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核心力量训练在高中体育生教学中的运用

作者

马克圣

保定市徐水区巩固庄中学 河北保定 072500

引言:体育教学作为“体育”在高中教育领域落实的重要载体,如何实现对学生核心力量的有效训练已成为高中体育教师需深入思考探究的重要课题。核心力量训练是学生发展与能力提升的重要推动力量,其对提升学生身体素质,发展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有着重要价值与效用。基于此,本文将围绕核心力量相关概述、其在高中体育生训练中的重要价值与注意事项展开论述,并探讨核心力量训练的运用策略,以期提升学生体育锻炼热情,增强核心力量训练实际成效。

1 核心力量训练的概念与重要性

核心力量训练是指针对人体核心区域(包括腹部、背部、骨盆及髋部等肌群)进行的稳定性与力量训练。核心肌群作为连接上肢与下肢的枢纽,其功能强弱直接影响身体的平衡性、协调性及爆发力。在高中体育教学中,核心力量训练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运动表现,还能减少运动中的损伤风险,尤其对正处于生长发育关键期的高中生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核心力量训练通常包含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核心稳定性训练;二是核心专门性力量训练。针对核心稳定性训练来说,其涵盖以下几个方面的训练:一是静态性训练以及动态稳定性训练;二是关节保护性训练。从客观的角度出发来看,该训练作为核心专门训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属于核心力量训练的入门,所以只有让核心稳定性训练处于持续提高的状态下,才可以根据技术需求强化核心专门性训练。

2 核心力量训练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2.1 强化训练指导,提升训练实际成效

教师的专业指导在整个核心力量训练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首先,教师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能够准确判断每个动作的标准程度,并及时纠正错误姿势,防止因操作不当而引发的安全隐患。其次,针对某些难度较高的动作,教师应该采用分解示范的方法,即先展示完整流程,再逐一分解步骤,确保每位学生都能清晰理解并模仿到位。最后,教师还应善于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辅助教学,如录制视频教程供学生课后复习使用,或者借助智能穿戴设备实时监测学生的运动数据,以便根据反馈信息适时调整训练方案,进一步提高训练效果。

2.2 彰显主体地位,激活自主训练意识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核心力量训练的过程,必须尊重他们的主体地位,激发内在动力。为此,教师可以通过设置明确的目标体系,如每周设定一个小目标,每月达成一个大目标,以此激励学生不断超越自我。同时,还可以建立竞争机制,比如组织小型比赛或评选“进步之星”,让学生在相互比较中找到差距,产生追赶的动力。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如何自我评估训练成果,学会记录自己的成长轨迹,从中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进而形成持久稳定的训练习惯。

2.3 丰富训练内容,调动学生训练兴趣

单调乏味的训练内容往往难以引起学生的长期关注,因此,核心力量训练的内容设计应当注重多样性与趣味性相结合。除了传统的静态保持类动作外,还可以引入动态元素,如结合音乐节奏进行有氧搏击操、瑜伽流派练习等,使整个训练过程充满活力。另外,也可以尝试跨界融合其他领域的内容,例如邀请专业舞蹈老师教授街舞基本步伐,或是与美术课合作开展创意绘画活动,让学生们在享受乐趣的同时达到锻炼目的。

3 根据学生身心特点进行训练

高中阶段的学生,不管是身高还是体重都已经经历了快速生长发育阶段,进入了相对比较缓慢的增长时期。针对高中体育特长生进行核心力量训练,教师需要了解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并针对性采取有效的核心训练措施。一般可以分为稳定状态下的徒手训练和非稳定下的徒手训练两种方式。

稳定状态下的徒手训练方式指的就是在训练过程当中,体育特长生不借助任何器械完成核心训练。这种练习属于初期的核心力量训练阶段,重点是让学生来感受核心肌肉群发力的感觉,以及控制自身肌肉力量的感觉。徒手尽力练习,主要是锻炼深层核心肌肉群,每一个动作保持时间在 30 秒到 60 秒之间,一般三到五个动作为一个组。平板支撑属于非常好的训练手段,练习起来十分灵活,可以适当性的增加训练的难度,利用减少支撑点的个数的方式,调整训练难度。平板支撑配合呼吸,能够更好地锻炼核心运动肌肉群,达到强化核心肌肉的效果的目的。要注意练习时候,需要注意自己的呼吸节奏。非稳定状态下的徒手训练,指的是不同肌肉群的锻炼运动交替进行。通过非稳定状态下徒手训练,能够有效地提升身体神经肌肉的控制能力和兴奋度,并促进更多身体进入群体参与其中进行协同训练。非稳定状态下的徒手训练,可以根据学生实际身体状况进行制定,要求学生首先做好身体重心的支撑,然后再进行四肢运动,强化核心肌肉群力量的同时,让身体重心处于平衡状态。

4 科学合理的选择核心力量训练负荷

在高中体育特长生核心力量训练当中,体育教师需要提前做好准备工作,并在准备工作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让学生参与平板支撑练习。教师需要科学合理的安排好核心力量训练的频次,例如在日常课堂教学当中,可以每周安排一到两次进行核心力量训练,每次课堂的训练时间不能超过 30 分钟。在接下来的体育课堂上,尽量不再安排核心力量训练,帮助学生更快更好的恢复身体的肌肉力量,达到强身健体的效果。教师在核心力量训练课程开展中,需要循序渐进的调整训练的重量和难度,起到强化学生核心力量的效果。例如在篮球项目的基础上加强核心力量训练,可以采用徒手训练和器械训练两种。徒手训练是仰卧起坐、平板支撑和俯卧撑。器械训练是使用杠铃和单双杠等器械,辅助学生强化核心力量的训练。不管是哪种训练方式,在训练过程中都需要注意好训练的频次,避免学生受到身体损伤。

5 减少过度消耗

高中体育特长生日常的体育训练量比较大,会有较大的体力消耗。如果没有科学合理的采用正确的核心力量训练方法,会严重消耗学生的身体能量,给学生的身体带来较大的负担。因此,在核心力量训练过程中,教师要传授给学生正确的训练方法,以稳定学生身体素质为主,减少学生四肢作用力,避免过度消耗。例如在百米训练中,要尽可能的使用支撑腿的最大力量进行助跑,掌握正确的身体姿势和呼吸方式,不断地强化自己的核心力量,并减少不必要的消耗。

结语:

综上所述,高中体育运动训练中力量素质的提升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从多个方面协同推进。通过优化训练内容与方法、提升教师专业素养、营造良好训练环境等策略的综合运用,能够切实提高学生的力量素质。这不仅有助于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取得更好的成绩,更能为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未来,还需持续关注和深入研究力量素质训练,让更多学生在高中体育训练中受益,实现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 刘寅祖 . 高中体育运动训练中核心力量提升策略研究 [J]. 体育世界 ,2023,(10):94-96.

[2] 王 东 清 . 高 中 体 育 训 练 实 效 性 增 强 路 径 研 究 [J]. 中 学 教 学 参考 ,2023,(18):61-63.

[3] 麻艺钟 . 高中体育教学中强化体能训练策略分析 [J]. 冰雪体育创新研究 ,2023,(12):8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