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共青团在凝聚青年力量服务生产经营中的实践路径研究
格日勒图
大唐呼伦贝尔化肥有限公司 021012
引言
在企业深化改革与创新发展的进程中,青年员工作为最具活力与创造力的群体,已成为推动企业生产经营的关键力量。企业共青团作为党联系青年员工的桥梁纽带,肩负着凝聚青年思想、服务青年成长、助力企业发展的重要使命。然而,面对青年员工价值观念多元化、职业发展需求多样化的现实,传统共青团工作模式存在思想引领实效性不足、活动与生产经营结合不紧密等问题,难以充分激发青年员工的潜力。如何立足企业实际,创新共青团工作路径,将青年力量转化为企业发展动能,成为亟待解决的课题。深入探究企业共青团服务生产经营的实践路径,对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促进青年员工与企业共同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一、企业共青团服务生产经营的现实意义与挑战
(一)服务生产经营的必要性
青年员工是企业创新发展的生力军,其思想状态、技能水平与工作积极性直接影响企业生产效率与竞争力。企业共青团通过组织动员青年员工参与生产经营,能够将青年的创新思维、学习能力转化为推动技术革新、优化流程管理的实际成果。同时,共青团的思想引领功能有助于塑造青年员工的责任感与归属感,促进其与企业战略目标同频共振。
(二)传统工作模式的局限性
传统企业共青团工作存在活动形式单一、与业务融合不足等问题。思想教育多依赖理论宣讲,缺乏贴近青年认知特点的创新形式;技能培训与企业实际需求脱节,难以满足青年员工职业发展需要;活动内容与生产经营关联度低,青年参与积极性不高。
(三)新时代面临的主要挑战
新时代企业共青团工作面临青年群体特征变化与企业发展需求升级的双重挑战。青年员工成长于数字时代,价值取向多元,对个性化、专业化服务需求强烈,传统管理模式难以形成有效吸引。同时,企业数字化转型、市场竞争加剧对青年员工的创新能力、复合技能提出更高要求,共青团需探索新的工作方式,在思想引领、技能提升、创新培育等方面实现突破。
二、企业共青团凝聚青年力量的实践路径
(一)强化思想引领,筑牢青年价值认同
思想引领是企业共青团凝聚青年力量的核心。通过创新教育形式,将党的理论方针与企业发展战略相结合,以青年员工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利用新媒体平台打造“ 线上+线下” 学习矩阵,通过短视频、微党课、主题团日等形式,增强思想教育的感染力与实效性。
(二)搭建成长平台,提升青年专业技能
技能提升是青年员工服务生产经营的基础。企业共青团应联合人力资源部门,围绕企业核心业务需求,构建分层分类的青年培训体系。针对新入职员工,开展岗位技能培训与职业规划指导;针对骨干青年,组织技术比武、技能竞赛、行业交流活动,促进经验共享与能力提升;针对创新型人才,设立青年创新工作室,提供项目孵化支持与资源对接服务。
(三)推动创新实践,激发青年创造活力
创新驱动是青年员工服务生产经营的关键。企业共青团可围绕生产经营中的难点问题,组织青年员工开展技术攻关、流程优化、管理创新等活动。通过设立青年创新基金、举办创新创意大赛,鼓励青年员工提出新思路、新方案;推动产学研合作,引入外部智力资源,为青年创新项目提供技术支持。
(四)优化服务机制,增强青年归属感
服务青年是企业共青团凝聚力量的重要保障。通过建立青年需求调研机制,定期收集青年员工在职业发展、权益维护、文化生活等方面的诉求,针对性提供服务。搭建青年沟通平台,开展座谈会、线上交流等活动,畅通青年表达渠道;联合工会、妇联等组织,举办文体活动、心理健康讲座、婚恋交友等服务,丰富青年员工生活。
三、企业共青团工作实践的保障机制
(一)完善组织协同体系
企业共青团工作需构建党委领导、团委主导、部门协同的工作格局。明确党组织对共青团工作的政治引领责任,将共青团工作纳入企业党建考核体系;推动共青团与人力资源、生产管理、技术研发等部门建立常态化沟通机制,围绕企业战略目标制定共青团工作计划;整合工会、妇联等群团组织资源,形成服务青年员工的合力,提升工作效能。
(二)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高素质团干部队伍是共青团工作的关键。通过选拔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青年认可度高的员工担任团干部,优化队伍结构;定期开展团干部培训,提升其组织协调、沟通服务与创新实践能力;建立团干部考核激励机制,将工作成效与个人职业发展挂钩,激发工作积极性与主动性。
(三)健全考核评价机制
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是推动共青团工作落地的重要保障。建立以服务生产经营成效为核心的考核指标,从青年参与度、技能提升率、创新成果转化率等维度进行量化评估;引入青年员工满意度调查,将青年反馈作为评价工作质量的重要依据;定期总结分析考核结果,针对薄弱环节优化工作策略,形成“ 计划—实施—评估—改进” 的闭环管理机制。
四、企业共青团工作的未来发展趋势
(一)数字化转型深化
随着数字技术的普及,企业共青团将加速向数字化转型。通过开发线上服务平台,实现青年员工需求收集、活动报名、学习培训等功能的线上化;利用大数据分析青年员工行为特征与发展需求,提供精准化服务;借助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技术创新活动形式,增强青年参与感与体验感。
(二)服务模式创新
未来企业共青团将更加注重服务模式创新。从“ 单向灌输” 转向“ 双向互动” ,通过青年员工自主策划、组织活动,提升其主体意识;从“ 标准化服务” 转向“ 个性化定制” ,针对不同岗位、不同需求的青年员工提供差异化服务;从“ 阶段性活动” 转向“ 全周期培养” ,建立青年员工从入职到成长的全过程服务体系。
(三)跨界融合发展
企业共青团将加强与外部资源的跨界合作。通过与高校、行业协会、社会组织建立合作关系,引入优质培训资源、创新项目与交流机会;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引导青年员工践行社会责任,提升企业社会形象;推动青年员工参与行业竞赛、国际交流,拓宽视野,提升企业国际化竞争力。
结语
企业共青团在凝聚青年力量、服务生产经营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强化思想引领、搭建成长平台、推动创新实践与优化服务机制,能够有效激发青年员工的主动性与创造力,实现青年发展与企业发展的有机统一。尽管实践过程中面临青年需求多样化、工作模式转型等挑战,但随着组织协同体系的完善、人才队伍的强化与考核机制的创新,企业共青团将不断提升工作效能。未来,企业共青团需紧跟时代发展趋势,深化数字化转型、创新服务模式、加强跨界融合,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持续注入青春动能。
参考文献
[1]共青团中央.关于加强新时代企业共青团工作的意见[Z].2021.
[2]王岩.新时代企业共青团服务青年员工成长的路径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22.
[3]李明.企业共青团在青年创新工作中的实践探索[J].中国共青团,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