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英语写作教学中提升学生表达能力的实践研究

作者

刘露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三师图木舒克市五十四团学校

一、引言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 年版)》明确指出,小学英语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在真实情境下运用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写作作为一种“输出型”语言技能,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载体。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多数教师仍采用“讲解语法—提供范文—模仿写作—批改纠错”的传统教学模式。当学生面对抽象的写作主题(如“MyWeekend”“My Friend”等)时,由于缺乏具体情境的支撑,只能机械地套用句型,写出“Every weekend I play football. I am happy.”这类缺乏细节和个性的句子。部分学生甚至因“无话可写”而产生畏难情绪,逐渐丧失写作兴趣。

二、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一)激发写作兴趣,减轻表达焦虑

小学阶段学生的认知特点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的写作任务容易使学生产生“无从下笔”的焦虑感。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活化场景(如“超市购物”“生日派对”)、游戏化场景(如“单词寻宝”“角色扮演”),将写作任务转化为学生熟悉且感兴趣的活动。例如,在教授“Food”主题写作时,教师可以在教室布置“迷你超市”情境,摆放水果、零食等实物卡片,让学生以“小顾客”的身份与“店员”(教师或同学)进行对话,记录自己想买的食物及理由。这种情境化设计使写作从“被动完成任务”转变为“主动记录体验”,有效减轻了学生的表达焦虑,激发了写作兴趣。

(二)丰富写作内容,增强表达真实性

在传统写作教学中,学生由于缺乏真实体验,常常出现内容空洞、逻辑混乱的问题。情境教学法通过让学生“参与情境—感知情境—表达情境”,为写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支持。例如,在“Seasons”主题写作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四季观察”活动:春天带领学生观察校园里的樱花,记录“樱花的颜色、形状”;夏天让学生描述“吃冰淇淋的感受”;秋天收集落叶,写下“落叶的样子”;冬天引导学生回忆“堆雪人的过程”。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获得的视觉、触觉、味觉体验,能够转化为具体的句子(如“The cherry blossoms are pink. They look likelittle stars.”“The ice cream is cold and sweet. It melts in my mouth.”),使写作内容更加生动、真实,避免了“套话”“空话”的出现。

三、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实践策略与案例

本研究以某市某小学三至六年级的 200 名学生为研究对象,选取三年级、五年级各两个班,分别设置实验班(采用情境教学法)和对照班(采用传统教学法),实践周期为一学期(16 周)。根据学生的特点和英语水平,设计三类情境教学策略并进行实践。

(一)生活化情境:适用于低年级学生,贴近生活引导基础表达。低年级学生词汇量较少,写作目标是能够写出简单句子、描述事物。通过设计与日常生活相结合的情境,让学生运用基础词汇、句型进行表达。实践案例为三年级“ My Family”写作教学,教师创设情境,开展相关活动,并布置写作任务。实践效果显示,实验班学生的写作内容丰富,对照班学生的写作内容单一,表明该情境能够帮助学生梳理思路、丰富写作内容。

(二)任务型情境:适用于高年级学生,明确目标提升逻辑性。高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词汇和句型储备,写作目标是能够写出连贯的短文、表达观点。通过设计任务,让学生组织语言、梳理逻辑。实践案例为五年级“Plan a Trip”写作教学,教师创设情境、组织活动、布置任务。实践效果表明,实验班学生的写作逻辑清晰,对照班学生的写作缺乏衔接,说明该情境能够明确文章结构、提升写作逻辑性。

(三)合作式情境:适用于全学段学生,促进交流提升丰富性。通过小组合作、同伴互评的方式,让学生相互启发、补充素材。例如,在“School Life”写作教学中,学生分组讨论后整合撰写短文,还可以通过互评进一步优化写作内容。

四、实践成效与反思

(一)实践成效

学生写作兴趣显著提高: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实验班 85% 的学生表示“喜欢英语写作”,较实践前提高了 40% ;而对照班仅有 40% 的学生喜欢英语写作,提升幅度不足 10% 。实验班学生主动向教师请教写作问题、分享自己“小作文”的次数,也明显多于对照班。

写作表达能力明显进步:通过对学生写作作品的分析,从“内容丰富度”“语言准确性”“逻辑连贯性”三个维度进行评分(满分 10分),实验班学生的平均得分从实践前的 4.2 分提高到 7.8 分,对照班从 4.0 分提高到 5.1 分。具体表现为:实验班学生能够运用更多的形容词、副词来描述事物(如“exciting”“quickly”),语法错误率降低了30% ,能够使用“and”“but”“because”等连接词梳理逻辑。

教师教学方式得到优化:在实践过程中,教师从“知识传授者”转变为“情境设计者”“活动引导者”,更加注重关注学生的体验和需求。例如,教师会根据学生的兴趣调整情境设计(如将“动物园”情境改为“宠物乐园”,因为学生对宠物更为熟悉),教学灵活性显著增强。

(二)实践反思

情境设计需兼顾“趣味性”与“教学目标”:部分教师在设计情境时,过度追求“趣味性”(如花费大量时间布置游戏场景),却忽略了写作教学目标的达成,导致“情境热闹,写作效果不佳”。在后续教学中,需要明确“情境为写作服务”的原则,确保情境设计与教学目标紧密结合。

需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低年级学生对实物情境(如卡片、道具)更为敏感,高年级学生则更适合任务型、探究型情境;基础薄弱的学生需要教师提供更多的词汇、句型支持,而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尝试更复杂的情境任务(如“写一封邀请信”)。在后续教学中,需要根据学生的年龄、水平设计分层情境,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需加强家校合作:部分情境(如“家庭旅行”“节日庆祝”)需要家长的配合,引导学生在家庭中进行观察、记录。在后续工作中,可以通过家长会、班级群等方式,向家长介绍情境教学法的理念,鼓励家长参与情境创设(如和孩子一起制作“家庭食谱”),形成家校协同育人的合力。

五、结论

本研究通过在小学英语写作教学中应用情境教学法,证实了其对提升学生表达能力的积极作用:情境教学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丰富写作内容,提高表达的真实性和准确性;通过设计生活化、任务型、合作式三类情境,可以满足不同学段学生的需求,帮助学生从“会写”向“写好”转变。

参考文献

[1] 王晓春 . "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实践探究 ." { 环球慈善 } 9(2023):0217-0219.

[2] 吴晓梅 . " 情境创设促进小学英语口语教学 ." { 科普童话:新课堂 } 45(2018):1.

[3] 方阿琼 . "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 试题与研究 } 24(2024):156-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