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资料数字化研究与实施
郭强
鄂尔多斯市中心血站 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 017000
一、引言
在信息时代,传统的图书资料管理方式已难以满足人们对知识快速获取和高效利用的需求。图书资料数字化通过将纸质、音像等形式的资料转化为数字格式,实现了信息的便捷存储、快速检索和广泛传播,极大地提升了图书资料的利用价值和服务效能,对图书馆的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二、图书资料数字化加工技术
2.1 扫描技术
扫描是数字化加工的基础环节,根据图书资料的不同类型和特点,可选用不同的扫描设备。对于普通图书、期刊等,常采用 A4 或 A3 幅面零边距扫描仪,能高效、准确地将资料转化为数字图像。例如,北京大学图书馆在对普通出版物进行数字化加工时,就广泛应用了此类扫描仪,并可根据需求进行拷贝输出、打包成文件等后续处理。对于古旧图书、珍贵手稿等,由于其材质脆弱或具有特殊保存要求,多采用带有冷光源的专业翻拍架辅助数码相机拍摄的方式,以避免对原件造成损伤,同时确保获取的数字化图像清晰、完整。大幅面的报纸、地图等资料,则需借助宽幅工程扫描仪进行数字化加工 ,并可利用绘图仪进行还原输出 。
2.2 光学字符识别(OCR)技术
OCR 技术是将扫描得到的图像中的文字转换为可编辑文本的关键技术。它通过对图像中字符的特征提取和分析,与字符库进行匹配识别,从而实现文字的数字化转换。在实际应用中,OCR 技术对于古籍数字化具有重要意义。例如,在对古代文献进行数字化处理时,经过OCR 识别后,可将难以辨认的手写体或繁体字转换为便于阅读和检索的简体中文文本 。但 OCR 技术在面对手写字体、模糊字迹以及特殊字符时,识别准确率仍有待提高,常需要人工校对来保证转换的准确性 。一些专业的数字化加工服务提供商通过不断优化 OCR 算法,并结合人工校对流程,可使识别正确率达到 99.99% 以上 。
2.3 音像资料数字化技术
对于录音磁带、录像带等音像资料,数字化过程需通过相应的播放设备以及视频采集卡将内容采集到电脑中,并利用软件进行数字化处理,最终保存为MP3、AVI、RM 等流媒体格式 。北京大学图书馆能够实现各种规格摄影底片、胶卷和胶片的数字化加工,以及不同多媒体载体之间的互相转换,如录音磁带转刻为 CD 等 。这一技术使得珍贵的音像资料得以长期保存,并方便用户随时随地进行访问和利用。
三、图书资料数字化管理技术
3.1 数据存储技术
数字化后的图书资料数据量庞大,需要可靠的存储技术来保障数据的安全与长期保存。分布式文件系统和云存储是目前常用的存储方式。分布式文件系统通过将数据分散存储在多个节点上,提高了存储的可靠性和扩展性 。云存储则借助云计算平台,实现了按需存储和弹性扩展,降低了存储成本。例如,一些大型图书馆采用云存储服务,将数字化图书资料存储在云端,用户可通过网络随时访问 。同时,为确保数据的安全性,还需定期进行数据备份,并采用数据加密技术,防止数据在传输和存储过程中被窃取或篡改 。
3.2 数据检索技术
高效的数据检索是数字化管理的核心目标之一。通过建立索引机制,如关键词索引、主题索引等,用户可快速定位所需的图书资料 。全文检索技术允许用户输入任意关键词,系统在整个文本内容中进行搜索匹配,极大地提高了检索的灵活性和准确性 。一些先进的数字图书馆系统还支持智能检索,能够根据用户的历史检索记录和行为习惯,提供个性化的检索推荐 。例如,通过分析用户经常查阅的图书类别和关键词,为用户推荐相关的新书和研究资料 。
3.3 数据安全技术
数据安全对于图书资料数字化管理至关重要。访问控制技术通过设置用户权限和身份验证机制,限制未经授权的用户访问敏感数据 。只有合法用户在输入正确的账号和密码后,才能访问特定的数字化图书资料 。数据加密技术对传输和存储的数据进行加密处理,即使数据被非法获取,也难以被破解和利用 。此外,制定完善的灾难恢复计划,定期进行数据备份和恢复演练,以应对可能出现的数据丢失或损坏情况 ,确保图书资料数据的完整性和可用性 。
四、图书资料数字化实施案例分析
4.1 某高校图书馆数字化项目
某高校图书馆在数字化建设过程中,首先对馆藏的大量图书、期刊进行了全面扫描和 OCR 识别处理,建立了丰富的数字化资源库 。采用分布式文件系统存储数据,并搭建了自主研发的数字图书馆平台,实现了数据的高效管理和检索 。通过该平台,师生可以在校园网内随时随地访问和借阅数字化图书资料。在数据安全方面,设置了严格的用户权限管理,只有本校师生凭借校园一卡通账号才能登录访问,同时对重要数据进行加密存储 。该项目实施后,图书馆的借阅量显著增加,资源利用率大幅提高,为教学和科研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持。
4.2 公共图书馆数字化服务拓展
某公共图书馆在数字化进程中,不仅注重馆藏资料的数字化加工,还积极拓展数字化服务 。通过与当地文化机构合作,将地方特色文化资源,如民间故事、传统手工艺资料等进行数字化整理和展示 。利用云计算技术搭建了移动图书馆平台,用户通过手机APP 即可访问图书馆的数字资源,包括电子图书、期刊、讲座视频等 。同时,开展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阅读推广活动,如线上读书分享会、线下图书展览等,吸引了大量读者参与,提升了图书馆的社会影响力 。
五、图书资料数字化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5.1 版权问题
数字化过程中涉及到大量图书资料的复制和传播,版权问题尤为突出 。许多已出版的图书资料受版权保护,未经授权进行数字化处理可能会引发版权纠纷 。对策是加强与版权所有者的沟通与合作,获取合法的数字化授权 。对于一些版权不明的资料,应谨慎处理,避免侵权行为 。同时,相关部门应完善版权法律法规,明确数字化环境下版权的界定和使用规则 。
5.2 数据质量问题
数字化加工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图像模糊、OCR 识别错误等数据质量问题 。这会影响用户对图书资料的阅读和检索体验 。为提高数据质量,需选用高质量的数字化设备和先进的技术,加强对数字化加工人员的培训,规范加工流程 。在
识别后,增加人工校对环节,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建立数据质量检测机制,定期对数字化数据进行抽检和评估 ,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 。
5.3 技术更新换代问题
信息技术发展迅速,数字化加工与管理技术不断更新换代 。现有的数字化系统可能在短时间内面临技术落后的问题,需要不断升级和改进 。图书馆应密切关注技术发展动态,预留一定的技术升级资金和资源 。与技术供应商保持良好合作,及时获取最新的技术支持和解决方案 。同时,培养图书馆内部的技术人才,提高自身应对技术变革的能力 。
六、结论
图书资料数字化加工与管理技术是推动图书馆现代化发展的关键力量 。通过扫描技术、OCR 技术等数字化加工手段,以及数据存储、检索、安全等数字化管理技术的应用,实现了图书资料的高效利用和广泛传播 。尽管在实施过程中面临版权、数据质量和技术更新等挑战,但通过采取有效的对策,可以逐步克服这些问题 。未来,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不断发展,图书资料数字化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为用户提供更加优质、便捷的知识服务 。
参考文献
[1] 王怀诗 , 沙勇忠 . 馆藏文献数字化:意义、进展与问题 [J]. 图书馆学刊 ,2004,26(2):15-17.
[2] 程薇薇. 图书馆馆藏文献数字化的意义与局限[J]. 图书与档案,2009.
[3] 张再丽 . 图书馆馆藏文献数字化的优势以及应注意的问题 [J]. 图书情报 ,2009.
作者简介:姓名:陈强(1972.11),性别:男,民族:汉,籍贯:湖南辰溪,职务:执法大队副大队长(专技十一级),学历:大专,单位:辰溪县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大队,研究方向:市政执法和行政审批服务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