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宅建筑工程防水施工质量控制措施研究
杨得永
唐山市丰润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河北省唐山市 063000
住宅建筑的防水性能是衡量居住品质与结构安全的核心指标,直接影响住户生活体验及建筑使用寿命。当前,部分住宅因防水施工质量不达标,出现屋顶渗漏、墙体返潮、厨卫渗水等问题,不仅增加维修成本,还可能引发结构钢筋锈蚀等安全隐患。防水施工涉及基层处理、材料铺设、节点密封等多环节,任一环节把控不严都可能导致防水失效。本文聚焦住宅建筑工程防水施工的技术流程,探讨质量控制措施,旨在为规范施工行为、提升防水工程质量提供理论与实践参考,助力构建安全耐用的住宅建筑。
一、住宅建筑工程中防水施工的技术流程
住宅建筑工程防水施工需遵循系统性技术流程,确保各环节衔接紧密。首先是基层处理,施工前需清理墙面、地面的杂物、浮灰及凸起物,对裂缝、孔洞等缺陷用修补砂浆填充平整,阴阳角处做圆弧或钝角处理,避免锐角破坏防水材料。基层干燥度需达标,通常采用抽样检测法验证,确保表面含水率符合防水材料施工要求。
接着进行防水材料准备与铺设,应根据设计要求选用适配的防水卷材或涂料,卷材铺设前需在基层涂刷基层处理剂,待其干燥后按规范搭接宽度铺贴,采用热熔法或冷粘法固定,确保卷材与基层紧密贴合,无气泡、褶皱。涂料施工则需分多遍涂刷,前一遍干燥后再涂下一遍,保证涂层厚度均匀。
随后是节点密封处理,针对管道根部、地漏、阴阳角等易渗漏部位,需增设附加层,采用密封膏嵌填缝隙,确保密封严密。施工完成后进行闭水试验,在防水区域蓄水至规定高度,持续观察规定时间,检查是否有渗漏点,若发现问题及时修补,试验合格后方可进行后续保护层施工,避免防水层被破坏 [1]。
二、住宅建筑工程防水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2.1 严格把控防水材料质量,强化进场检验
严格把控防水材料质量是防水施工的基础环节,需从材料选型到进场检验形成全链条管控。在材料选型阶段,应结合住宅建筑不同部位的防水需求,如屋面需选用耐候性强的卷材,厨卫则优先考虑柔性防水涂料,确保材料性能与使用环境匹配。材料进场时,需核验生产厂家资质、产品合格证及出厂检验报告,重点检查材料的外观质量,如卷材是否存在缺边、裂口,涂料是否有分层、沉淀等问题。同时,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抽样送检,委托第三方检测机构对防水材料的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不透水性等关键指标进行检测,只有检测合格的材料方可投入使用。对于不合格材料,应立即清退出场并做好记录,杜绝因材料质量问题埋下渗漏隐患。
2.2 规范防水施工工艺流程,细化操作标准
规范防水施工工艺流程需以技术标准为依据,对每个施工环节制定明确的操作细则。在基层处理环节,要求施工人员严格按照“清理—修补—找平—干燥”的流程操作,清理后的基层不得有明水、浮尘及尖锐杂物,修补后的裂缝、孔洞需与周边基层平顺衔接,阴阳角圆弧半径需符合设计要求。
防水材料铺设时,针对卷材施工,需明确基层处理剂的涂刷厚度与干燥时间,铺贴时应从低处向高处推进,确保卷材搭接严密,热熔法施工时需控制火焰温度,避免卷材过热老化;对于涂料施工,需规定涂刷次数与间隔时间,保证涂层均匀覆盖基层,不得出现漏涂、露底现象。施工过程中,需安排技术人员全程旁站监督,对违反操作流程的行为及时制止并纠正,每道工序完成后需经检查验收合格方可进入下道工序,通过细化操作标准确保施工质量的稳定性。
2.3 重点加强节点密封处理,消除渗漏隐患
节点部位是防水施工的薄弱环节,需采取针对性措施强化密封处理。对于管道根部,应先清理周边基层,在管道与基层交接处涂刷基层处理剂,待干燥后缠绕止水条,再铺设附加层,附加层宽度需超出管道周边一定范围,最后用密封膏嵌填管道与附加层之间的缝隙,确保密封严密。地漏周边处理时,需将地漏与基层之间的缝隙用防水砂浆填充压实,表面涂刷防水涂料并向地漏口延伸,形成防水包裹层。阴阳角部位应增设附加层,附加层在阴阳角两侧的宽度需保持一致,铺贴时需确保附加层与基层紧密贴合,无空鼓现象。施工完成后,对所有节点进行逐一检查,采用淋水或蓄水试验验证密封效果,发现渗漏点及时返修,确保节点部位的防水质量。
2.4 完善后期养护与监测机制,保障长效防水
完善后期养护与监测机制是保障防水效果长效性的关键。防水层施工完成后,需根据防水材料特性制定养护方案,如卷材防水层需避免暴晒、雨淋,涂料防水层在固化前不得上人踩踏或堆放杂物,养护期间需设置警示标识,禁止无关人员进入。保护层施工时,需避免施工机械对防水层造成破坏,采用人工铺设方式时,施工人员应穿软底鞋,防止尖锐物体划伤防水层。
在住宅使用过程中,建立定期监测制度,物业公司应每年对屋面、厨卫等部位进行防水检查,重点观察是否有渗水、返潮现象,发现防水层破损、开裂等问题及时维修。同时,向业主普及防水保护知识,禁止擅自改动防水层或在防水区域钻孔、凿洞,对于装修过程中可能影响防水效果的施工行为,需提前做好防护措施。通过长期养护与监测,及时发现并处理防水隐患,延长防水工程的使用寿命[2]。
结语
住宅建筑工程防水施工质量控制是保障居住品质与建筑安全的关键环节。通过严格把控材料质量、规范施工流程、强化节点处理及完善后期养护,可有效预防渗漏问题,延长建筑防水寿命。这些措施的协同应用,既能减少维修成本,又能避免结构受损风险。未来,需持续优化质量控制体系,结合新技术新材料,提升防水施工的可靠性与长效性,为住户创造更安全舒适的居住环境,推动住宅建筑工程质量的整体提升。
参考文献
[1] 达传军 . 住宅建筑工程防水施工质量控制措施研究 [J]. 居舍 ,2025,(17):37-40.
[2] 丁大勇 . 住宅建筑工程管理及施工质量控制措施研究 [J]. 工程技术研究 ,2025,10(03):137-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