱动教学法等也能有效提升学生的主动性和合作意识,通过这些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教师能够营造更加开放、互动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体验音乐、理解音乐、创造音乐,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结论: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为小学音乐教育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也为声乐教学内容的创新提供了理论依据与实践方向,小学音乐教师应积极转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内容与方法,构建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声乐教学体系,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表现能力、创造能力与文化理解能力,推动小学音乐声乐教学向高质量、深层次发展,真正实现“以美育人、以乐化人”的教育目标,未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与技术手段的持续进步,小学音乐声乐教学内容的创新将更加多样化、个性化与智能化,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生动、富有文化内涵的音乐学习体验。
参考文献:
[1] 戴其秀 . 中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使用数字技术的实践 [J]. 第二课堂 (D),2023(8):94-94.
[2] 林培华 . 探析小学音乐教学的德育渗透路径 [J]. 名师在线 ( 中英文 ),2023(8):47-49.
[3] 邓艺珍 . 农村小学班级合唱排练中的问题解决策略 [J]. 成长 , 2024(9):4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