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语文“3+ 证书”考试语文基础知识备考研究
曾巧玲 杨轶
河源市卫生学校
一、学生的备考现状
(一)考什么
学生对考试的内容、题型、分值认识不足,多数学生仅知晓“ 3+ 证书”考试是升学途径,却对语文基础知识的具体考查范围(如2500 个常用字、1000 个次常用字的字音字形要求)缺乏系统认知,导致在日常学习中无法针对性积累。未深入了解语文课程标准“识记”“运用”等能力层级要求,将字音、字形等需要识记的考点与病句辨析等理解运用类考点混为一谈,采用相同的学习方法,导致“事倍功半”。从学生不知道“考什么”无法做到“胸有成竹”,无法确定考试范围,到备考没有方向,备考效率低,不知所措,畏难心理重,导致备考效果不佳。
(二)怎么考
学生不善于分析,对各类题型的命题规律缺乏总结,对于具体的考点、考频更是知之甚少,如字音题中多音字,如“纶”在“纶巾”中读“guān”,在“涤纶”中读“lún”;形近字“械”与“诫”的考查频次与设错方式不明确,导致刷题时盲目关注偏难怪字,忽略高频考点,总是陷入不知道”考什么““怎么考”的迷茫。从而无法科学高效备考,逐渐丧失信心,失去备考动力。
(三)怎么办
中职学生在校要承担专业课学习和高考备考的双重任务,备考课时少,任务重。“ 3+ 证书”备考对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备考方法的科学性有着更高的要求,是对学的一项自我挑战。而大多数在校学生太过于依赖教师课堂讲解,课后又不注重练习,对上述“考什么”“怎么考”缺乏自主归纳意识,加上备考方法不当,初期刷题错误率高(如病句辨析题初次练习正确率不足 30% ),学生又容易产生“语文提分难”的心理暗示,畏难情绪与自我设限形成恶性循环。
研究高考真题就是解决前面三个问题的有效方式,只有做到“胸有成竹”才能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和精力下达成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广东语文“ 3+ 证书” 考试近十年真题研究语文基础知识考情分析
“ 3+ 证书”考试第一大题考查学生对语文基础知识的识记和运用,共8 道选择题。内容依次为字音、字形、标点符号、词语辨析、成语运用、病句辨析、修辞手法和语言表达连贯或得体。其中常见字音、字形、标点符号、词语、成语等重点在于识记积累,而病句辨析、修辞手法和语言表达连贯等侧重辨析运用。
(一)字音
1. 广东语文“ ⋅3+ 证书”考试,字音考查属于必考题,要求学生“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考查范围一般为 2500 字常用字和1000 个次常用字。字音是高考必考内容,近十年都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在第1 题。
2. 广东语文“ 3+ 证书”考试近十年真题字音考情分析


3. 通过以上研究发现,广东语文“ 3+ 证书”考试字音主要考查多音字、同音字、音近字、形近字。学生可以从这四个方面积累和识记。
(二)字形
1. 字形考查属于必考题,要求学生“识记现代汉字常用字的字形”,考查内容一般是《现代汉语常用字表》中的2500 个常用字和1000 个次常用字。字形是高考必考内容,近十年都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在第2 题。
2. 广东语文“ 3+ 证书”考试近十年真题字形考情分析



3. 由上表可知,字形主要考查形近字和同音字。
(三)标点符号
1. 此考点属于常考题,要求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句号、问号、叹号、逗号、顿号、分号、冒号、引号、括号、书名号、破折号、省略号、连接号、间隔号和着重号。除2018 年和2022 年未考之外,近十年的其余年份都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在第3 题,分值3 分。
2. 广东语文“ 3+ 证书”考试近十年真题标点符号考情分析

3. 由上表可知,学生要掌握上表中的 9 种标点符号的用法,其中高频考点是冒号的用法,中频考点是问号和书名号的用法。另外,24年命题形式变为: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而近十年的其余年份命题均表述为: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四)词语辨析
1. 词语辨析属于必考题,要求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含熟语)”,考验学生结合语境准确选择词语的能力,通常将实词和虚词结合起来考查。
2. 广东语文“ 3+ 证书”考试近十年真题词语辨析考情分析


(五)成语运用
1. 成语运用属于必考题,主要考查常用、易错的成语(熟语),学生应加强对常用成语意义的理解和积累。除 2018 年未考,除余年份都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在第5 题。
2. 广东语文“ 3+ 证书”考试近十年真题词语辨析考情分析

(六)病句辨析
1. 此考点是必考题,要求学生“辨析病句,掌握常见病句类型”,命题形式都是选出没有语病的一项,对学生而言难度较高。历年都是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在第 6 题,但 2024 年与语言表达连贯位置互换,出
现在试题第8 题。
2. 广东语文“ 3+ 证书”考试近十年真题病句辨析考情分析

3. 由上表可知,高频考点是搭配不当和成分残缺,中频考点是结构混乱。从上表中我们还可以知道 6 大病句类型中,高考重点考查每种类型下面的哪个子类型。这就是研究高考真题的重要意义,可以帮助考生深入了解考情,在有限的时间里,作针对性取舍,重点掌握高频考点,提高应考能力。
(七)修辞手法
1. 此考点属于必考题,要求学生“学会辨析常见的修辞手法”,学生对此题正确率较高,难度不大。命题形式较为多样。
2. 广东语文“ 3+ 证书”考试近十年真题修辞手法考情分析

3. 由上表可知,学生需掌握上面 9 种常见的修辞手法,而夸张、比喻、比拟、反复是考查频率较高的类型。
(八)语言表达连贯
1. 此考点是必考题,要求学生“掌握常见语言表达技能”,命题形式表现为句子的衔接和排序。历年都是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在第8 题,但 2024 年与病句辨析位置互换,出现在试题第 6 题。此题考生可通过专项真题练习,摸索答题技巧。
1. 广东语文“ 3+ 证书”考试近十年真题语言表达连贯考情分析

(九)语言表达得体
1. 此考点是轮考题,在近十年高考中,只在 2018 年与 2022 年中替代标点符号的考查出现。
2.2018 年考查的是对敬辞、谦辞的正确使用,2022 年考查是的对寻物启事内容的恰当表达,有具体的语境。结合高考考查情况,学生重点关注常见敬辞、谦辞的使用即可,难度不高。
三、小结
近十年语文基础知识8 大题型(字音、字形、标点符号、词语辨析、成语运用、语病、修辞手法、语言表达连贯)及细分考点(如字音中的多音字、字形中的同音字形近字)保持高度稳定,高频考点重复考查特征显著。学生可利用此特征进行高效的针对性复习,例如病句辨析中“搭配不当”(9 次)与“成分残缺或赘余 ”(9 次)占比超 50% ,修辞手法中“夸张”(5 次)、“比喻”(5 次)为核心考点,形成可预测的复习重点。建立“高频考点清单”,如整理字音中100 个常考多音字(如“强”“载”)、字形中 50 组易混同音字(如“厉”与“励”)、成语中200 个易错词(如“万人空巷”“不孚众望”等),结合《现代汉语常用字表》制定每日或每周记忆计划是可行的备考策略。
语文基础知识的识记和运用作为学生的基本能力是广东语文“ 3+ 证书”考试的必考内容,考查的是学生对字、词的积累、识记和对语言文字的基本运用能力。作为广东语文“ 3+ 证书”考试的第一大题,试题的分值为 24 分,分值高。在命题方式上,均为选择题,纵观近十年真题,题型和考点均保持稳定性。打好语言文字基础,作好一定的积累,增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便可以提高学生在高考中的竞争力。
从应试提分到语言核心素养提升,语文基础知识的备考本质是对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夯实。这些能力不仅服务于“ 3+ 证书”考试,更能为中职学生后续的专科学习,如撰写课程报告、文书写作等奠定基础,实现“应试提分”与“核心素养提升”的双重提高。
参考文献
[1] 周大山,陈莲君 . 精准备考全程复习方略 [M] 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23.1.
[2] 李倩. 新课改高考语文“ 语言文字运用” 教学策略研究[D] 福建:福建师范大学,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