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新课改下农村初中语文教学的设想

作者

林国铜

广东省湛江市廉江市长山中学 524458

一、引言

语文作为基础教育的核心学科,对于学生的语言表达、思维发展、文化素养的培养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农村初中,语文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未来发展。新课程改革为农村初中语文教学带来了新的理念和要求,如何在农村的教学环境中有效实施新课程,成为广大农村语文教师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二、设想

首先要更新教学理念,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例如,在课堂教学中,可以设置一些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自主思考、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其次要深入理解新课程标准的内涵。准确把握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有机整合,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全过程。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提高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和审美情趣。比如,在教授古诗词时,不仅要让学生掌握诗词的字词含义、背诵诗词,还要引导学生体会诗词的意境、情感,感受古代文化的魅力,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还要改进教学方法,运用多样化教学方法。采用讨论法,针对一些具有争议性或开放性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碰撞,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和批判性思维。例如,在学习议论文时,可以让学生围绕论点展开讨论,分析论据的合理性和论证方法的有效性。运用探究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语文知识,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教师可以提出一些探究性问题,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实地调查等方式进行探究,得出结论。如在学习说明文时,可以让学生探究某种事物的特征、功能等。实施情境教学法,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语文的魅力,提高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小说时,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

还要注重教学过程的体验。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多读多思,注重阅读方法的指导。通过朗读、默读、精读、略读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体会文章的情感和意境,提高阅读理解能力。例如,在教授散文时,可以让学生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感受散文的语言美和意境美。在写作教学中,加强对学生写作过程的指导。从写作素材的收集、立意的确定、结构的安排到语言的表达,全程给予学生指导。同时,鼓励学生多写多练,通过写作实践提高写作能力。可以让学生写日记、随笔等,培养学生的写作习惯。

整合教学资源也很有必要。深入挖掘教材中的语文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对教材进行深入研读。同时,根据教学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拓展和延伸,丰富教学内容。例如,在学习古诗词时,可以引入相关的诗词赏析文章,加深学生对诗词的理解。在教授课文时,可以引导学生对课文中的某个主题进行拓展阅读,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利用学校图书馆的资源,鼓励学生借阅各类书籍,拓宽阅读视野。同时,组织开展读书活动,如读书分享会、读书笔记展览等,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利用网络资源,引导学生通过网络平台获取语文学习资料。例如,推荐一些优秀的语文学习网站和在线课程,让学生在课余时间自主学习。结合农村实际,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语文教学资源。如收集当地的民间故事、传说、方言等,融入语文教学中,增强语文教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可以让学生调查家乡的传统习俗,然后写成作文,既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又让学生了解了家乡文化。

进行教学反思与交流也是不可忽略的活动。我们教师要进行教学反思,定期撰写教学反思日记,总结教学经验教训,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开展教学交流活动,如公开课、示范课、教学经验分享会等,促进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和共同提高。在公开课活动中,互相听课、评课,提出改进建议,共同提升教学水平。

完善教学评价体系,运用多元化评价方式,也是必要的。建立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体系。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小组合作参与度等;终结性评价以考试成绩为主,同时结合学生的平时表现进行综合评价。采用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相结合的多元化评价方式。学生自评可以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培养自我管理和自我激励能力;学生互评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和交流;教师评价则应更加注重对学生的鼓励和指导,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例如,在评价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时,可以从学生的参与度、贡献度、合作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如在评价学生的作文时,不仅要评价作文的语言表达和结构安排,还要关注学生的写作态度和创新思维。在评价学生的课堂表现时,要关注学生的思维活跃度、发言的质量等。

三、结论

新课改下农村初中语文教学面临着诸多挑战,但也蕴含着巨大的发展潜力。通过更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整合教学资源、加强教师专业发展和完善教学评价体系等策略的实施,可以有效提高农村初中语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农村语文教师不断探索、实践,结合农村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开展语文教学,为农村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也需要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支持,为农村初中语文教学提供更多的资源和帮助,共同推动农村初中语文教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10

[2] 余映潮。初中语文教学设计 [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9.09

[3] 周正逵。农村初中语文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 [J]. 课程・教材・教法,2020 (05):45-50.

[4] 张悦群。新课改背景下农村初中语文教学的困境与出路 [J]. 语文建设,2021 (03):3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