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学生探究能力培养策略研究
吴高荣
永丰县城西中学 331500
引言:在教育改革不断推进的背景下,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作为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越来越受到重视,探究能力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提高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当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1. 教学理念落后
部分教师在实验教学中仍受传统观念束缚,将实验课视为理论教学的补充手段,强调对已有知识的验证,而忽视了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探究体验,这种“重结果、轻过程”的教学理念导致实验教学缺乏启发性和创造性,学生只是机械地按照步骤操作,缺乏思考和探索的空间,久而久之学生对实验课的兴趣减弱,探究欲望下降,难以培养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更新教学理念,确立以学生为中心、注重过程与能力培养的教学导向,是提升实验教学质量的关键。
2. 教学方法单一
当前一些教师在实验教学中仍采用传统的讲授式或演示式教学方法,过分依赖教材和固定教案,按部就班地引导学生完成实验步骤,缺乏灵活性和创新性,这种“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状态,缺少自主设计和探索的机会,难以激发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项目式学习、问题导向教学、合作探究等,能够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动手能力和综合思维能力,所以教师应积极探索灵活多样的教学策略,提升实验课堂的趣味性和实效性,促进学生深度学习。
3. 教学评价体系不完善
目前实验教学的评价体系仍存在重结果、轻过程的问题,主要依赖考试成绩来衡量学生的实验能力,忽略了对学生实验设计、操作技能、问题解决和创新能力等方面的综合评估,这种单一的评价方式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实际水平,也容易导致学生只为分数而做实验,缺乏深入探究的动力,同时教师也可能因评价标准的局限而忽视对学生探究过程的关注和引导,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机制,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有助于全面了解学生的发展状况,推动实验教学向更高质量、更注重能力培养的方向发展。
二、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学生探究能力培养策略
(一)营造良好氛围,让学生敢于探究
课堂教学作为师生互动的重要平台,其核心在于构建一个平等、民主、和谐的环境,教师的角色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和支持者,为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教师需要各种方式营造出一种开放、包容的学习氛围,比如在进行科学实验教学时,当有学生提出与常规认知不同的观点时,教师应首先给予肯定,并进一步鼓励学生详细阐述自己的思考过程,在讨论“探究影响浮力大小因素”的实验中,教师要允许学生表达自己独特的见解,还应积极引导他们深入探讨这些观点背后的科学原理,这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帮助他们在实践中培养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教师还需注意课堂上的人际互动,促进同学之间的相互尊重和理解,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展示自我、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
(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意识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巧妙地结合生活实际与教学内容,设计出引人入胜的问题情境,是激发学生探究兴趣的有效手段之一,这种方式学生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到物理学的魅力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以滑轮组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简单的实物演示——使用 PVC 管子和绳子模拟滑轮组的工作原理,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这个实验中,安排两位男同学面对面站立并手持 PVC 管子,女同学则拉动绕过两根管子的绳子一端,结果力气较小的女生竟然赢得了比赛,这种看似违背直觉的现象,立即引起了学生们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它让学生体验到了物理现象的奇妙之处,更重要的是这种亲身体验,激发了学生对背后物理原理的深层次思考和自主探究的热情,有效地提升了他们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
(三)组织多形式的实验设计,培养探究能力
为了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教师应当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参与物理实验设计的机会,这是提升学生探究能力的关键步骤,也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比如在讲解动能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先向学生展示一个小车模型,并围绕小车如何获得动能、怎样比较不同情况下小车动能的大小以及可能影响动能的因素等问题展开讨论,这样的预设问题,学生被引导去思考实验的目的、方法及所需的设备等具体细节,在此基础上教师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想象,设计出一套完整的实验方案,这一过程有助于学生加深对物理概念的理解,让他们体会到制定合理、安全且高效的实验计划的重要性,最终,亲手完成实验,学生掌握了理论知识,也提高了自身的实践操作技能和科学研究能力。
(四)利用课外实验提升探究能力
除了传统的课堂实验外,课外的小实验、小制作同样是提高学生探究能力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类活动因其材料易得、操作简便的特点而广受欢迎,尤其适合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动手实践的兴趣,比如布置学生自制简易电动机的任务,要求他们从生活中寻找可用材料,如废旧电池、铜线圈等,然后根据所学知识尝试组装出一个能正常工作的电动机模型,这个过程中,学生要深入了解电动机的工作原理,还要克服各种技术难题,不断调整设计方案直至成功,这种基于项目的实践活动,极大地促进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锻炼了他们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课外实验还提供了将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于现实世界的宝贵机会,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深化对知识的理解,进一步提升自身的科学探究能力。
结论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教师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全面的改革和创新,营造良好的氛围、创设问题情境、组织多样化的实验设计、利用课外实验以及构建多元化的评价体系等策略,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科学素养,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不断探索和实践,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实验教学环境,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 邢如玲 . 虚拟实验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 [D]. 东北师范大学 [2025-05-22].DOI:CNKI:CDMD:2.1012.293490.
[2] 冯光海.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策略[J]. 课堂内外(高中版), 2024(6):93-94.
[3] 向杨 .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策略 [J]. 中学课程辅导 ,2023(29):5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