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海拔地区灌溉设计与施工管理
尼玛
西藏阿里地区噶尔县农业农村和科技水利局 859000
引言
西藏阿里地区等高海拔区域,自然环境恶劣,农业发展受限。灌溉工程作为保障农作物生长的重要设施,在高海拔地区却面临诸多难题。复杂的地形地貌、特殊的气候条件以及有限的水资源,都给灌溉设计与施工管理带来了严峻挑战。如何在这样的环境下设计出科学合理的灌溉系统,并有效进行施工管理,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将从灌溉设计、施工管理以及后期维护三个方面展开探讨,以期为高海拔地区灌溉工程的建设与发展提供有益的思路。
一、高海拔地区灌溉设计要点
1.1 地形地貌因素考量
高海拔地区地形复杂多样,山地、高原、河谷等地形交错分布,这对灌溉设计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在设计灌溉系统时,必须充分考虑地形对水流方向和坡度的影响。例如,在山地地区,水流容易受到地形的限制,导致水流速度过快或过慢,影响灌溉效果。因此,设计时需要合理规划灌溉渠道的走向,确保水流能够顺畅到达各个灌溉区域。同时,要根据地形的起伏变化,设计不同坡度的渠道,避免出现水流停滞或过度流失的情况。此外,还可以利用地形的自然落差,设计重力灌溉系统,减少能源消耗,提高灌溉效率。
1.2 气候条件适应性设计
高海拔地区气候寒冷、干燥,昼夜温差大,降水分布不均,这些气候特点对灌溉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灌溉设计应选择适宜的灌溉方式,如滴灌、微喷灌等节水灌溉技术,以减少水分蒸发损失,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滴灌技术可以将水直接输送到植物根部,避免水分在地表的蒸发和流失,特别适合高海拔地区干燥的气候条件。同时,采用低压管道输水系统,能够有效解决输水过程中的损耗问题,进一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其次,还需考虑灌溉设施的防冻措施。在低温环境下,灌溉管道和设备容易冻结,导致无法正常使用。因此,设计时可以采用保温材料包裹管道,或者在管道中加入防冻剂,确保灌溉设施在冬季也能正常运行。
1.3 水源利用与调配
高海拔地区水资源相对匮乏,且分布不均衡,合理利用和调配水资源是灌溉设计的关键。在设计灌溉系统时,首先要对当地水资源进行全面评估,包括地表水、地下水、雨水等。通过实地调查和数据分析,确定水资源的总量和分布情况。然后,根据农作物的需水量和灌溉面积,合理规划水源利用方案。一方面,要充分利用现有的地表水和地下水,通过修建引水渠、抽水站等设施,将水资源输送到灌溉区域。另一方面,要通过修建水库、蓄水池等设施,对水资源进行有效调配。例如,在雨季时,可以将多余的雨水储存起来,在干旱季节使用,确保灌溉用水的稳定供应。
二、高海拔地区灌溉施工管理策略
2.1 施工队伍与技术培训
高海拔地区施工环境恶劣,对施工人员身体素质和专业技能要求高。施工前,应严格筛选和培训施工队伍。选择经验丰富、技术熟练人员,确保胜任高海拔施工任务。同时,开展专业技术培训,让施工人员熟悉高海拔施工特点与操作规范,如掌握混凝土凝固速度调整技术,确保施工质量。此外,加强新技术、新设备培训,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例如使用先进灌溉管道铺设设备,减轻人工劳动强度,加快施工速度。施工现场要强化安全与环保措施。为施工人员配备安全帽、安全绳等防护设备,制定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安全检查,严格遵守高处作业等安全操作规程,防止事故发生。
2.2 施工进度与质量控制
高海拔地区施工时间有限,受气候条件影响较大。因此,在施工过程中,要制定科学合理的施工进度计划,并严格监督执行。首先,要根据当地的气候特点和施工任务,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和工序。例如,在冬季来临之前,要完成主要的土建工程,避免因低温影响施工进度。其次,要建立完善的施工质量监督体系,加强对施工材料、工艺的检查。施工材料的质量直接影响灌溉工程的使用寿命和运行效果,因此要严格把关材料的采购和使用。同时,要加强对施工工艺的监督,确保施工过程符合设计要求。例如,在灌溉渠道的施工中,要严格按照设计坡度进行施工,确保水流顺畅。
2.3 施工安全与环境保护
高海拔地区施工安全风险较高,且生态环境脆弱。在施工过程中,要高度重视施工安全,为施工人员配备必要的安全防护设备,如安全帽、安全绳等。同时,要制定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对施工现场的安全检查,确保施工安全。例如,在高处作业时,要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防止人员坠落事故的发生。此外,要采取有效的环境保护措施,减少施工对当地生态环境的破坏。例如,合理规划施工场地,避免占用过多的自然植被;控制扬尘污染,减少对空气的影响;合理处理施工废弃物,避免对土壤和水源的污染。
三、高海拔地区灌溉工程后期维护管理
3.1 灌溉设施日常检查与维修
灌溉工程完成后,要建立定期的设施检查制度,及时发现并修复灌溉设施的损坏问题。例如,定期检查灌溉渠道的渗漏情况,及时修复裂缝和破损部位,防止水资源的浪费。同时,要加强对灌溉设施的日常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例如,定期清理灌溉管道中的杂物,防止管道堵塞;定期检查水泵的运行情况,确保其正常工作。通过这些措施,可以延长灌溉设施的使用寿命,提高灌溉工程的运行效率。
3.2 灌溉用水管理与调配
后期维护管理中,要加强对灌溉用水的管理,根据农作物的生长需求和水资源状况,合理调配灌溉用水。首先,要建立科学的灌溉用水计量制度,通过安装水表等设备,准确计量灌溉用水量。这样可以避免水资源的浪费,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其次,要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如滴灌、微喷灌等。这些技术可以根据农作物的需水量,精准地输送水分,减少水分的浪费。同时,要根据当地的水资源状况,合理调配灌溉用水。例如,在水资源紧张时,优先保障高价值农作物的灌溉用水,确保农业生产的稳定。
四、结语
高海拔地区灌溉设计与施工管理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需要综合考虑地形地貌、气候条件、水资源状况等多种因素。通过科学合理的灌溉设计、有效的施工管理以及完善的后期维护,可以提高高海拔地区灌溉工程的建设质量与运行效益,为当地农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促进区域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还需不断总结经验,探索更加适合高海拔地区的灌溉技术和管理方法,推动高海拔地区灌溉事业的持续进步。通过本文的探讨,希望能够为高海拔地区灌溉工程的建设与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参考文献:
[1] 徐伟 , 李林通 , 段娇艳 . 高海拔地区园林绿化植物种植与养护技术 [J]. 居舍 ,2024,(20):101-103+107.
[2] 尕玛多吉 , 杜倩 . 西藏萨迦古代蓄水灌溉系统:高海拔地区的智慧水利工程 [N]. 光明日报 ,2021-12-03(009).
[3] 娄忠秋 , 肖鹏 , 李逸 . 高寒高海拔地区田间农业水利节水灌溉输水方式选择分析 [J]. 四川水利 ,2023,44(04):142-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