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初中课堂进行创意搭建的几点体会

作者

陈静

抚顺市青少年素质教育学校 辽宁省抚顺市 113013

   

在初中课堂中使用 KEVA 积木进行创意搭建活动,是一种融合动手实践、跨学科学习和团队协作的创新教学方式。也是一种充满趣味和挑战的体验,它不仅锻炼动手能力,还能激发创造力。以下是我总结的几点体会,供大家参考: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程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开课之初, 我会通过提问的方式切入课题,问学生有没有玩过积木?积木有什么形状? 用积木搭过什么?让他们互相分享一下经验。 然后顺势告诉他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种新的积木,一个个的小木条,它的名字叫做 KEVA。通过提问学生搭积木的经验, 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既有利于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将课程生活化, 同时又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动力,创设愉快的课堂氛围。

接下来教师播放我国城市的建设视频,让学生了解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高楼大厦鳞次栉比,交通四通八达,休闲、运动等生活场所日臻完善,建筑物造型各异。通过观看建筑物的不同特色,学生会更加热爱生活,激发他们搭建热情和浓浓地爱国情怀。

二、设计动画引入主题

教师接下来播放动画 KEVA 的由来。对于七年级的同学来说,他们的形象思维仍然占据主导地位,生动有趣的动画设计,不仅能在感官上引起他的注意,同时也能随着动画的播放,将他们引入 KEVA 的世界,带领他们了解更多KEVA 的相关知识。

三、巧 设比赛熟知 KEVA

让学生了解创意搭建的基础知识, 有利于学生熟练掌握使用方法。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团队意识,我设计了两个小比赛:

比赛一:给每名学生发放难度适中的模型卡片,看谁搭的快。比赛二:两名同学一组,每组50 片小木条,在规定时间内看谁

搭的作品最高。

学生自由发挥,自由搭建。比赛结束后让学生分享活动中有哪些搭建小技巧。通过个人赛到小组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小组通过本次练习,了解 KEVA 的特点,搭建中存在的问题。如:有的同学发现底层积木未对齐或接触面太小,导致重心偏移,并提出解决方案。搭建时要确保底层积木完全对齐,形成稳固的“地基”。还有的同学说搭建时叠加速度过快,未逐层调整稳定性,导致作品倒塌。学生在此基础上再来分析小组成员特点,为小组分工合作做准备。

四、釆用视听结合手段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教师播放视频同时发放学习资料分别展示:(1) 搭建稳定平面。(2)KEVA 的三种堆放方式。(3) 将 KEVA 依靠在一起形成角度。(4) 螺旋。(5) 碗形、圆顶和球体。(6) 有角的塔或之字形塔 (7) 悬臂结构。学生通过视频教学的直观演示,结合学习资料,以小组为单位搭建出成品。教师询问对任务、规则是否理解,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困惑。通过自主学习搭建技巧资料及视频,为后期搭建做准备。学生按小组制订的计划开始动手操作,完成作品。分享搭建过程中,小组如何分工,搭建中遇到那些困难和问题?小组怎么解决的?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享受其中的乐趣,有利于让他们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

五、设计方案搭建主题创作

教师播放城市建筑图片。学生小组讨论:哪些是有特色的现代建筑,它们的结构外形有什么样的特点?这些建筑物具有什么样的功能?它们是如何布局的?

教师布置任务:用KEVA 搭建我们的梦想城市家园。要求:城市布局合理,各个建筑物比例适当,体现城市特色,展现本小组创意。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 (1) 你想搭建的家园是什么样子的? (2) 画出小组预想草图。(3) 制订活动方案 ( 以小组为单位制定小组活动方案表 )。学生通过讨论统一方案的过程中可能因意见分歧引发冲突,这正是学习协商和妥协的机会。小组讨论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沟通、协作、创造能力。在学生动手搭建过程当中,教师将巡视并及时进行引导。激发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创造力。学生通过亲自参与整个搭建活动,领会不怕失败的精神,感受搭建中的美,培养学生做事耐心和坚持的意志,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在小组合作中,学生认识到合作的重要性,培养了团队精神。同时责任担当在小组合作和学习活动中也能很好的体现,每个同学要完成自己所承担的任务,学会与人交往、交流和分享,初步养成配合他人和自我管理能力。在合作过程中综合运用学科知识,通过学习、探究、反思、创作和设计等方式,动手实践,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审美的情操。学生可以运用搭建技巧,设计并创作搭建作品,进而提高自身的空间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服务于平时的学习与生活从而实现创意物化。

六、依据评价量规学生自测目标达成分享感悟

教师引导学生对活动过程进行总结回顾,并对学生进行提问:(1) 今天完成的作品都用到哪些搭建技法? (2) 哪些地方的搭建还有待改进?如何改进? (3)你在小组合作中,是什么角色(设计师、搭建师、测试员),你的表现如何?(4)今天在合作中发现了哪些问题?是否解决?如何解决的?

学生作品完成后参照评价量表进行自评互评,例如有的同学说桥梁向一侧倾斜,最终导致失去平衡,从而倒塌。找出原因是左右重量分布不均。还有的同学分析在搭建桥梁横跨结构时因悬臂过长,力矩过大而断裂。还有的学生总结:如果在搭建桥梁时积木排列松散,积木之间仅靠摩擦力固定,若未紧密交错排列,容易滑动或分离。教师肯定学生的同时指出,在动手搭建中要有应对“失败”的韧性,结构倒塌是常态,同学们要记录失败原因(如重心偏移、节点薄弱),分析改进方案,培养了学生“迭代思维”和抗挫能力。最后大家投票选出最佳作品,每小组推荐一人进行总结,谈谈收获。

指导学生自评互评,注重学生参与活动的过程与情感,使学生充分地认识自己,公平评价他人,学会欣赏和赞美他人。学生成果展示和评比有利于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鉴赏水平,锻炼了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有利于检验学生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同时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

创意搭建不仅是手工活动,更是融合STEAM 教育的载体。通过“玩中学”,学生能在实践中理解抽象理论,同时培养21 世纪核心素养——创新、协作、批判性思维。教师的关键在于平衡自由探索与目标引导,让课堂成为孵化创意的工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