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教学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与实践
张朦丹
桃源县青林回族维吾尔族乡中学 湖南常德 415700
引言:
小学三年级学生正处于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迈进的重要阶段,数学学科颇具抽象性这一特征,会给学生的学习造成一些困难。传统教学方法极易令学生觉得单调无趣,但是趣味教学法的问世却给小学数学课堂增添了新的活力。这种教学法用一种特别的手段把数学知识变得饶有趣味,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可以切实优化教学成果,对于发展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及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趣味教学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重要意义
(一)激发学习兴趣,驱动学生主动探索
小学阶段,学生生理与心理都处在快速发展的时期,其对抽象数学知识的领悟及把握能力较为有限,传统灌输式教学常常使学生只能被动接受知识,如此长期发展下去,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就会遭受打击,甚至出现厌学情绪 [1]。而趣味教学法冲破了这个困境,其借助融入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把抽象的知识变得形象有趣,有效吸引住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就能促使学生自发投入到数学知识的学习当中,亲自体会数学知识的魅力,从而逐步形成对数学学科的喜爱之情,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为日后深入学习数学创建较好的兴趣根基。
(二)提升课堂教学效果,促进知识体系构建
小学生的自控能力不强,数学课上较易出现注意力分散的情况,这严重影响课堂教学效率。趣味教学法把生活实例同数学知识紧密联系起来,可以有效地引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探求兴趣与好奇心,受好奇心的促使,学生会更为积极自觉地参与学习,对数学知识的体会和把握也就更深一层。而且长期运用趣味教学法有益于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加深对数学知识的记忆,慢慢形成起初步的数学知识体系,优化数学学习能力,从而为日后数学成绩的稳步发展营造良好的前提。
(三)促进师生关系和谐,提升教学互动质量
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有向师性,常常会无意识地模仿教师的行为举止,而且对教师怀有敬畏之心。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学活动得以顺利开展的关键保证,利于教师维持教学秩序,改进教学成果。趣味教学法给师生之间有效的互动交流搭起了一座桥。在趣味教学进程当中,教师能够深刻洞悉学生真实的数学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在后续的教学里就可以有目的地给予学生引导,趣味教学所营造出来的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增进学生对教师的信任。使得学生更为积极自觉地投入到数学学习当中去,从而达成教学质量的切实优化。
二、趣味教学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策略
(一)妙语导学:营造学习氛围,引入知识内容
小学数学知识比较抽象,学生学习的时候经常会陷入困境,从而产生畏惧心理,所谓“妙语导学”这种教学法就是说教师要发挥自己的语言优势 [2]。在课前用心去设计导语,给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用形象,有趣而且富有启发性的话语,一下子就把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吸引过来,让学生从消极被动接受知识转变成积极主动获取知识,这样就能帮助学生更好地踏入数学学习的大门,改善他们的学习成果。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学之际,教师不妨于课前开展如下引导:“同学们,今日老师要带大家去个十分有趣的数字王国,在那个国度里,数字会施展各式各样神奇的合成以及计算,就像魔术师一样,两个数字相加或者相减之后,就能产生出一个全新的数字朋友,你们是否已经做好准备,跟随老师一起去探索这个神秘的数字王国,学习加法和减法的魔法呢?”这样既富有趣味又带有悬念的话语,可以马上激起学生的好奇心与探寻欲望。促使他们怀着积极的心态投入到新知识的学习过程中,进而给课堂教学的顺利推进创建起良好的基础条件。
(二)创设游戏情境:寓教于乐以深化理解
小学阶段的学生主要以具体形象思维来认识世界,抽象数学知识对他们而言比较难领悟。创设游戏情境这种教学方法就是按照学生的这种思维特征,把游戏融入到教学进程当中 [3]。在游戏里,学生处于轻松愉悦的气氛之下学习数学知识,这样做能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也能加强他们在课堂上的专注力,而且,游戏情境可把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成直观又具体的形式,方便学生去领悟并掌握,做到寓教于乐,从而改善学习成果。
教师教授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时,可以创设“超市购物”的游戏情境,先预备些标好价格的商品卡片与虚拟货币,再让学生分别扮演顾客和收银员。顾客购买商品的时候,要按照商品价格和自身持有的钱数,算出可购买的商品数量或者应找零的金额,这里面就包含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运算,在游戏进程里,学生既能深入体会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又能在轻松的环境下精通除法运算方法,从而提升计算能力,取得较好的教学成果。
(三)课堂趣味教学理念的渗透:思维培养与思路拓展
数学学科须要逻辑思维,也须要发散思维,每个学生的成长经历,遗传因素等有所不同,其学习能力和学习方式也存在差别。在课堂题目设计中渗透趣味教学理念时,教师要设计兼具趣味性与启发性的题目,给学生充裕的思考时间和空间,促使学生考察多种解题方法,如此便可以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防止思维受限,推动学生数学思维能力不断发展,为日后更深层次的数学学习形成基础。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多位数乘一位数”的教学时,教师可出这样一道题:“学校组织三年级学生去公园游玩,每张门票8 元,三年级共125 名学生,买门票总共需多少钱。”学生思考解答期间,教师别急着公布答案,应促使学生尝试多种解题思路,有些学生大概会直接用 125×8 列竖式计算;有些学生也许把 125 拆成 100+20+5 ,再分别乘以8 而后相加,也就是
;还有些学生可能想到把 8 拆成 2×4 ,先算 125×2=250 ,接着算 250×4=1000 教师对学生的不同解法予以肯定并加以勉励,如此一来便可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塑造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拓宽学生的解题思路,优化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
三、结论
趣味教学法用于小学三年级数学课堂颇具突出优势,其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学生自主探究数学知识,改良课堂教学业绩,利于学生塑造数学知识网络,推动形成良好师生关系,加强教学互动效果。执行妙语导学,创设游戏情境,渗透课堂题目趣味教学理念等策略之后,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和综合素养得以切实加强,日后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不断考察并改良趣味教学法的应用,为学生营造更为鲜活有趣,高效优质的数学课堂,让学生在趣味当中学习数学,在数学学习之际收获快乐并得到成长。
参考文献:
[1] 陈思怡 . 趣味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J]. 教学教法研究 ,2024,4(1):
[2] 刘旭 . 借助趣味教学法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J]. 华夏教师 ,2022,(17):73-75.
[3] 郑丹怡 . 趣味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J]. 亚太教育 ,2022,(11):118-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