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C 总承包模式下工程造价风险识别与应对策略研究
金杰
浙江省成套招标代理有限公司 310000
引言
在 EPC 总承包模式下,工程造价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风险贯穿于项目的各个阶段,一旦风险爆发,可能导致工程成本超支、项目进度延误等问题,严重影响项目的顺利推进和各方的经济利益。
1 EPC 总承包模式概述
EPC 总承包模式即设计 - 采购 - 施工总承包模式,是指总承包商按照合同约定,对工程项目的设计、采购、施工、试运行等全过程或若干阶段实行承包,并对工程的质量、安全、工期、造价等全面负责。在该模式中,业主只需提出项目的功能需求和目标,总承包商则承担起从项目策划、设计方案制定、材料设备采购到施工组织实施等一系列工作,最终向业主交付符合要求的工程项目。这种模式打破了传统模式中设计、采购、施工相互分离的状态,实现了各环节的有机融合,有利于发挥总承包商的技术优势和管理优势,提高项目的整体效益。
2 EPC 总承包模式下工程造价风险识别
2.1 设计阶段的工程造价风险
设计阶段是 EPC 项目的源头,对工程造价有着根本性的影响,此阶段存在诸多可能导致造价风险的因素。一方面,设计方案的合理性直接关系到后续的施工成本,如果设计方案存在缺陷,如设计标准过高、设计参数不合理等,可能会增加材料的消耗、延长施工时间,从而导致造价上升。例如,在设计过程中,若对建筑结构的荷载计算不准确,可能会使选用的材料强度过高,造成不必要的成本增加。另一方面,设计深度不足也是设计阶段常见的风险,设计图纸不够详细、规范,会导致施工过程中出现大量的设计变更,而设计变更往往伴随着费用的增加。此外,设计与采购、施工环节的衔接不畅也可能引发造价风险,若设计人员对市场上材料设备的价格、性能了解不够,设计出的方案在采购时可能面临价格过高或难以采购的问题,进而影响工程造价。
2.2 采购阶段的工程造价风险
采购阶段是 EPC 项目中资金投入较大的环节,面临着多种可能影响工程造价的风险。材料和设备的价格波动是采购阶段最主要的风险之一,建筑材料市场受宏观经济、供需关系、政策调控等多种因素影响,价格时常发生变化,若在采购过程中材料价格大幅上涨,将直接导致采购成本增加,进而推高工程造价。供应商的选择也存在风险,若选择的供应商信誉不佳、产品质量不合格,可能会出现供货延迟、产品退换等情况,不仅影响施工进度,还可能产生额外的费用,如返工费用、工期延误的赔偿费用等。此外,采购合同的条款不严谨也会带来风险,合同中若对价格调整方式、交货时间、质量标准等约定不明确,在履行过程中容易引发纠纷,增加索赔成本。
2.3 施工阶段的工程造价风险
施工阶段是将设计图纸转化为实际工程的过程,涉及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工程造价风险较为集中。施工工艺和技术的选择会影响工程造价,若采用的施工工艺落后、技术不成熟,可能导致施工效率低下、资源消耗过多,从而增加施工成本。施工进度的控制也至关重要,若施工进度滞后,会延长项目的建设周期,增加人工费用、设备租赁费用等,同时还可能面临业主的工期索赔。工程质量问题是施工阶段的另一大风险,若工程质量不达标,出现返工、修补等情况,将直接产生额外的费用,并且影响项目的交付时间。此外,施工现场的管理水平也会影响工程造价,管理混乱可能导致材料浪费、人员窝工等问题,增加不必要的开支。施工过程中的安全事故也是一大风险,一旦发生安全事故,不仅会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还会导致项目停工整顿,产生高额的事故处理费用和工期延误成本。
3 EPC 总承包模式下工程造价风险应对策略
3.1 设计阶段的风险应对策略
为应对设计阶段的工程造价风险,首先应加强设计前期的调研工作,充分了解业主的功能需求、项目的实际情况以及市场环境等信息,确保设计方案符合项目的实际需求和经济合理性。在设计过程中,引入价值工程理念,对设计方案进行优化,在满足必要功能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成本,例如通过对比不同设计方案的成本和效益,选择性价比最高的方案。同时,提高设计深度,加强设计图纸的审查工作,确保设计图纸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减少后期的设计变更,可建立严格的图纸会审制度,组织设计、施工、采购等各方人员共同参与图纸审查,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此外,加强设计与采购、施工环节的沟通与协作,建立信息共享机制,使设计人员及时了解材料设备的市场价格和施工工艺的实际情况,提高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和经济性,例如在设计阶段邀请采购和施工人员参与方案讨论,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3.2 采购阶段的风险应对策略
针对采购阶段的工程造价风险,应建立完善的材料和设备价格监测机制,密切关注市场价格波动情况,对价格走势进行合理预测,在合适的时机进行采购,例如当材料价格处于低位时,适当增加采购量,以降低成本。在供应商选择方面,应制定严格的供应商准入标准和评估体系,对供应商的信誉、产品质量、价格、供货能力等进行全面评估,选择优质的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以确保材料和设备的供应稳定和质量可靠。同时,加强采购合同的管理,在签订合同前仔细审核合同条款,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价格调整方式、交货时间、质量标准等内容,避免合同纠纷的发生,可聘请专业的法律人员参与合同的起草和审核工作。此外,合理制定采购计划,根据施工进度和材料需求,准确计算采购数量和时间,避免库存积压和供应短缺,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例如利用信息化管理系统对采购计划进行动态管理,及时调整采购方案。
3.3 施工阶段的风险应对策略
为有效应对施工阶段的工程造价风险,应加强施工组织设计的优化,选择先进、合理的施工工艺和技术,提高施工效率,减少资源消耗,例如引入新型的施工机械和技术,缩短施工时间,降低人工成本。加强施工进度管理,制定详细的施工进度计划,并严格按照计划执行,定期对施工进度进行检查和调整,确保项目按时完成,可采用网络计划技术对施工进度进行动态控制,及时发现进度偏差并采取纠偏措施。注重工程质量管理,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加强对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和规范要求施工,减少质量问题带来的返工和修补费用,例如加强对原材料和构配件的检验,对每道施工工序进行质量验收。同时,加强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制定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和培训,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降低安全事故带来的损失。
4 结语
本文从多阶段识别了 EPC 总承包模式下的造价风险,并给出应对策略。虽存在不足,但为该模式下的造价风险管理提供了思路。未来可结合实践完善风险清单与策略,助力项目顺利推进。
参考文献
[1] 易贵彪 , 肖惠 .EPC 总承包模式下水利工程造价管理风险防范及预防策略 [J]. 水利技术监督 ,2025,(08):96-98+175.
[2] 陶园 .EPC 总承包模式下水利工程造价管理风险 [J]. 大众标准化 ,2025,(11):79-81.
[3] 郭敬敬 , 马晓敬 , 王世宝 .EPC 总承包模式下水利工程造价管理风险分析 [J]. 山东水利 ,2024,(04):60-62.
作者简介:金杰,性别:男,民族:汉, 籍贯:浙江, 学位:学士, 职位:造价师,职称:助理工程师, 研究方向:工程造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