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资源安全与国家安全”的高中地理大单元教学策略研究
刘文进
庆来学校 云南 红河 652300
引言
当下全球范围内资源供需失衡的状况变得日益严重,能源危机以及粮食安全等一系列问题日益突出,资源安全成为维护国家安全的关键基础支撑。高中地理这门学科对于培养学生区域认知能力、综合思维能力以及家国情怀而言非常关键,但传统教学却存在着知识点分散零碎、与现实情况相脱节等诸多问题,以至于难以契合学生深入理解资源安全与国家安全之间深层联系的需求。新课标着重强调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期望教学可打破学科之间的界限、加强实践应用方面的内容。
一、高中地理“资源安全与国家安全”大单元教学的内涵与意义
(一)内涵剖析
高中地理围绕“资源安全与国家安全”展开大单元教学,以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作为指引方向,突破传统课时呈现出的碎片化限制,此教学模式依据资源分布以及供需平衡等地理要素,把矿产、水资源等单一资源安全方面的知识点进行整合,还关联到国家能源战略、生态屏障建设等跨领域内容,构建起“资源禀赋—开发利用—安全风险—保障策略”这样一条逻辑链条。借助对教材文本、区域案例、地理信息技术等教学资源进行统筹安排,将分散的地理原理、国家政策以及实践应用串联成为系统单元,形成有地理学科逻辑又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体系,实现知识、能力与价值观培养的一体化目标[1]。
(二)重要意义
这种教学模式对于高中地理教学有着不容忽视的价值。就学生发展而言,它可引导学生摆脱单一资源认知的局限,促使学生从区域协调以及全球治理的角度去理解资源安全和国家安全之间的内在联系,培育学生的综合思维以及家国情怀,有效提升学生分析和解决现实地理问题的能力。从教学实践方面来看,该教学模式可以解决传统教学里知识点孤立以及与现实脱节的难题,推动教学从单纯的“知识传授”朝着“素养培育”方向转变,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体会到地理学科的现实意义,为教师整合教学资源以及创新教学方式提供明确的路径,可提升地理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建
二、基于“资源安全与国家安全”的高中地理大单元教学策略构
(一)教学目标设定
教学目标设定要兼顾学科要求以及学生发展情况,构建起“知识—能力—素养”三维体系。在知识层面上,引导学生掌握资源分布规律、资源安全内涵以及国家安全与资源保障的关联机制,清楚我国主要资源供需现状和保障政策 [2]。在能力层面,着重培养学生运用地理图表、数据分析法去解读资源安全问题的能力,以及结合区域案例提出资源安全保障方案的实践能力。在素养层面,聚焦综合思维,使学生学会从自然、人文多个维度分析资源安全风险,渗透人地协调观,树立合理利用资源、维护国家资源安全的责任意识,强化家国情怀,提高对国家资源战略的理解与认同,保证目标与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精准对接,同时适配不同学段学生的认知水平。
(二)内容整合策略
在进行内容整合时要突破教材章节的限制,形成系统的教学脉络,从纵向角度梳理教材里分散的资源主题,像把必修模块中的矿产资源开发、水资源调配,以及选择性必修中的国家能源安全、生态安全等内容连接起来,构建出“资源类型—安全风险—保障措施”的纵向逻辑线。从横向方面关联跨学科知识,将政治学科的国家治理、历史学科的资源开发历程与之结合,丰富教学内容的维度,还要融入鲜活的现实案例,比如我国“西气东输”工程对能源安全的保障作用、全球粮食危机下国家的粮食安全策略等,把静态知识和动态现实相结合,借助地理信息系统呈现资源分布与安全风险地图,实现文本内容与可视化资源的融合,让教学内容更具系统性和现实性。
(三)教学方法选择
教学方法要充分考虑学生主体性以及教学实效性,推行多元化组合模式,把项目式学习当作核心,设计“区域资源安全评估”项目,让学生分组挑选特定区域,经过资料搜集、实地调研、数据论证,完成资源安全风险报告以及保障方案设计,以此培养剖析能力,搭配案例教学法,选取国内外典型案例,像中东石油资源与地区安全的关联、我国南水北调工程的安全考量等,借助案例剖析引导学生归纳资源安全问题的共性规律和解决思路。融入小组合作剖析,针对“如何平衡资源开发与生态安全”等有争议的问题,组织学生分组辩论、交流研讨,激发思维碰撞,运用虚拟仿真技术模拟资源短缺、生态破坏等场景,让学生直观感受资源安全危机,提升教学的趣味性与沉浸感。
(四)教学评价设计
教学评价需要构建一种多元化体系,这种体系要将过程与结果放在同等关键的位置,以此来突破传统单一的考试评价模式。过程性评价关注的是学生学习的整个过程,在课堂上观察并记录学生参与案例研讨以及小组合作时的表现,借助学习档案袋收集学生的项目研究草稿、资源安全分析报告等成果,同时结合阶段性小测来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全面呈现学生的学习态度以及能力提升情况。终结性评价采用综合性任务的形式,比如让学生完成“某区域资源安全保障方案设计”,从方案的科学性、可行性、创新性等多个维度进行评分,或者借助开卷考试来考查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复杂资源安全问题的能力。引入学生自评与互评机制,让学生在反思与交流中明确自身存在的不足,教师依据多方面的评价结果给出有针对性地反馈,以此实现评价的诊断、激励与改进功能。
结语
总之“资源安全与国家安全”高中地理大单元教学,在明确其内涵与意义之后,构建起了科学的目标、内容、方法以及评价体系,成功突破了传统教学的局限。这种教学策略可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的资源安全认知,提升他们的综合思维与实践能力,强化家国情怀,同时也为地理教师革新教学模式、整合教学资源指明了清晰的方向。在未来的教学中,可以优化案例选择与技术应用,促使该教学模式更加契合学生发展与时代需求,充分发挥地理学科在国家安全教育中的独特价值。
参考文献
[1] 徐镜仪 . 情境融合背景下的高中地理大单元教学策略探究[J]. 试题与研究 , 2025, (24): 61-63.
[2] 王萍 . 大概念视域下高中地理大单元教学路径探究 [J]. 成才之路 , 2025, (24): 117-120.
作者简介:
刘文进(1991 年 8 月—),男,汉族,曲靖人,师范大学学士,州弥勒市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