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筑牢思想根基,锻造财政铁军

作者

田宁

裕华区财政局 河北省石家庄市裕华区 050000

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不仅是行为规范,更是政治要求。财政系统作为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掌管着百姓的钱袋子,其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深度和广度,关系到党和政府的公信力,直接影响着百姓的幸福感。“思想建设”是总开关、总源头,要从源头抓起,从思想深处发力,要将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内化为政治信念、价值追求和行动自觉。

一、 强化理论武装,筑牢“不想腐”的思想堤坝

要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凝心铸魂,推动财政干部坚定不移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奋勇前进。理论学习是思政建设的根基,要充分发挥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领学促学的作用,落实“第一议题”、“第一主题”、“第一主课”制度,及时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论述摘编》及重要指示批示精神,通过系统化、常态化的理论学习,确保财政干部从政治高度认清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重要性。

深化政治认识。将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及其实施细则同学习党的创新理论,特别是关于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论述紧密结合。通过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专题党课、主题党日等形式,深刻阐释八项规定精神是“徙木立信”之举,其本质是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关系党的生死存亡。让每一位财政干部都深刻明白,管好百姓的“钱袋子”,首先是政治责任,是作为一名党员干部为人民服务的具体表现,而非单纯的业务工作。

强化宗旨意识。持续开展党性教育和宗旨教育。引导财政干部牢记“为国理财、为民服务”的使命意识,认识到每一分财政资金都凝聚着人民汗水,必须而且只能用在刀刃上,绝不能浪费在吃喝享受、形式主义上。将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与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相结合,深入学习领会总书记“党员干部增强党性要进一步到位”的重要论述,通过实实在在的修养和历练,坚定理想信念,纯正道德品质,从思想源头杜绝“官本位”思想和特权思想。

锻造财政作风。财政部门掌管着百姓的“钱袋子”,极易成为“四风”问题的重灾区。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像一把利刃,精准切中了财政系统过去存在的顽疾,从多个维度重塑了财政作风,深刻纠治了“四风”问题。通过锻造“过紧日子”的节俭作风、“求真务实”的绩效作风、“规范透明”的法治作风和“服务为民”的亲清作风,财政干部不再是“财神爷”,而是“铁算盘、铁公鸡”,竭力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财政部门内部建立严密的风控和内控制度,防止“灯下黑”,有效遏制了财政领域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

二、 抓好警示教育,绷紧“不能碰”的纪律之弦

思想教育不仅要“灌耳音”,更要“敲警钟”。财政系统充分利用自身资源,开展极具针对性和震慑力的警示教育。推动思想政治工作和财政业务工作的深度融合,在预算编制、资金分配、资金支付及绩效评价等各个环节设置廉政风险点,将思政工作嵌入财政工作的全流程。

用好“活教材”。组织观看警示教育片,尤其是财政领域违法犯罪的警示教育片,深入剖析财政领域、经济领域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典型案例,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使干部职工清楚看到“高压线”在哪里,越线付出的代价有多大,从而心生戒惧。财政部门“一把手”和领导班子成员要带头学、带头讲。领导干部必须率先深入学习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并为全体干部讲党课、作廉政报告,主动分享学习心得和认识,表明坚决贯彻落实的鲜明态度,推动警示教育向纵深发展。

算清“人生账”。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是算清政治账的试金石、经济账的防护网、名誉账的守护神和家庭账的稳定器。党员干部恪守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是对党忠诚、对人民负责的政治品格。小节不守,大节不保,吃一顿饭、收一张卡、用一次公车都将成为政治生命的“滑铁卢”。每一位财政干部都要将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一行,时刻用“人生账”这面镜子照一照自己,用这把尺子量一量言行,做到防微杜渐,拒腐防变,永葆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

开展“情景模拟”。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不仅要在学深悟透理论知识上下功夫,还要将其武装到财政业务中容易产生风险的资金审批、工程评审等领域。通过开展廉洁从政情景模拟和研讨,让财政干部学会在复杂情况下如何坚守原则、抵制诱惑,提高自我防护能力。设置廉洁风险防控点和思想政治提醒,实现“财政工作开展到哪里,思想政治工作延伸到哪里”,确保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在每一个财政具体业务中落地生根。

三、构建长效机制,实现“化风成俗”的治理效能

财政系统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构建长效机制,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从制度保障、监督制约、常态长效等方面多管齐下。时刻始终保持清醒头脑,以永远在路上的坚韧和执着,持续用力、久久为功,不断巩固拓展作风建设成果,为推动财政事业高质量发展、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提供坚强的作风保障。

健全制度体系。完善预算管理制度,从源头上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强化预算编制、执行的刚性约束,严控“三公”经费等一般性支出预算规模。细化公务支出标准,规范经费管理。 不断完善差旅费、会议费、培训费、公务接待费、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等费用开支标准和管理办法,减少执行中的模糊地带和自由裁量权。建立健全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将绩效评价结果与预算安排、政策调整挂钩,倒逼各部门单位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讲求绩效,确保每一份的财政资金都花在刀刃上。

强化监督制约。 强化财政监督与纪检监察监督、审计监督、巡视巡察监督的贯通协调,建立健全信息沟通、线索移交、成果共享等工作机制,整合监督力量,形成监督合力。积极运用大数据、信息化等先进技术手段,对“三公”经费、项目经费等支出进行动态监控和智能分析,及时发现异常情况。推广使用公务卡、电子支付等支付方式,实现公务消费痕迹化管理。 对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问题,坚持“零容忍”态度,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绝不姑息迁就。

注重常态长效。深刻认识作风建设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克服“闯关”思想、厌战情绪,将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融入财政日常管理工作的全过程、各方面,做到抓常、抓长、抓细,防止“疲劳综合征”。加强财政廉政文化建设,弘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倡导清正廉洁的价值理念,营造崇尚实干、遵规守纪、风清气正的财政政治生态,使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成为财政干部的内在要求和行为习惯,确保八项规定精神在每一名财政干部心中落地生根。

财政系统从思想政治领域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是一项系统工程。通过理论武装铸魂,通过警示教育醒脑,通过长效机制引领,将外在的纪律要求转化为干部职工内在的价值追求和行动自觉,锻造一支政治过硬、作风优良、业务精湛的财政铁军,从根源上保障了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在财政领域落地生根、蔚然成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