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玉米种植技术优化与病虫害防治策略

作者

扶涛

陕西省汉滨区流水镇农业综合服务站 陕西安康 725015

陕西省安康市作为秦巴山区重要的粮食产区,地处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年均降水量约 850mm ,光热条件较好,但降水季节分配不均,7 - 9 月降水占全年 55% 以上,夏伏旱时有发生。当地玉米年播种面积约 80 万亩,占秋粮面积 85% 左右,平均单产约 580kg/667m2 ,低于省内高产区水平。生产经营以家庭分散种植为主,户均种植规模小于 8 亩。农机社会化服务在耕、种环节覆盖率约 80% ,精准施肥、智能灌溉等技术应用率不足 25% 。近年来,极端天气频发,影响玉米产量。栽培环节农户多依赖传统经验,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仅 40% ,无人机飞防普及率不足 10% ,化肥农药利用率低。需优化玉米种植技术,重视病虫害科学防范,完善种植规程,提升产量与品质 。

1 玉米种植技术优化调控方案

1.1 玉米种植地选择与处理

在玉米种植过程中,种植力的选择合理与否会对玉米的生长发育产生最直接的影响,通常情况下应该选择地势平坦、土层深厚 >80cm 、排水良好的地块,避开低洼易涝区,避免在洪河沿岸需防洪排涝种植玉米,土壤条件以砂壤土或壤土为宜, pH 值 6.5-7.5,有机质 ⩾1.2% ,避免重茬连作,同时要确保种植地临近水源,方便灌溉,机械化作业区需保证田块集中连片,单块面积 ⩾10 亩。玉米小麦一年两熟种植模式下,小麦茬需秸秆粉碎还田,长度 ⩽5cm ,撒施 3-5kg/667m2 尿素加速腐解,并在秸秆粉碎还田之后立即深松 30-35cm ,打破犁底层,配合旋耕(深度 15-20cm )整平,黏土地施 2000-3000kg/667m2 河沙改良结构,酸性土壤施 50kg/667m2 石灰调节 pH ,同时施腐熟有机肥2000-3000kg/667m2+ 复合肥(15-15-15) 40kg/667m2+ 硫酸锌 1.5kg/667m2 ,旋耕时混入土层 [1]。

1.2 玉米品种选择与种子处理

玉米品种在选择过程中应该充分考量生育期抗病要求和种子质量,通常情况下应该选用中早熟夏播品种,保证玉米生育期 95-105 天,这类玉米品种主要有郑单 958、裕丰 303、登海 605,确保 9 月下旬成熟避霜,另外结合当地病虫害的发生流行情况还需要选择抗南方锈病、茎腐病、穗腐病,耐高温的优质玉米品种,常见的主要有联创 825 迪卡 653,不管选择哪种玉米品种,都应该确保种子纯度 ⩾98% 、发芽率≥ 92% ,优先选用包衣种子。播种前2 天摊晒6-8小时(避免水泥地暴晒),破除休眠,未包衣种子用 60% 吡虫啉 FS(种药比 1:40)+2.5% 咯菌腈FS(1:100)进行药剂拌种,防治地下害虫和苗期病害 [2]。

2 病虫害防治

2.1 主要病虫害危害特点

2.1.1 玉米螟

危害特点是幼虫蛀食茎秆形成蛀孔,导致植株倒伏、折断,幼虫蛀食雄穗和雌穗然后造成籽粒损失,减产可达 10-30% ,、一年发生 2-3 代,5 月中旬越冬代成虫羽化高峰,秸秆残留量大、越冬基数高,温度 22-28% 、相对湿度70% 以上。

2.1.2 蚜虫

玉米蚜虫主要是虫虫和蠕虫聚集在叶片背面和雄穗吸食汁液,分泌蜜露诱发煤污病,该种害虫繁殖传播过程中还会传播玉米矮花叶病毒(MDMV),导致植株矮化,干旱年份5-6 月降雨 <50mm 易暴发 [3]。

2.2 综合防治技术方案

2.2.1 物理防治

针对很多趋光性的害虫,如玉米螟和草地贪夜蛾可以选择使用灯光进行诱杀处理,大田当中可以安装频振式太阳能杀虫灯,30 亩/ 盏,重点诱杀玉米螟、草地贪夜蛾成虫,开灯时间选择 5 月中旬至 9 月下旬,每晚 19:00-24:00,同时联合应用草地贪夜蛾专用性诱剂诱芯,每亩悬挂 3-5 个诱捕器,20-30 天更换一次诱芯,高温季节缩短至15 天。

2.2.2 化学防治

在化学药物防治过程中,要依据病虫害的种类做到精确用药,例如玉米螟主要在大喇叭口期使用 20% 氯虫苯甲酰胺 SC10mL/667m2 心叶喷雾,与甲维盐轮换使用,草地贪夜蛾可以在幼虫 3 龄前应用 10% 四氯虫酰胺SC40mL/667m2+5% 甲维盐 EC20mL/667m2 ,清晨或傍晚施药,蚜虫防控时机主要在抽雄前,推荐使用 22% 氟啶虫胺腈 SC15mL/667m2 重点喷雄穗,玉米大斑病和小斑病可以在发病初期推荐使用 40% 苯醚甲环唑 SC20mL/667m2+25% 吡唑醚菌酯 EC30mL/667m2 ,雨前施药提高防效,茎腐病拔节期使用 3% 噁霉灵AS100mL/667m2 灌根,上述药剂的兑水量一般控制在 30-45|kg ,间隔 7-10 天使用一次,连续使用2-3 次

3 结语

总之,在玉米种植业发展过程中,应该从加强种植技术优化调整入手,依托所在地区的气候特征合理选择玉米品种,明确最佳的播种方案,并在生产环节积极推广应用地膜覆盖和水肥一体化种植技术,缓解干旱因素对植株生长发育造成的不良影响,在病虫害防治工作开展过程中,要注重将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协同应用,构建一体化的防治技术方案,降低病虫害对玉米生长发育造成的不良影响,确保栽培安全。

参考文献

[1] 阿布拉 . 托合提 . 玉米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分析 [J]. 河南农业 ,2016(11):13.

[2] 马良 , 魏源 . 玉米栽培新技术及病虫害防治策略分析 [J].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8(8):184.

[3] 井士军 , 尹海兰 . 探究玉米栽培新技术及病虫害的防治策略 [J]. 农民致富之友 ,2017(2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