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共产国际十位主要来华代表的最后归宿

作者

孙凌云

延安革命纪念馆 陕西省延安市

在中国革命过程中 , 共产国际曾先后派遣了许多代表和顾问,实施它对中国革命的指导。在来华的国际代表中,与中国革命关系较深的主要有 10 位。他们离华后,由于各种复杂的政治原因,其最后归宿是很不一样的。

一、离华后,曾做过有益于中国革命工作的有1 人

维经斯基,1920 年2 月来华, 是共产国际派遣到中国的第一个使者。他对中国革命的主要贡献是帮助了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但维经斯基在中国大革命时期支持陈独秀 , 犯有右倾错误。革命失败后,维经斯低调返苏联,从此便脱离了共产国际的日常工作。

维经斯基离华后,仍然关注、同情和支持中国革命,为中国革命做了一些有益的工作。“九• 一八”事变和“七 • 七”事变以后,维经斯基先后发表了一系列文章,声援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维经斯基为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而欢呼。他一生撰写的几百篇学术论文和政治文章,对研究中国革命和东方革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在共产国际代表中,维经斯基是极少数没有受到共产国际、联共 ( 布 ) 党内政治斗争冲击的人之一。1953 年,维经斯基在莫斯科病逝,终年60 岁。

二、离华后,曾攻击中国共产党、歪曲中国革命历史的有1 人

李德 , 德国人。1932 年受共产国际派遣来华。在他担任红军军事顾问期间,由于指挥错误造成了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和长征初期的失利,李德在中国共产党内是一位极不受欢迎的代表,1939 年,被中共中央送回苏联。

李德返回苏联后,受到共产国际的批评,不允许他再过问中国事务。在莫斯科的中共代表周恩来对李德提出了严肃的批评 , 但李德拒不接受批评。1949 年, 李德返回德意志民主共和国。

中苏关系破裂后,李德在1964 年发表了《毛泽东以谁的名义说话》等一系列反华文章开始公开攻击中国共产党。1973 年 , 李德出版了他的回忆录《中国纪事》,完全背离了共产主义和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的原则,极力歪曲中国革命的历史, 攻击和诽谤中国共产党及其领袖毛泽东同志,并为自己在中国革命中所犯的错误进行辩解。

1974 年8 月,李德在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病死,终年74 岁。

三、与共产国际分道扬镳的有2 人

马林,荷兰人。1921 年 6 月来华任共产国际代表。他对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和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都起过重要作用。1923 年 10 月奉命调返莫斯科。

马林回到莫斯科后 , 在共产国际东方部任职。由于他在一些问题上与东方部意见不合, 便于 1924 年 4 月辞职回到荷兰,但任荷兰共产党的领导工作。在共产国际反对托、季联盟的斗争中,马林日益同情托派,遂于退出了荷兰共产党。1929 年 , 他建立了一个托派组织——社会革命党,公开与共产国际分道扬镳。但在 1938 年他又拒绝 参加托洛茨基的第四国际。

在共产国际代表中, 马林的最后归宿是最副夕为悲壮的。1940 年,德国占领荷兰后,马林即参加了反法西斯斗争,出版秘密报纸《斯巴达克》,从事抵抗运动。但不久不幸被捕,于1942 年4 月被德国法西斯杀害。

罗易,印度人。“四·一二”政变前夕到中国担任共产国际驻华首席代表。在大革命的紧急关头,罗易未能拿出有力的措施挽救中国革命,却将共产国际的“五月指示”擅自送给汪精卫,使汪精卫找到了公开反共的借口。毛泽东曾就此事批评罗易是个“蠢货”。

1927 年8 月,罗易回到莫斯科,曾要求与斯大林见面,遭到拒绝。在中共六大和共产国际六大上,罗易都受到了尖锐批评。罗易对国际“六大”的一系列决议持反对态度,并发表文章攻击共产国际。1929 年12 月,罗易被共产国际开除。此后,罗易逐渐走上了反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背叛马列主义的道路。二战以后,更蜕变成资产阶级人道主义者,大肆攻击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1954 年1 月,罗易在台拉登寓所病死。

四、在共产国际、联共( 布) 党内的政治斗争中丧生的有 6 人

越飞,苏俄政府派驻中国北京政府的全权代表,1922 年8 月来华。在促成第一次国共合作的过程中,越飞是一位重要人物。

1923 年 7 月,越飞返回苏联,继续从事外交工作,但很快被卷入共产国际和联共 ( 布 ) 党内的纷争中。越飞因与托洛茨基关系密切,一直受到排挤和打击 , 被完全停止参加政治活动,甚至有病也得不到应有的治疗。1927 年 11 月 7 日,托洛茨基组织了反对苏维埃政权的示威,遭到了联共 ( 布 ) 的严厉镇压。越飞感到自己的政治生命已经终结,加上日益难以忍耐的病痛,于16 日凌晨自杀。

加拉罕,1923 年 7 月,加拉罕接替越飞担任与中国北京政府谈判的全权代表。他是中国北方革命活动的支持者,促成了冯玉祥的国民军与国民党的合作。1926 年8 月应召回国。

加拉罕回国后,从 1928 年到 1934 年担副外交人民委员,负责发展苏联与东方各国关系的重要工作。因加拉罕早年是托洛茨基“区联派”的重要成员,1937 年肃反运动开始后便遭逮捕,12 月被公开判处死刑。直到苏共二十大后才恢复了名誉。

鲍罗廷,从 1923 年 9 月到 1927 年 7 月,他以国民党和国民政府政治总顾问的身份参与了国民党改组、建立黄埔军校、进行北伐等重要活动。外国人称他是“中国革命的保姆”。鲍罗廷对蒋介石的反革命叛变曾采取妥协退让的政策,对大革命的失败负有一定责任。

大革命失败后,鲍罗廷奉命回国。他回国后,行动即受到限制,被停止了在共产国际中的工作,斯大林也拒绝见他。中共六大严厉批评了鲍罗廷,认为他对大革命的失败负有重要责任,共产国际还成立了一个特别委员会,专门审查鲍罗廷的错误。

1923 年9 月,经斯大林批准,鲍罗廷担任了由美国进步作家安娜·路易斯·斯特朗创办的英文报纸《莫斯科每月新闻》的编辑主任,这时的鲍罗廷,异常小心谨慎,尽量躲避派系之争。二战以后,苏美关系日趋紧张。1949 年 1 月,苏联联政府错误地指责斯特朗为“间谍”并将她驱逐出境。这一错案也株连了鲍罗廷,使他被捕入狱。1951 年 5 月 , 鲍罗廷在西伯利亚雅库茨克劳动集中营死去,终年67 岁,直到 1964 年才恢复名誉。

加伦,1924 年 10 月奉命到中国担任苏联驻华首席军事顾问 , 协助孙中山主持军务和改组国民革命军,制定了北伐计划,指挥了北伐战争,是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叱咤风云的人物。1927 年8 月回国。

回国以后,加伦凭借自己杰出的军事、政治才能,活跃在苏联政坛上。他是苏共中央候补委员、最高苏维埃代表,历任苏联红军高级指挥职务。1929 年 11 月“中东路事件”爆发后,加伦指挥苏联远东军,大败张学良东北军,并将1 万多俘虏押到苏联境内开采金矿。1935 年,加伦被授予元帅军衔。1938 年 1 月,加伦又指挥哈桑湖战役,粉碎了日军的挑衅。

在 1938 年 11 月肃反运动中,加伦以“判国罪”被秘密枪决,年仅48 岁。60 年代中期以后,苏联政府为加伦平反昭雪。

罗明那兹,大革命失败后以共产国际代表身份来到中国,接替鲍罗廷、罗易。罗明那兹对中共“八七”会议的召开起了重要的作用,但他的“不断革命论”却导致了瞿秋白“左倾盲动主义的出现。他于广州起义前回国。

由于广州起义的失败,罗明那兹在共产国际“六大”上受到了严厉批评,并被排除在共产国际的领导机构之外。以后,罗明那兹在高加索负责经济工作。因为他不赞成斯大林的集体化政策,1930 年底,被指控为组织反党集团,解除了党内外的一切领导职务。1934 年 12 月,基洛夫被刺后不久,罗明那兹自杀身亡。

同年底,被开除出党。

米夫,对于中国革命来说,米夫主要起的是消极作用。他一手把王明宗派集团扶上了台,造成了中国共产党内的第三次“左”倾冒险主义。

中共六届四中会议以后,米夫回到苏联,仍然与中共中央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在工作上保持着密切联系。米夫一直是紧跟斯大林的。但不知什么原因,肃反运动也给他带来了灭顶之灾。1938 年 10 月,米夫被秘密枪决,时年36 岁。1976 年才获平反。

参考文献:

【1】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关系纪事》1983年5 月第1 次印刷.

【2】1987 年5 月31 日《四川工人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