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育并举” 视域下化学教育与班主任育人方略融合的实践与研究
宋健玉 梁玉官
山西省应县第一中学校 037600
新时代教育对 “ 全面发展” 的呼唤,正倒逼教学模式突破单一维度。化学作为一门兼具理性思维与实践特质的学科,其探究过程中的严谨态度、实验操作中的合作精神,恰是 “ 五育” 落地的鲜活素材;而班主任作为学生成长的引路人,亟需将这些学科养分转化为育人动能。当稀土研究者的坚守故事走进班会,当原电池实验与美育创作相遇,教育便超越了知识传授的边界。
一、 融化学真知于班级育德活动,促智育德育共生长
“ 五育并举” 的精髓在于打破各育间的壁垒,构建相互滋养的育人生态。化学作为一门研究物质变化规律的学科,其知识体系中既包含分子原子的微观奥秘,也蕴藏着科学家探索真理的精神密码。当化学真知走进班级育德活动,便形成了独特的 “ 认知 - 情感 - 行为” 培育链条:学生在解析化学原理时锻炼逻辑思维,在感知学科发展历程中涵养人文情怀。例如化学史中科学家坚持真理的故事,既是知识点的延伸,更是价值观的教材。班主任通过设计情境化活动,让学生在讨论化学现象的同时思考社会议题 —— 如从化学反应的平衡原理反思个人成长的张弛之道,从物质的相互转化理解团队协作的重要性,使智育的 “ 知” 与德育的 “ 行” 在具体场景中自然交融,最终实现认知提升与品格塑造的双重目标【1】。
在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一 “ 金属材料” 章节学习时,班主任可将 “ 榜样精神伴我行” 主题班会升级为 “ 金属品格探究会” 。活动前让学生分组收集不同金属的用途史料,课堂上先以钠遇水的剧烈反应与铝遇浓硝酸的钝化现象对比,引导学生总结 “ 活泼与沉稳” 的化学特性。接着展示我国稀土材料研究者在实验室记录本上的批注 ——“ 像钨丝一样耐得住高温,像铂金一样守得住纯粹” ,配合播放他们在戈壁试验场调试金属构件的纪录片片段。随后组织 “ 金属喻人” 辩论:“ 有人说青少年应如钠般热情奔放,有人说该如铁般坚韧持久,你更认同哪种成长姿态?” 学生在辩论中既巩固了金属活动性顺序的知识,又深入探讨了个性发展与品格修养的关系。最后布置实践作业:以 “ 我身边的‘ 金属式’ 榜样” 为题撰写短文,将课堂所学转化为发现生活之美的能力,让化学知识真正成为滋养品德的养分。
二、 借化学实验育实践创新能力,助体育美育齐发展
“ 五育并举” 理念下,体育与美育并非孤立存在,而是与实践活动深度交织。化学实验作为充满探索性的实践载体,其过程暗含着体育精神与美育内涵的生长点。从体育维度看,实验操作中反复调试仪器的耐心、应对实验误差的韧性,与运动员打磨技术动作的执着、赛场抗压的坚毅本质相通,都是对 “ 更高、更快、更强” 精神的具象化实践。从美育维度而言,化学实验中的焰色反应呈现的斑斓光谱、晶体生长的对称形态、酸碱中和时的色彩渐变,构成了独特的科学美学体系,这种美既需要审美感知力去捕捉,更需要创造力去转化【2】。
在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二 “ 化学反应与能量” 的 “ 原电池” 实验教学时,班主任可策划 “ 能量转化挑战赛” 系列活动。实验环节设置 “ 限时组装” 任务,要求学生在 15 分钟内完成铜锌原电池的搭建并测量电流,期间需精准处理电极间距、电解液浓度等变量,如同体育竞技中对动作细节的极致追求,不少学生因首次操作失误而手忙脚乱,却在反复调试中逐渐沉淀出沉稳的心态。实验后开展 “ 能量美学工坊” ,学生用紫甘蓝指示剂调配出渐变色彩的电解液,将原电池与镂空剪纸结合,制作出 “ 电流驱动的光影装置” —— 当电路接通,LED 灯透过剪纸图案在墙面投射出动态光斑。有学生为优化装置稳定性,主动查阅资料改进电极材料,这种如同运动员突破极限的钻研精神,让实践创新有了更鲜活的注脚。最后通过“ 实验室运动日志” 分享,学生纷纷坦言:调平天平的专注与长跑时的呼吸节奏竟有异曲同工之妙,而电极上析出的铜树结晶,比任何装饰画都更动人。
三、 结语
化学实验室的酒精灯与班级活动室的投影仪,看似照亮不同的空间,却能共同温暖学生的成长之路。从金属品格探究会里的价值观碰撞,到能量转化挑战赛中的身心磨砺,化学知识与班主任育人智慧的融合,让 “ 五育并举” 从抽象理念变成了可触可感的教育实践。这种融合不是简单的知识叠加,而是让钠的活泼与沉稳照见个性成长,让原电池的电流点亮审美与意志的火花。
参考文献:
[1]章诚. “ 五育” 并举背景下高中化学核心素养培养[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4,9(23):46-48.
[2]陈雨,栾芳. 五育并举背景下的高中化学教学美育实施途径[J].云南化工,2024,51(07):217-220.
本文系山西省教育科学“ 十四五” 规划2023 年度课题《山西省中小学优秀班主任专业成长个案研究》子课题《“ 五育并举” 视域下中学学科教育与班主任育人方略融合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编号 GH-230119-012)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