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自动化系统中节能降耗技术的创新与应用
白永志 翟家乐
河南工学院 河南省新乡市 453000
一、引言
在全球能源短缺与生态环境恶化的双重压力下,节能减排已成为各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重点。电气自动化系统广泛应用于工业制造、建筑工程、能源供应等领域,是能源消耗的主要载体。据统计,工业领域电气自动化系统能耗占全社会总能耗的 40% 以上,其节能潜力巨大。传统电气自动化系统设计侧重稳定性与效率,对能耗控制重视不足,导致能源浪费现象普遍。随着智能制造与工业 4.0 的推进,通过技术创新实现电气自动化系统节能降耗成为必然趋势。深入研究节能降耗技术的创新路径与应用模式,对降低单位 GDP 能耗、推动产业绿色转型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二、电气自动化系统能耗现状与问题
2.1 能源转换效率偏低
电气自动化系统中能源转换环节存在明显损耗。在变配电系统中,变压器负载率不合理导致的铁损、铜损问题突出,部分老旧变压器转换效率低于 85% 。电机拖动系统中,异步电机在非额定工况下运行时,效率下降幅度可达 15%-20% ,尤其在轻载状态下能耗浪费严重。此外,整流装置、变频设备等电力电子器件的转换损耗,进一步降低了系统整体能源利用率。
2.2 设备运行管理粗放
多数工业企业对电气自动化设备的运行管理仍停留在经验层面。缺乏精准的能耗监测手段,无法实时掌握各设备能耗状态,导致空载运行、过负荷运行等不合理工况频繁出现。设备维护保养不及时,造成机械磨损加剧、电气性能下降,间接增加能耗。同时,系统运行参数未根据负载变化动态调整,长期处于固定模式运行,无法实现能耗最优控制。
2.3 节能技术应用滞后
先进节能技术在电气自动化系统中的普及率较低。部分企业仍沿用传统控制方式,未采用变频调速、软启动等成熟节能技术。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的融合应用不足,光伏、风电等清洁能源接入电气自动化系统时,存在并网难、调控精度低等问题。智能化节能控制平台建设滞后,缺乏对系统能耗的全局优化能力。
三、电气自动化系统节能降耗技术创新方向
3.1 智能控制算法优化
基于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技术的智能控制算法成为创新重点。通过构建能耗预测模型,结合实时负载数据动态调整系统运行参数,实现按需供能。模糊控制算法可有效解决非线性、时变系统的能耗优化问题,在电机调速、温度控制等场景中,较传统 PID 控制节能率提升 8‰ 。强化学习算法通过自主学习设备运行规律,持续优化控制策略,适应复杂工况下的能耗管理需求。
3.2 高效电气设备研发
高效电机与节能电器件的技术突破显著降低能耗。永磁同步电机较传统异步电机效率提升 5%-10% ,且在宽负载范围内保持高效运行。新型电力电子器件如 SiC MOSFET、GaN HEMT 等,开关损耗降低 40% 以上,大幅提升变流器效率。智能传感器与能效监测芯片的应用,实现能耗数据的高精度采集,为节能控制提供数据支撑。
3.3 系统集成与能源互联
构建多能互补的电气自动化系统集成方案成为趋势。通过能量管理系统(EMS)实现电、热、冷等多种能源的协同优化,提高综合能源利用率。微电网技术与电气自动化系统融合,实现分布式能源的高效消纳与灵活调度。数字孪生技术通过构建系统虚拟映射模型,模拟不同工况下的能耗状态,为节能方案优化提供仿真支持。
四、节能降耗技术在电气自动化系统中的应用路径
4.1 工业生产领域应用
在工业生产线中,采用变频调速技术实现电机软启动与无级调速,避免启动冲击造成的能耗浪费,同时根据生产节拍动态调整运行速度。智能无功补偿装置实时监测电网功率因数,自动投切电容补偿,降低线路损耗。通过工业互联网平台整合各设备能耗数据,实现生产过程能耗的可视化管理与优化调控,典型企业应用后综合能耗降低 10‰ 。
4.2 建筑电气系统应用
建筑电气自动化系统中,照明系统采用智能感应控制与 LED 节能灯具结合的方式,实现人来灯亮、人走灯灭的精准控制,同时根据自然光强度自动调节亮度。空调系统通过变频技术与温湿度传感器联动,动态调整压缩机运行频率,减少无效能耗。建筑能源管理系统对配电、照明、空调等子系统进行集中监控,实现整体能耗优化。
4.3 新能源融合应用
在光伏电站自动化系统中,采用最大功率点跟踪(MPPT)技术,实时追踪光伏阵列最佳工作点,提高发电效率。风电场通过智能变桨控制与偏航调节技术,优化风机运行状态,提升风能利用率。储能系统与电气自动化系统协同运行,平抑新能源发电波动,实现削峰填谷,提高电网稳定性与能源利用效率。
五、推动节能降耗技术应用的保障措施
5.1 完善技术标准体系
建立健全电气自动化系统节能技术标准,明确设备能效等级、系统节能评价指标等关键参数。制定节能技术应用规范,引导企业合理选择节能方案。加强节能技术认证与检测体系建设,确保技术应用效果的可衡量性与可靠性。
5.2 加强人才培养与技术研发
高校与企业合作构建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培养既懂电气自动化又精通节能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加大节能技术研发投入,重点支持智能控制算法、高效节能设备等核心技术攻关。鼓励企业开展技术创新试点,推广成熟节能技术的规模化应用。
5.3 强化政策激励与监管
出台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政策,激励企业应用节能降耗技术改造电气自动化系统。建立能耗监测与考核机制,将节能指标纳入企业绩效评价体系。加强对高耗能企业的节能监察,推动落后技术与设备的淘汰升级。
六、结束语
电气自动化系统节能降耗技术的创新与应用是实现绿色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智能控制算法优化、高效设备研发、系统集成创新等技术突破,能够有效解决传统系统能耗高、效率低的问题。在工业、建筑等领域的实践表明,节能降耗技术的应用可显著提升能源利用效率,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未来需进一步完善技术标准,加强产学研协同创新,强化政策引导,推动节能降耗技术与电气自动化系统的深度融合。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与应用的持续深化,电气自动化系统将实现从 “ 高效运行” 向 “ 绿色智能”的转型升级,为构建低碳经济体系提供有力支撑。
参考文献
[1]罗英涛.关于电气工程自动化信息技术及其节能设计探讨[J].科学技术创新,2019(23):88-89.
[2]路海勇.试论电气工程自动化及其节能设计[J].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2019(6):51-52,60.
[3]王冲. 探析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中的节能降耗技术与方法.,202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