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浅谈高校多媒体教室管理与维护

作者

张丹

大连交通大学

引言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深入推进,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多媒体教学模式在我国高校已经基本普及,各个高校纷纷建立具有专业性,多元化,综合性的多媒体教室,为学生提供完善多层面的教学模式。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新时代大数据理论的教学要求,黑板粉笔的传统教学模式应转变为给学生更丰富、更前沿的知识的多媒体教学的辅助工具。多媒体教室集成了计算机、投影仪、音响系统等多种设备,是传统教学模式和信息时代教育模式结合的产物,是新时代教学模式的革新。然而,随着设备数量的增加和使用频率的提高,多媒体教室的管理与维护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挑战。如何科学有效地管理和维护多媒体教室,确保其正常运行,已成为高校教学管理部门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将从多媒体教室管理与维护的现状出发,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

一、高校多媒体教室管理现状

当前,高校多媒体教室管理主要采用集中式管理模式,由专门的技术部门负责设备的日常维护和故障处理。然而,在实际运行中,这种管理模式存在诸多问题。首先,部分高校多媒体设备更新周期长,投影仪、音响设备老化严重,而且新旧多媒体各种设备都有,管理人员数量不足,难以应对大量设备的维护需求;其次,管理流程不够规范,导致设备故障响应不及时 , 故障修复周期长,影响正常教学秩序;再次,培训机制不完善,教师对设备操作不熟悉以及对智能新设备使用能力参差不齐,增加了设备损坏的风险。

二、高校多媒体教室维护现状

在维护方面,高校多媒体教室普遍存在“重使用轻维护”的现象。大多数高校采取的是被动维护策略,即设备出现故障后才进行维修,缺乏预防性的维护措施。这种维护方式不仅增加了维修成本,还影响了正常的教学秩序。同时,由于多媒体设备更新换代快,本来老旧设备难以找到合适的配件,维护难度大。另外,维护人员的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对新型设备的维护能力不足,也是制约维护效果的重要因素。此外,智慧教室的运维涉及网络、硬件、软件等方面,人力成本较高,部分高校因预算限制,难以持续投入更新设备和优化系统。部分设备存在网络安全风险,如未及时更新系统补丁,可能被攻击,设备防盗、破坏措施不足,影响长期使用。

三、高校多媒体教室管理与维护的优化策略

由于高校多媒体教室的数量众多,且设备日渐专业,所以多媒体教室的管理和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也已逐渐被重视。建立完善的多媒体教室使用制度、管理制度。使用人员和管理人员要严格遵守执行制度。多媒体教室的管理和教师、学生的配合密切相关,所以教师和学生也要熟悉和遵守相应的管理制度,如很多教师在课后直接关闭教室总闸电源,使仪器设备突然断电导致仪器设备故障,有的忘记关闭设备,这都是不了解和不遵守使用管理制度造成的。所以管理使用制度不仅要制定,还要普及和遵守,才能更好地使用和保护多媒体设备。

(一)专业专职的管理人员

目前很多高校都是由专业的授课教师担当实验室及多媒体的管理人员,这种方法实用且专业性强。但是对于公共多媒体教室的管理参差不齐,而且高校公共多媒体教室数量众多,管理人员只有一个或者两个,很多事情不能及时有效地处理,维修维护的滞后和不及时,严重影响了教育教学活动,在这里可以采用两种方法进行管理:

1、勤工助学的形式协助管理人员共同管理,这样既节省了资源又能保证及时安全的维护维修设备仪器。但是对勤工助学学生的培训一定要认真负责,以免造成学生安全的问题和仪器设备的损坏。

2、由教务处、信息技术与数据中心、学生处等部门分别抽调人员成立多媒体教室管理小组,专业解决多媒体设备的维修维护等工作。如外聘教师、学生会社团人员使用多媒体设备导致损坏造成上课不能正常使用,可由管理小组的人员负责抢修保证教学,又或者因为教室设备使用后没有及时关闭造成的资源浪费,也可由管理小组人员巡视检查及时关闭。

(二)管理制度和使用方法的培训

多数高校多媒体管理制度和使用制度都放置在教室墙面上,这种方法虽然很醒目,但是实用性不强,好的管理制度要体现在日常行动中。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的同时要普及和宣传。加强理论学习,正确的使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树立主人翁意识。可以在学期初或者新员工培训的时候开展一次讲座。主要培训内容是多媒体教室的使用和保护。目的是让教师在使用公共多媒体设备的时候能像在家使用个人设备一样、让教师在使用多媒体设备时出现小问题的时候能自己先解决,而不是一味地等专业人员来维修,保证教学时间的有效进行。高校还可以通过网络教学的方式将培训内容上传到校园网上,教学和学生可以通过网络的方式学习和掌握相关知识技能。

(三)完善多媒体管理与中央控制系统,实施精细化管理

高校管理部门需要在传统管理模式上进一步建立多媒体教室设备集中管理体系,实施精细化管理,以此提升管理效率,同时还能有效压缩管理成本。管理系统将针对每间独立的多媒体教室建立档案,对于多媒体设备的购置时间、使用情况、型号编码、维修维护情况、资产编码等进行清洗记录,对于设备的维修及保养作出完整记录,对于投影仪设备以及照明设备的使用时间做出跟踪记录,为将来设备升级、更新等提供必要的数据支持。针对多媒体易耗品进行精细化管理,并提供相应的存储信息,如果库存不足则需及时提醒相关人员进行不足。对于设备综合价值及维修成本进行综合统计,从而为多媒体教室管理经费预算提供依据。对于多媒体发生故障而未及时排除的情况,需要及时进行滚动提示,避免管理人员在工作交接中发生疏漏,并针对情况的紧急程度做出有序排序,逐一解决相应问题。对于不同设备类型信息进行明确记录,尤其是在库存型号以及使用流向中进行详细记录。如果属于多校区综合管理模式,则需要根据校区不同进行多媒体设备管理、调度记录,以此实现全校多媒体管理信息共享,进一步提高管理效率。

(四)建立健全巡查排查机制

在高校多媒体教室管理中,需要建立起设备日常巡查、排查机制,对于隐性故障能够及时排除,并能够针对多媒体教室进行综合维护和管理。建立良好的巡查排查机制,能够实现巡查责任的进一步落实,制定出清晰的巡查路径,对多媒体设备实施综合检测检查,如果发现设备问题及时排除,对于多媒体设备中存在的潜在风险进行检查和维护,将其消灭在萌芽阶段,从而保证多媒体教室能够高效运行。在完成巡查之后需要做好记录和总结,尤其是针对教师反应的问题进行及时处理。在每学期结束后,还需要对全校范围的多媒体设备进行维护、维修、保养,及时消除计算机漏洞,及时更新病毒库,并做好备份工作。这些措施的落实,将对多媒体教室管理质量的升级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结论

高校多媒体教室的管理与维护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各部门的协同配合。通过完善管理制度、加强人员培训、建立预防性维护体系等措施,可以有效提高多媒体教室管理水平和维护质量,保障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未来,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高校应积极探索智能化、信息化的多媒体教室管理模式,为教学信息化建设提供有力支撑。本文提出的优化策略可为高校多媒体教室管理与维护工作提供参考,但仍需在实践中不断调整和完善。

作者简介:张丹 ,女 ,43 岁,本科学历,工程硕士学位。2004 年7 月参加工作,现就职于旅顺管服委教学运行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