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团活动在大学生心理成长中的作用
桂羽枫 樊羽锦 刘君聪
武汉商学院 湖北武汉 430000
一、引言
大学时期是人生发展的关键阶段,大学生正处于身心快速发展、自我意识逐渐成熟的重要时期。这一阶段,他们不仅要面对学业上的压力,还要应对人际关系、职业规划等诸多方面的挑战,心理成长面临着诸多机遇与考验。良好的心理状态对于大学生的学业成功、个人发展以及未来的社会适应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社团活动作为大学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丰富多样的形式和内容,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广阔的成长平台。它涵盖了学术科技、文化艺术、体育健身、志愿服务等各个领域,满足了不同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发展需求。社团活动不仅仅是一种课余娱乐方式,更在潜移默化中对大学生的心理成长产生着深远的影响。深入探究社团活动在大学生心理成长中的作用,有助于高校更好地引导和开展社团工作,充分发挥社团活动的育人功能,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和全面发展,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二、现状
(一)大学生心理成长面临的问题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变革,当代大学生面临着日益复杂的成长环境,心理成长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学业压力是大学生面临的首要问题之一。大学课程的深度和广度相较于中学有了显著提升,考试、论文、科研等任务接踵而至,部分学生难以适应这种高强度的学习节奏,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
人际关系问题也不容忽视。大学生来自不同的地域和家庭背景,在性格、价值观等方面存在差异。在集体生活中,如何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处理人际冲突成为许多学生的困扰。一些学生由于缺乏有效的沟通技巧和人际交往经验,在宿舍关系、同学关系等方面出现问题,进而影响到自身的心理状态。
职业规划的迷茫也是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面对激烈的就业竞争和多元化的职业选择,许多学生对自己的未来感到困惑,不知道该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方向,缺乏明确的职业目标和规划,这种迷茫感容易导致学生产生焦虑和无助情绪。
(二)社团活动在高校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高校社团活动蓬勃发展,社团数量和种类不断增加。各类社团以其独特的魅力和丰富的活动吸引着大量学生参与。从学术科技类社团到文化艺术类社团,从体育健身类社团到志愿服务类社团,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选择空间。
高校对社团活动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提高,纷纷出台相关政策支持社团的发展,为社团活动提供场地、经费等方面的保障。同时,学校还加强了对社团的指导和管理,配备专业的指导教师,规范社团的组织建设和活动开展,确保社团活动的健康有序发展。
然而,在社团活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部分社团活动质量不高,缺乏创新性和吸引力,活动内容单一、形式陈旧,难以满足学生日益多样化的需求。一些社团存在管理不规范的现象,内部组织松散,成员参与度不高,导致社团活动无法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此外,社团活动与大学生心理成长的结合还不够紧密,缺乏对大学生心理需求的深入了解和针对性设计,未能充分发挥社团活动在促进大学生心理成长方面的优势。
三、社团活动对大学生自我认知的影响
(一)提供自我探索的机会
社团活动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相对自由和开放的环境,使他们能够有机会尝试新的事物、挑战自我,从而更深入地了解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优势。例如,参加摄影社团的学生,在不断拍摄和创作的过程中,可能会发现自己对色彩、构图有着独特的感知和天赋,进而明确自己在艺术创作方面的兴趣和潜力。通过参与社团组织的各种实践活动,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检验自己的能力,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自我提升和完善[1]。
(二)促进自我概念的完善
在社团活动中,大学生与不同背景的同学合作交流,通过与他人的互动和反馈,能够更加客观地认识自己。在团队项目中,成员之间相互协作、相互评价,学生可以从他人的视角看到自己的优点和缺点,进而调整和完善自己的自我概念。例如,在一个社团活动中,某位学生原本认为自己不善于组织协调,但在担任活动负责人后,通过团队成员的积极配合和活动的成功举办,他意识到自己具备一定的组织能力和领导才能,从而对自己有了新的认识,增强了自信心。这种对自我概念的完善有助于大学生形成更加积极、健康的自我认知,促进其心理的成熟和发展。
四、社团活动对大学生情绪调节能力的提升
(一)缓解学业压力
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面临着巨大的压力,社团活动作为一种有效的放松方式,能够帮助他们缓解紧张情绪,释放压力。例如,参加舞蹈社团的学生,在舞蹈训练和表演中,通过身体的运动和音乐的感染,能够忘却学业的烦恼,沉浸在舞蹈带来的快乐中。体育类社团活动如篮球、足球等,让学生在激烈的对抗和团队合作中释放能量,减轻焦虑情绪。这些社团活动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情绪宣泄的出口,使他们能够在紧张的学习之余调整心态,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
(二)培养积极情绪
社团活动丰富多彩的内容和形式能够激发大学生的积极情绪,如快乐、兴奋、满足等。在社团活动中取得成功、获得他人的认可和赞扬,都会让学生体验到成就感和自豪感,从而增强积极情绪的体验[2]。例如,在一个学术科技类社团中,学生经过努力完成了科研项目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这种成就感会让他们对学习和生活充满信心和热情。长期参与社团活动,有助于大学生形成积极乐观的情绪模式,提高应对挫折和困难的能力,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和未来的社会发展。
五、社团活动对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增强
(一)提高团队合作能力
社团活动大多以团队形式开展,这为大学生提供了锻炼团队合作能力的良好机会。在团队项目中,成员之间需要相互沟通、相互协作,共同为实现团队目标而努力。例如,在一个社团组织的大型文艺演出中,从节目的策划、排练到最终的演出,每个环节都需要团队成员的密切配合。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学会了倾听他人的意见和建议,发挥自己的优势,与他人优势互补,共同解决问题。通过不断地参与团队活动,大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能力得到显著提高,为今后进入社会、融入团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结论
社团活动在大学生心理成长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它为大学生提供了自我探索的机会,促进了自我认知的完善;有助于缓解学业压力,培养积极情绪,提升情绪调节能力;增强了团队合作能力和社会责任感,促进了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还拓展了人际关系,提升了人际交往能力。在当前社会发展的背景下,高校应充分认识到社团活动的重要性,加强社团建设与管理,注重社团活动与心理成长的结合,加强社团与专业教育的融合,充分发挥社团活动在促进大学生心理成长和全面发展方面的优势,为培养具有良好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做出积极贡献。
参考文献
[1]倪虹霞,倪虹媛,陈桦,等.高校心理社团活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J].科学咨询,2024,(11):188-191.
[2]周鹏生.高校社团活动在大学生心理帮扶过程中的作用路径探究[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22,24(05):110-115.
[3]孙珑瑜.高校社团对大学生心理的影响及实践探究[J].黑龙江画报,2024,(10):60-62.
课题: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课题《积极心理学视野下高校社团与学生心理健康素养提升策略研究》(课题编号:202211654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