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地理“差异性”大单元实践路径
雷小方
云南省红河州弥勒市庆来学校 云南 弥勒市 652300
引言
在当下的地理教学过程当中,传统的碎片化教学模式很难让学生全面且系统地去理解地理方面的“差异性”,同时在学生实践能力以及综合思维的培养上也存在着欠缺。随着核心素养导向之下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有必要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整合地理差异知识,培育学生的综合能力。项目式学习有以真实问题作为驱动、重视实践整合的特性,这与地理“差异性”的学习需求相契合。鉴于此,展开相关的大单元实践研究,有着不容忽视的现实意义以及教学价值。
一、地理“差异性”大单元与项目式学习理论剖析
(一)地理“差异性”大单元内涵
地理“差异性”大单元以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作为指引方向,把自然与人文地理领域的差异要素进行整合,其中包括自然地理里地形、气候、水文等要素的区域分异情况,比如不同纬度存在的热量差异,以及海陆位置造成的降水差异,同时也含有人文地理方面人口、产业、文化等的地域区别,像城乡之间产业结构的差异,以及不同民族文化习俗的差异 [1]。此单元打破了传统的碎片化教学模式,把分散的差异知识点串联成一个体系,这符合地理学科“区域认知”的本质特性,又可引导学生从整体角度去理解地理环境的多样性,培养学生运用综合思维分析差异成因以及影响的能力,为后续的剖析性学习奠定认知基础。
(二)项目式学习的特点与优势
项目式学习把真实问题当作驱动力量,有十分鲜明的实践性以及整合性特点,它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借助设置带有挑战性的项目任务,促使学生自主去开展资料搜集、实地调研、合作研讨之类的活动。在此过程中,学生并非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去构建知识体系,可切实提升信息处理、团队协作以及问题解决能力。和传统教学相比较而言,项目式学习更加注重知识的综合运用,符合地理“差异性”学习里对于多要素关联分析的要求,可让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进程中,加深对地理差异的理解,激发学习兴趣,实现地理实践力等核心素养的培育。
二、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地理“差异性”大单元实践路径设计
(一)项目主题确定
项目主题的确定要紧密围绕地理“差异性”这一核心要点,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活实际状况以及认知水平,挑选出有典型特性和剖析价值的地理场景。以“不同区域农业生产差异及成因剖析”为主题,将本地以及周边的特色农业产区选作研究对象,如此一来,能保证主题与教材知识点实现紧密的衔接,又可有效激发学生的剖析兴趣。主题应当有实际可操作性,要保证学生可借助实地考察、资料分析等多种方式来开展剖析活动,防止主题过于抽象或者超出学生的能力范畴,让学生在解决真实地理问题的进程中,深化对“差异性”的理解[2]。
(二)项目目标设定
项目目标的设定应当从知识、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个维度着手,充分彰显地理“差异性”的学习要求。在知识层面,需促使学生深入了解不同地理区域于自然环境、人文景观等方面差异的具体表现以及形成的原理。在能力层面,着重培育学生收集并分析资料、开展实地调研、进行小组协作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可借助地理工具和方法去剖析差异的成因。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层面,强化学生的区域认知意识,树立因地制宜、人地协调的地理观念,目标设定应做到具体且明确、有可衡量性,要契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又要可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需求。
(三)项目活动组织
1 资料收集与分析
在资料收集与分析阶段,要引导学生借助多种途径去获取和地理“差异性”有关的资料,可以利用图书馆的文献资源、权威的地理网站以及学术数据库等,来搜集不同区域的气候、地形、土壤、人口、经济等数据资料,同时也可收集地方史志、民俗文化记载等有特色的资料。收集完成后,指导学生对这些资料进行分类整理,运用地理图表绘制、数据对比分析等方式,筛选出有效的信息,提炼出不同区域地理差异的关键特征,初步剖析差异形成的潜在因素,以此为后续的实地考察以及深入剖析做好铺垫。
2 实地考察与调研
开展实地考察与调研工作之前,需要预先规划好路线,精心挑选有代表性的地理点位,之后组织学生进入选定的研究区域,利用地理观测仪器测量气温、降水、地形等各项要素,同时借助与当地居民、农业从业者等进行访谈,以此了解区域人文地理特征以及发呈现状。在考察进程中,引导学生做好记录工作,拍摄相关影像资料,对比不同点位之间的地理差异,直观感受“差异性”的具体呈现形式,为后续的小组剖析提供原始资料。
3 小组合作探究
小组合作剖析以之前收集的资料以及实地考察所取得的成果作为依据,把学生划分成若干个小组,清晰地明确各个小组的剖析任务,各个小组借助讨论以及分工协作的方式。针对不同区域地理差异的成因展开细致分析,运用地理学科方面的知识构建起分析框架,以此剖析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对于地理差异所产生的影响以及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小组内部的成员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彼此之间相互补充完善,形成剖析结论,借助制作 PPT 以及撰写剖析报告等形式来呈现成果,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加深对地理“差异性”的认识,提升团队协作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
结语
本研究构建了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地理“差异性”大单元实践路径,借助合理设计主题、目标以及活动,有效突破了传统教学的瓶颈。在实践过程中,学生可系统地掌握地理差异知识,同时提升实践、协作以及问题解决能力,树立科学的地理观念,后续可以拓展实践区域与主题,优化活动组织的细节,持续完善这种实践模式,为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提供更为高效的教学范式。
参考文献
[1] 张兰兰 . 高中地理项目式单元深度教学探究——以鲁教版高中地理“人口与环境”单元为例 [J]. 求知导刊 , 2025, (15): 116-118.
[2] 黄冰林 . 项目式学习在高中地理单元教学中的创新应用研究[J]. 名师在线 ( 中英文 ), 2025, 11 (15): 37-39.
作者简介:
雷小方(1989 年 12 月),女,汉族,红河州开远市人,山西师范大学,本科理学学士学位,庆来学校高中地理教师,中学一级职称,研究方向:高中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