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计算机一级考试的“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研究

作者

吴桂静 欧其健 李进怡

梧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教学改革研究课题

摘要:本研究聚焦于“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当前面临的挑战,如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式单一以及学生计算机文化水平差异大等,并紧密贴合计算机一级考试的标准,设计了一系列针对性的教学改革举措。这些措施包括更新教学内容,吸纳最新的计算机技术和应用实例;革新教学方式,运用“翻转课堂”等现代化教学模式来提升教学的效率和品质。同时,本研究还优化了考核机制,强化了对学生的实践技能和综合素养的评估。经过实施这些改革措施,学生的计算机应用技能得到了显著提升,学习热情与积极性也大幅增强,计算机一级考试的通过率随之显著提高。本研究为“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计算机一级考试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已成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大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计算机一级考试作为检验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重要手段,其重要性日益凸显。然而,当前“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现状却不尽如人意,存在着学生应用能力不足、教学内容滞后、教学方式单一等问题。因此,基于计算机一级考试对“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进行教学改革,以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已成为当前高职教育的重要任务。

本研究以梧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为例,深入分析了当前“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现状,并结合计算机一级考试的要求,提出了针对性的教学改革措施。通过优化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式、完善考核体系等举措,旨在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其未来的学习和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一、计算机一级考试与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关系

计算机一级考试与“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之间存在着紧密且重要的联系。计算机一级考试是衡量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尺,其内容涵盖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办公软件、互联网应用等基本技能。而“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则是培养学生这些能力的重要途径,旨在让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和应用能力,为后续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者相辅相成,互为促进。一方面,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方式需要紧密结合计算机一级考试的要求,以确保学生能够顺利通过考试并具备实际应用能力;另一方面,计算机一级考试的结果也可以作为评估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质量的重要参考,帮助教师发现教学不足并进行针对性改进。

二、现状分析

1.学生积极性不高

高职院校学生的来源有两种,一种是通过高考,成绩不理想,只好选了高职院校;另一种是在中考之后通过五年制中专大专连读进入高职院校,这二种学生的基本知识能力都不够好,在社会实践的活动中尽管有努力学习的想法,却总是没有学习的勇气和积极性。

2.学生应用能力不足

尽管我校计算机一级考试涵盖了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但学生在实际应用中仍显得力不从心。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由于学生在初高中时接受的计算机教育程度不同,导致进入大学或高职后,计算机基础水平参差不齐。一些学生可能对计算机操作相对熟练,而另一些学生则可能从未接触过计算机,甚至对最基本的操作如开机、关机都不熟悉;二是缺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在面对具体任务时,往往无法快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缺乏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三是部分学生对计算机学习缺乏兴趣或动力,可能仅仅因为课程要求而学习,缺乏主动探索和实践的精神。此外,一些学生可能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后,就放弃学习,导致应用能力无法得到有效提升。

3.教学方式单一

我校计算机一级考试的备考过程往往依赖于传统的课堂教学形式。这种教学方式不仅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还限制了他们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课堂教学往往以讲授为主,缺乏互动和实践环节,导致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主动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由于教学资源的限制,我校的计算机基础教学往往采用大班授课的方式,这使得教师难以关注到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习需求,从而影响了教学效果。

三、改革措施

1.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学生是参加计算机一级考试的主体,取得好成绩的根本在于充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并提升他们的学习质量。为了激励学生,应将全国计算机一级考试的重要性传达给学生,并将其证书与毕业证书直接关联。许多学生并非无法学会,而是缺乏学习的动力,一旦克服了懒惰心理,他们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的积极性就会提升。教师在课堂上应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及时解决他们的需求,通过采用富有吸引力的教学方法,如翻转课堂等,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课后,教师还需严格要求学生,帮助他们消除懒散态度。这种方法即任务推进教学法,既培养了学生的积极性,又使他们能对关键知识点做到融会贯通。

2.优化教学内容,紧跟技术前沿

应紧跟计算机技术的最新发展,确保教学内容既涵盖基础知识,又贴近实际应用。应当根据高职学校的教育特征和等级考试内容,对教材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适当的改变,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升课堂质量。比如教学内容方面,不考虑计算机一级考试的因素,可以以计算机基础课本当中的内容为主要教学内容,不用作相应的延伸。针对计算机一级考试, 需要对在考试中会考的或者在教材中没有涉及的或者涉及较少的知识点进行补充,以Excel函数为例,在教材中只介绍了最常见的求和、求平均值等等这几个函数,而在等级考试所考查的范围中包括了不常见的如IF、COUNTIFS、SUMIFS、VLOOKUP等之类的试题,则需要在教材中加以弥补。另外,应加大与全国计算机一级考试有关的知识点与试题练习,并根据全国计算机技术一级考试大纲,精选高频试题与知识点,设计针对性强的教学案例和练习题,帮助学生更好地备考。

3.改进教学方式,激发学习兴趣

推行“实践导向”教学,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理论知识,增强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通过设计贴近生活的案例和项目,如制作个人简历、管理班级信息库等,使学生在操作中掌握技能,加深理解。

引入“翻转课堂”模式,鼓励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理论知识,课堂上则侧重于讨论、实践和答疑,提高学习效率。这种教学模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他们在主动探索中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实施“分层教学”,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和进度,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节奏下成长。通过个性化指导,帮助基础薄弱的学生夯实基础,同时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拓展学习的机会。

参考文献

[1] 马海艳.基于MS Office等级考试的“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研究——以宁夏警官职业学院为例[J].无线互联科技,2019,16(19):95-96.

[2] 江登文,许吉平.浅谈如何提高计算机一级考试(一级)通过率[J].现代职业教育,2018,(19):118.

(23WYJG19《以计算机一级考试为导向的高职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