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课程思政”背景下高等体育院校辅导员职业定位和能力提升研究

作者

刘艳梅

成都体育学院 邮政编码:610041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对体育人才的需求更注重其思想道德品质。国务院和教育部先后出台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文件,文件强调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提出要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总体要求和具体举措,体育专业学生的特殊性表明高等体育院校辅导员能力提升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本研究首先剖析了辅导员在这一背景下的职业定位,继而探讨了辅导员所需提升的多种关键能力,最后针对高等体育院校辅导员在“课程思政”中所面临的挑战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以期助力高等体育院校辅导员能在课程思政工作中更好地发挥作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

关键词:课程思政、高等体育院校、辅导员、职业定位、能力提升

一、高等体育院校辅导员在“课程思政”中的职业定位

1、思想政治教育者

辅导员作为学生思想教育的直接参与者,承担着培养学生思想品德和社会责任感的重要职责。明确自身定位,激发内生动力是辅导员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者主体性意识觉醒和功能释放的可持续能力。[1]随着体育赛事交流和国际体育合作等活动的增多,高等体育院校辅导员的一项重要工作职责就是学生日常管理与思想的引导。

2、学生管理者

辅导员虽然不是专业的课程授课教师,但他们在课程思政的协同工作中有着重要作用。不仅负责学生日常事务管理,还要关注学生身心健康状况、组织学生参与各项活动和协助学生解决学业和生活问题,在实际谈心谈话中,辅导员往往也是以学生管理者的角色去开展谈话,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或者劝导。[2]

3、职业发展指导者

加大学生职业发展指导队伍的专业化,培养大学生职业发展指导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但目前高校职业发展指导队伍专业化程度不够,很多职业发展指导者都是辅导员。[3]高等体育院校辅导员作为学生职业发展指导者,在职业规划引导、就业指导服务、心理调适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当之无愧地成为了学生职业发展指导者。

二、高等体育院校辅导员在“课程思政”中的能力要求

1、思想政治教育能力

在新时代,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课程思政” 是实现这一任务的重要举措,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其内涵和实施要求也日益丰富。经过调查发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能力是辅导员育人的弱势。[4]高等体育院校的课程体系是以体育专业课程为主,有效的思政教育融入不仅能让学生掌握思政知识,更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沟通与协调能力

辅导员要想让学生积极参与到 “课程思政” 活动中来,就必须先了解学生的需求、兴趣和对思政教育的反馈。辅导员如果没有具备顺畅的沟通渠道和统一的沟通与协调能力,就无法实现上情下达与下情上达,也无法做到工作都步调一致。[5]因此,提高沟通与协调能力不仅能有效沟通,还提高了思政教育的实效性。

3、心理辅导与危机处理能力

“课程思政” 的重要目标之一是塑造学生正确的价值观,而价值观的塑造与学生的心理状态密切相关。辅导员要树立危机意识,学会危机防范管理,提高危机干预和危机处理能力,只有通过提高心理辅导与危机处理能力,才能够更好地与学生建立起信任关系,让学生感受到辅导员的关心和支持。

三、高等体育院校辅导员在“课程思政”中面临的挑战

1、多元化的价值取向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多元化的价值取向、纷杂的意识形态和社会环境严重冲击着高校辅导员的思想。[8]体育专业的学生具有鲜明的性格特征,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社会发展的多元性对学生的影响也对教育工作者开展针对性教育提出了挑战。

2、资源整合能力的挑战

高等体育院校辅导员在“课程思政”中面临资源整合能力的挑战是多方面的。辅导员需要将思想政治教育与体育专业课程有效结合,但由于缺乏跨学科的知识与视野,很难做到各学科内容的有机融合,进而影响教育效果。因此,辅导员不但要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养,还必须具备较强的网络资源整合能力。

3、学生个体差异

辅导员工作做的是学生的工作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是为了所有学生能够全面、健康发展。[10]但高等体育院校辅导员在“课程思政”中面临学生个体差异的挑战是多方面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信息的传播,学生的价值取向也呈现多元化趋势。

四、高等体育院校辅导员能力提升的路径

1、加强培训和学习

辅导员作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力量,其思想政治素质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思政教育质量。随着时代的发展,思政教育的方法和手段也在不断创新,利用新媒体、互联网等技术手段进行思政教育,提高思政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

2、加强交流与合作

辅导员作为思政教育的重要力量,需要不断加强交流与合作,共同探索课程思政的新路径和新方法。特别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与辅导员应加强交流与合作,要将各自的教育特色和指导作用相融合,把理论学习和指导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努力推进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12]通过与学生的交流与合作,可以更加深入且直观地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困惑,及时为学生提供帮助和指导。

3、关注学生需求

“课程思政”背景下高等体育院校辅导员关注学生需求是非常重要的。由于学生成长环境、智力发展等情况并不相同,在开展思政工作中,应以兴趣为导向的教育方式,够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质量,以实践为导向的教育方式,能够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从而有效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

五、结论

辅导员是高等体育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的骨干力量,协同育人的重要纽带和学生成长的全面引导者。高等体育院校的学生都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辅导员处于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最前沿,承担着对体育专业学生进行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的重要职责。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学校通过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鼓励辅导员积极参与到“课程思政”建设中来,不断提升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张梦轩.高校骨干辅导员的角色特征及成长路径探析[J].世纪桥,2024,(08):65-67.

金红霞.当代大学生职业发展的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13):148.

李芳扬.精细化工作下提升辅导员职业能力研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7,30(22):78-80.

邱伟光.提高育人能力是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关键[J].思想·理论·教育,2005,(05):9-13.

舒叔宝.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

张媚.体育院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研究[D].西安体育学院,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