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现场物资管理对市政工程成本控制的影响
王道文
身份证号码:420116198412026217
引言
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使得市政工程项目规模变大且数量增多,这对施工现场物资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本研究着眼于市政工程领域的物资管理现状,对该项目在项目成本控制中的重要机制展开深入探究并给出优化方案,创建出科学合理的物资经营体系,进而提高施工效率、削减开支成本,助力市政工程行业长久发展。
1、市政工程成本控制中施工现场物资管理的影响
1.1 信息不畅
市政工程现场物资管理领域存在的信息传递滞后和失真状况已经发展成为急需解决的重要难题,此类问题既会影响物资采购,使用以及调配的准确度,又因为施工进度改变不能及时更新物料需求数据从而造成材料供应中断,如此一来就拖慢了项目推进速度并且加大了停工风险。信息不对称的情况还会引发采购计划和库存控制出错。
1.2 库存积压
市政工程现场物资管理时,库存积压问题常发,而且给成本控制带来很大影响。其根源是没有科学的物资需求预测机制和系统的资源配置方案,于是就有一些项目在施工期间存在过度采购的现象,这种做法既会引发仓储空间资源浪费,又会造成资金占用增多,甚至可能引起物资贬值或者过期,这会给后期处理产生阻碍。库存积压还会打乱施工现场的布局规划,增大物资存储和调配的复杂性,。
1.3 物资浪费
市政工程建设领域里物资浪费问题比较严重,成了制约成本控制的主要因素,管理上的漏洞加上监管体系缺失,致使施工现场材料使用混乱、处理不当等情况屡屡出现,通过实际操作可见,施工人员缺少标准化的操作规范指引,材料损耗常常超出预期,仓储条件不佳使得材料容易受潮霉变或者物理损伤,进而加重了资源浪费的程度。
2、市政工程成本控制中施工现场物资管理的影响与对策
1.1 信息畅通的解决措施
想要破解施工现场物资管理存在的信息孤岛状况,创建起有效的信息化经营体系变得极为关键。依靠云计算技术搭建起云平台下的物资经营系统,这个系统要具有随时同步数据,协同资源的功能,在采购、入库、出库以及使用这些环节做到信息的动态交流,采用RFID(无线射频识别)技术来追踪物资的流转路线,当物资入库的时候,给每项物资加上RFID 标签,系统会自动记载物资的入库时刻,数量以及存放地点,这样就能让各个部门随时得到物资的状态消息。这个系统应当融合数据分析部分,凭借以前的数据推测未来的物资需求变动,采用机器学习办法(比如回归分析或者时间序列模型)改进采购决策,从而提升物资的分配效能,削减多余的物资。据研究数据显现,运用此智能化预测系统,可大幅缩减物资采购偏差,大约 15-20% 的成本可以省下来,为保证工程进度能一同向前走,最好把该系统同进度管理系统深深融合在一起,随时调整采购计划,避免因为信息落后造成物料供需冲突。要想改善整体信息化程度,就要定时安排专门培训,促使大家全心全意去领会这个系统的操作方法,这样做既可以改良数据传输速率,又能改进合作能力,促使各个部门一起工作。
1.2 库存管理的优化措施
要有效地处理施工现场库存积压状况,急需形成起科学系统的库存经营体系,可以采用先进的仓储经营系统,如 WMS,做到库存数据的精细经营,而且利用其即时监控功能来获取全方位的库存信息,进而给予决策支撑,应用ABC 分类法对物料执行分层经营。把物资分成 A、B、C 三类,高价值且需求量少的归为 ΔA 类,中等价值与适中需求量的归为 B 类,低价值但需求量大的归为 C 类。然后针对不同等级的物资制订差别化的采购和储存策略,也可以参考“准时制”(JIT)这种供应链经营方式来改善库存控制成效,此模式着重按需采购并执行动态配送,明显削减库存占用成本。在市政工程项目开展期间,最好同供应商达成战略协同,保证施工过程中材料供应及时又稳定。通过研究发现,采用准时制(JIT)之后,库存水平会缩减 30%-50% ,极大地改善了资金的调配状况,要评定库存管理的效果,就要定时展开库存清点,用库存周转率(InventoryTurnover Rate, ITR)这个关键指标来执行量化分析,ITR 显示的是每年商品的销售数量同平均库存规模之间的比率关联,这个数值越大,就表示资产利用效率越好,针对市政工程项目的库存管理而言,把 ITR 的目标数值设成 5 以上比较合适,这样就能保证每年的库存循环次数不少于 5 次,进而提升资金的运作效率,如果实际的周转率没有达到预期的标准,那么就要仔细探究背后的原因,采购计划出现差错或者需求预测有误之类的多种因素。
1.3 物资浪费的控制措施
在市政工程领域,控制现场物资浪费是达至成本最优化的重要一环,创建起标准化的物资管理架构便能很好地遏制资源浪费,制订完备的材料使用规范及操作手册,清楚标明各类材料的技术指标和品质要求,而且还要指明操作者须要按照这些条目去做,如此一来实际操作之后就能把材料的利用比率提升大约 20%-30% 。利用如物联网 IoT 等比较先进信息技术手段展开动态监控也十分关键,采用布置一些传感器装置的方式,对全部的物料耗费状况以及相关因素变化加以追踪调查,一旦有突发状况发生就会即时发出警报以提醒注意,若某类材料超出事先划定好的使用限度之后,这个系统就马上激活报警功能,并且还会通知现场的管理者采取对应的补救办法,这项技术有益于削减资源的不必要浪费,并且能够切实提高施工安全程度,免除由物料过剩所带来的安全隐患和事故风险。企业要形成物资使用反馈机制,定时搜集现场数据来剖析物资利用存在的问题和缺乏之处,然后改进管理计划,可以执行物资使用报告制度,让各个项目团队在完成阶段任务之后交出详尽的物资消耗报表,再同预算目的展开比较评判,这样有利于管理层迅速察觉潜藏的危险,完善采购战略和使用步骤,杜绝资源浪费现象不断发生。凭借先进的数据分析手段和大数据技术,深入探究以往项目的数据,以此改进决策的科学性,通过对以往工程实例的全面剖析,企业可以找出高风险物料种类以及具体的表现形式,进而实施有针对性的管控办法,这种依靠数据推动的企业运作模式不但能明显改良物资经营的水平,而且会极大地缩减费用开支,给市政工程创建给予强力支撑。
结语
本研究主要针对市政工程项目物资管理工作展开探索,在这一范畴里去探寻它在费用管控方面的核心位置及其运作机理,通过改良购入程序、改进存储治理、缩减资源浪费并提升供应链协作,可以明显削减工程总体开支,提升资源调配的效果。优秀的物资管理体系既能保障施工过程稳定又会避开由于物资匮乏或者滥用而带来的经济损失风险,在此之中企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并联合大数据分析平台,进而达到对该领域情况实施随时掌控的目的,并且按照目前实际情况来灵活调节相应措施的执行。
参考文献:
[1] 尹航 . 供应链管理与基于活动的成本控制策略分析 [J].物流工程与管理 ,2023,45(07):78-80.
[2] 蔚序帆. 刍议石油企业物资采购成本管理与控制策略[J].中国物流与采购 ,2023,(12):8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