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篇群文整本书相结合的阅读教学路径探究
骆慧
四川省芦山中学
一、引言
语文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理解与运用能力、思维能力、审美能力和文化传承意识的重要途径。单篇阅读、群文阅读和整本书阅读作为阅读教学的不同形式,各有其独特价值。单篇阅读注重知识的精细讲解,群文阅读拓展阅读视野与思维,整本书阅读则培养深度阅读和综合理解能力。将三者有机结合,能构建更加全面、系统且富有层次的阅读教学体系。
二、单篇、群文、整本书阅读的特点与价值
2.1 单篇阅读
单篇阅读是阅读教学的基础形式,具有内容聚焦、目标明确的特点。每一篇课文都承载着特定的语文知识和人文内涵,教师可以针对字词、语句、篇章结构、写作手法等进行细致入微的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掌握基本的语文知识和阅读技巧,如概括内容、分析人物形象、体会情感主旨等。
2.2 群文阅读
群文阅读围绕一个或多个议题,选择一组具有相关性的文本进行阅读教学。其特点在于多文本的对比阅读,拓宽学生阅读面,让学生在比较、分析、综合等思维活动中,提升思维的敏捷性、深刻性和批判性。通过群文阅读,学生能够从不同角度理解同一主题,发现文本间的异同,学会整合信息,提高阅读速度和信息提取能力。
2.3 整本书阅读
整本书阅读强调阅读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学生通过对整本书的研读,深入理解作品的丰富内涵、复杂结构和独特风格 。整本书阅读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持久的阅读兴趣和深度思考能力,有助于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提升文学鉴赏能力和文化素养,增强对世界和人生的认知。
三、单篇、群文、整本书阅读相结合的教学路径
3.1 以单篇阅读为基石,夯实阅读基础
在起始阶段,以单篇阅读教学为主,精心挑选具有代表性的经典课文。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精读,从字词的理解、语句的赏析到篇章的整体把握,逐步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基本阅读能力。例如在教授朱自清的《春》时,教师可以详细讲解作者如何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描绘春天的美景,让学生体会语言的生动性;分析文章的结构,总分总的布局使文章层次分明。通过这样的单篇教学,学生掌握了基本的阅读方法,为后续的群文和整本书阅读奠定基础。
3.2 以群文阅读为拓展,提升阅读思维
在学生具备一定单篇阅读能力后,引入群文阅读。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确定议题,如“四季之美”,选择《春》《济南的冬天》《秋天的怀念》等多篇描写不同季节的文章。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对比阅读,分析不同作者笔下四季的特点、写作手法和情感表达的差异。通过这样的群文阅读,学生不仅深化了对季节主题的理解,还学会了从多篇文本中提取关键信息,进行比较、归纳和总结,提升了思维的广度和深度。
3.3 以整本书阅读为延伸,培养综合素养
当学生在单篇和群文阅读中积累了一定的阅读经验和能力后,开展整本书阅读。例如在初中阶段阅读《骆驼祥子》,教师可以在阅读前进行导读,介绍作品的时代背景、作者生平和故事梗概,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过程中,引导学生制定阅读计划,定期组织交流讨论,如分析祥子的人物形象变化、探讨造成祥子悲剧命运的原因等;阅读结束后,开展读书分享会、写读后感等活动,让学生深入理解作品的内涵,提升文学鉴赏能力和综合表达能力。
3.4 构建一体化教学模式,实现有机融合
在教学实践中,要打破单篇、群文、整本书阅读之间的界限,构建一体化教学模式。例如在学习某一单元主题时,以单元内的单篇课文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掌握基本阅读方法后,围绕该主题选择相关群文进行拓展阅读,加深对主题的理解;最后推荐相关整本书,让学生进行深入阅读。如在学习“亲情”主题单元时,以单篇课文《散步》为基础,开展群文阅读,选取《背影》《我的母亲》等文章;最后推荐整本书《傅雷家书》,让学生全面深入地感受亲情的丰富内涵。
四、实施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4.1 合理选择阅读材料
无论是单篇、群文还是整本书,阅读材料的选择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阅读兴趣。单篇课文要经典且具有教学价值;群文阅读的文本要在主题、体裁、写作手法等方面具有关联性和多样性;整本书要适合学生年龄阶段,内容积极健康,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和思想深度。
4.2 教师角色转变
在这种综合阅读教学模式中,教师要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在单篇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讲解;群文阅读时,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整本书阅读中,鼓励学生自主阅读、交流分享,教师适时给予指导和反馈。
4.3 评价体系多元化
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全面评价学生的阅读过程和成果。不仅关注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还要评价阅读态度、阅读习惯、参与阅读活动的积极性等。评价方式可以采用教师评价、学生自评、互评等,如在读书分享会上,学生互评分享内容的深度和表达的流畅性,教师给予综合评价和建议。
五、结论
单篇、群文与整本书相结合的阅读教学路径,充分发挥了三者的优势,形成了一个有机的阅读教学整体。通过以单篇阅读为基础,群文阅读为拓展,整本书阅读为延伸,构建一体化教学模式,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思维品质和语文综合素养。在实施过程中,合理选择阅读材料,注重教师角色转变和构建多元化评价体系,为阅读教学改革提供了可行的实践方案,对推动语文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王荣生 . 语文科课程论基础[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2] 于泽元,王雁玲,黄利梅 . 群文阅读:从形式变化到理念变革 [J]. 教育研究,2015(10):119 - 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