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望度视角下徐州市高中教育公平感提升路径研究
李翊君
江苏省贾汪中学 江苏省徐州市 221000
一、期望度与教育公平感的理论基础
期望度的内涵与作用
期望度是个体对某一事物或事件所期望达到的程度,它反映了个体基于自身认知、需求和价值观对未来结果的预期。在教育领域,学生、家长以及社会对教育资源分配、教育质量提升等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期望度。期望度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个体对教育公平的感受。当实际的教育状况与期望度相符或超出期望时,个体的教育公平感会增强;反之,若实际情况远低于期望,教育公平感则会降低。例如,学生期望能够获得丰富多样的选修课程以满足自身兴趣和发展需求,如果学校无法提供足够的选择,学生可能会觉得教育资源分配不公平。
教育公平感的概念与衡量
教育公平感是个体对教育公平状况的主观感受和评价,它不仅受到客观的教育资源分配、教育机会均等程度等因素的影响,还与个体的期望度密切相关。衡量教育公平感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如入学机会公平感、教育过程公平感和教育结果公平感。入学机会公平感主要关注学生是否能够平等地获得进入高中学习的机会;教育过程公平感涉及到教学资源、师资力量、课程设置等在不同学校和学生群体之间的分配是否公平;教育结果公平感则侧重于学生在学业成绩、升学机会等方面是否能够得到公平的对待。
二、徐州市高中教育公平感现状分析
徐州市高中教育的基本情况
徐州市拥有众多高中学校,涵盖了公办、民办等不同类型。近年来,徐州市在高中教育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如学校硬件设施不断改善,师资队伍建设逐步加强。然而,不同区域、不同学校之间仍然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例如,市区的一些重点高中在教学设施、师资配备等方面明显优于偏远地区的普通高中。
影响徐州市高中教育公平感的因素
从期望度视角来看,影响徐州市高中教育公平感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学生和家长期望能够获得优质的教育资源,但实际情况是,优质的师资、先进的教学设备等往往集中在少数重点高中。以徐州市某区为例,重点高中拥有多媒体教室、实验室等先进的教学设施,而一些普通高中的教学设施则相对陈旧,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这导致学生和家长对教育公平感产生质疑。
2. 入学机会差异:虽然徐州市实行了一定的招生政策来保障入学机会公平,但在实际操作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例如,一些优质高中通过自主招生等方式选拔学生,这使得部分成绩优秀但家庭经济条件较差或信息获取不及时的学生失去了进入这些学校的机会,影响了他们的教育公平感。
3. 教育过程中的差异对待:在教育过程中,不同学校的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存在差异。一些重点高中能够提供丰富的选修课程和个性化的教学服务,而普通高中则主要以高考应试课程为主。这种差异对待使得学生在学习体验和发展机会上存在差距,进而影响他们的教育公平感。
三、徐州市高中案例分析
案例一:徐州市 A 中学与 B 中学的对比
徐州市 A 中学是一所市区重点高中,B 中学是一所偏远地区的普通高中。从教育资源来看,A 中学拥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其中高级教师占比达到 40% 以上,而 B 中学的高级教师占比仅为 10% 左右。在教学设施方面,A 中学配备了现代化的图书馆、体育馆等,而 B 中学的图书馆藏书较少,体育设施也比较简陋。
从学生的期望度和教育公平感来看,A 中学的学生对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发展机会期望较高,由于学校能够提供较好的条件,他们的教育公平感相对较强。而 B 中学的学生虽然也有对优质教育的期望,但由于学校资源有限,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面临诸多困难,教育公平感较低。
案例二:某民办高中与公办高中的差异
徐州市某民办高中以其独特的教学模式和优质的服务吸引了一部分学生。该民办高中的学费较高,但能够提供小班教学、个性化辅导等服务。相比之下,公办高中虽然学费较低,但班级人数较多,教师难以关注到每个学生的需求。
从期望度视角来看,选择民办高中的学生和家长期望能够获得更优质的教育服务,他们认为付出较高的学费是值得的。而选择公办高中的学生和家长则期望能够在较低的成本下获得公平的教育机会,但由于公办高中资源有限,部分学生可能无法满足自身的学习需求,从而影响了他们的教育公平感。
四、徐州市高中教育公平感提升路径
优化教育资源分配
1. 加大对薄弱学校的投入:政府应加大对偏远地区和普通高中的资金投入,改善学校的硬件设施,如建设新的教学楼、实验室等。通过政策引导,鼓励优秀教师到薄弱学校任教,提高薄弱学校的师资水平。
2. 实现教育资源共享:建立教育资源共享平台,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在不同学校之间的共享。例如,通过网络课程、在线教学等方式,让偏远地区的学生也能够享受到优质的教学资源。
保障入学机会公平
1. 完善招生政策:进一步完善高中招生政策,减少自主招生等方式带来的不公平现象。可以采用统一考试、按学区分配等方式,保障每个学生都有平等的入学机会。
2. 加强信息公开:加强招生信息的公开透明,让学生和家长能够及时、准确地了解招生政策和招生信息。建立监督机制,确保招生过程的公平公正。
促进教育过程公平
1. 统一课程标准:制定统一的高中课程标准,确保不同学校的学生能够接受到基本相同的教育内容。鼓励学校开发具有特色的校本课程,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
2.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个性化的教学方法,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例如,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可以提供额外的辅导和帮助。
结语
从期望度视角出发,提升徐州市高中教育公平感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学校和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通过优化教育资源分配、保障入学机会公平和促进教育过程公平等措施,可以逐步缩小不同学校之间的差距,提高学生和家长的教育公平感,促进徐州市高中教育的公平、优质发展。在未来的研究中,还可以进一步深入探讨如何更好地满足不同群体的期望度,以不断提升教育公平感的水平。
参考文献:
[1]刘圣城.高中生教育公平感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22.
[2]张文娟,成皆.教育公平视野下高中教育教学管理的探索与实践[C]//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2021 年教育创新网络研讨会论文集(一).江苏省高邮市临泽中学;,2021:394-395.
[3]罗朝军.信息技术对西部高中教育公平的影响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