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利县地质灾害易发区孕灾机制与致灾路径分析
卓锐 姜锋
湖南省城市地质调查监测所 湖南长沙 410007
一、研究背景
慈利县位于湖南省西北部,行政区辖属张家界市所辖。地处澧水中上游,武陵山山地东北端。按地貌形态特征可分为平原、丘陵、低山和中山等四类。境内地表水系发育,主要为澧水、溇水及其支流,次为澧水二、三级支流。分布面积大的地层属寒武系、奥陶系、志留系和三叠系。区内地质构造复杂,矿产资源较丰富,采矿历史较悠久,人类活动较强烈,山丘斜坡残坡积物发育,大气降水充沛,地质环境条件较差。因此慈利县是一个地质灾害较为发育的地区,是我省地质灾害较为严重的县(市)之一,并具有地质灾害类型较多、分布较广和危害性较大的特点。
慈利县地质灾害主要类型有滑坡和不稳定斜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等。这些灾害在山地和丘陵区均有分布,只是发育程度不同而已。地质灾害发展趋势,受自然条件变化、气候变化、人类活动强度和方式等因素的控制。
二、慈利县地质灾害现状分析
截止 2024 年12 月,据本县 24 个乡镇及 2 街道的地质灾害资料统计,滑坡是慈利县发生数量最多、分布范围最广的地质灾害类型,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滑坡的普遍性与分布:滑坡灾害在全县 26 个乡镇(街道)中广泛分布,特别是在低山丘陵区和风险斜坡单元,如金岩土家族乡的九渡溪村、敏家村等地被列为地质灾害易发区,该乡灾害类型主要为滑坡,包括九渡溪村岩塔组、敏家村南门山等多个隐患点。
灾害防御与监控:慈利县创新实施地质灾害防御一张图系统,将全县滑坡隐患点、中高风险斜坡单元和中高风险切坡建房精准上图,实现靶向预警和管控,覆盖所有乡镇街道,有效指导巡查排查工作。
威胁对象与影响范围:滑坡主要威胁房屋财产、道路设施及人员安全,例如山前地带的小型滑坡影响范围可达 50-200m2 ,部分公路沿线滑坡可能堵塞交通并危及车辆与行人;在降雨集中期,滑坡风险显著增加,需加强防范转移措施。
根据在册点的地质灾害调查资料显示,全县现有各类地质灾害 309 处,其中滑坡调查点 239 处,占灾害点总数 77% ;不稳定斜坡调查点 42 处,占灾害点总数 14% ;崩塌调查点 14 处,占灾害点总数 5% ;泥石流调查点 4 处,占灾害点总数 1% ;地面塌陷调查点 10 处,占灾害点总数 3% (见插图 1、表2-1)。
慈利县地质灾害类型扇形图
插图 1

慈利县地质灾害调查点统计表表 2-1

三、慈利县地质灾害影响因素及形成机制
慈利县主要以滑坡(牵引式、推移式)和崩塌(滑移式、倾倒式、坠落式)为主,其影响因素与形成机制具体如下:
(1)地形地貌
地貌类型主要为侵蚀、剥蚀构造丘陵地貌,斜坡地形,坡度普遍 >15∘ ,为滑坡提供势能基础;崩塌多发生于坡度 >55∘ 、高度 >30 米且坡面凹凸的陡峻斜坡,临空面直接诱发岩体崩落。
(2)岩土体工程地质性质
受土体结构松散,岩体强度、节理裂隙发育、风化影响,抗剪强度显著降低。根
据基岩层面倾向与地形坡向组合关系等影响,当基岩层面倾向与坡向一致时,易形成顺层滑坡,不利于边坡稳定。
大气降雨及冻融影响是形成该滑坡、崩塌的诱发条件之一,岩土体中的水分会发生冻结和融化,大气降雨冲刷坡面并沿裂隙下渗,形成静、动水压力,冻融循环则通过冰胀压力降低岩土凝聚力,破坏岩体结构稳定性,加剧了滑坡、崩塌的变形。
(4)人类工程活动
人为在坡脚进行切坡形成直立陡坎并未进行有效支挡工程,或在坡体堆载,加重坡体重量等破坏了斜坡应力平衡,从而破坏了斜坡整体稳定性。
(5)其他因素
植物根劈等因素也是引发岩土体滑坡、崩塌的因素之一。
四、慈利县地质灾害治理设计
根据对慈利县易发区的现状和灾后的调查情况,可分为应急处置阶段和工程治理阶段,二者需形成“监测预警→快速响应→长效治理”的闭环管理链条。
1、应急处置阶段
① 警戒隔离:在影响范围的周界及前缘设置警示牌、警戒线,同步疏散威胁区居民;② 裂缝应急处理:用黏土回填夯实后覆盖防渗彩条布,阻断雨水下渗,以降低风险;
③ 活动管控:隐患未消除前严禁坡体开挖、堆载等工程活动;
④ 动态监测:安排专人值班,采用裂缝计、GNSS 位移监测仪实时数据上报,出现新的险情及时上报。
2、工程治理阶段
2.1 滑坡治理工程
① 削坡减载与分级放坡:适用于坡体过陡的牵引式滑坡通过降低坡高和设置台阶式平台分散下滑力;
② 反压坡脚与挡墙:在推移式滑坡前缘堆填土石反压(压实度 ≈90% ),结合重力式挡墙(浆砌石或混凝土结构,)增强抗滑力;
③ 截排水系统:滑坡后缘坡顶设截水沟,坡面布设排水盲沟,减少雨水渗入裂隙;④ 抗滑桩与锚索:一般设置在滑坡前缘,针对浅层、中层滑坡,可采用抗滑桩进行支挡,针对深层滑坡,采用钻孔灌注桩结合预应力锚索固定。
2.2 崩塌治理工程
① 清危与主、被动防护网:对滑移式崩塌清除危岩体,安装主、被动网;
② 挡石墙与嵌补:倾倒式崩塌区修建浆砌石挡墙,岩腔空洞用混凝土嵌补③ 格构锚杆与支撑:坠落式崩塌坡面采用钢筋混凝土格构结合锚杆加固。
五、慈利县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
1.“人防+技防”监测预警体系
群测群防网络:建立县-乡-村三级监测体系,配备裂缝报警器、GNSS 位移站等设备,提前做好人员转移工作。
智能预警平台:基于“地质灾害防御一张图”系统,实时整合降雨、位移、地质数据,触发红/橙色预警时自动推送避险指令。
2.分级分类治理模式

六、总结
地质灾害的发生和治理是一项复杂且系统的工作,涉及自然因素与人为活动的多重影响。慈利县位于地质灾害易发区,滑坡、崩塌等灾害多发于地形急变带及强降雨区域。其主要诱因包括地质构造脆弱性(如顺向坡结构)、极端气候(如局地暴雨)以及工程切坡等人类活动扰动。
数据来源:
[1]慈利县 2024 年地质灾害普查报告[2]《慈利县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023-2030)》[3]湖南省地质灾害防治中心慈利县 2024 年防灾简报[4]DB43/T1793-2025 湖南省地质灾害防治技术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