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式学习驱动下的《与朱元思书》深度学习实践
张琳娜
惠州市第八中学 516000
一、引言
《与朱元思书》是一篇自读课文。在教学上,如按传统模式逐字逐句精讲,既枯燥乏味,又导致知识割裂;在学生学习上,自学文言文对他们而言,既困难,又缺乏学习框架和现实上的知识体系联结,学生不易产生兴趣,也就无从体味文本的写景精妙之处了。
项目式学习作为一种构建性的教学方式,强调要在真实情境中,通过合作形式自主探究文本,并强调结果性的输出。将其运用于《与朱元思书》的教学,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帮助学生在活动中构建起语文知识体系,并培养起将知识迁移应用于未来的能力。
二、项目框架
关于《与朱元思书》的项目式学习教学实践,将为学生设计情景框架——“富春江文旅”公众号现向中学生征集“古文山水”系列推文。学生将以此为情境,聚焦吴均的《与朱元思书》,深入文本挖掘富春江的山水之美与文化内涵,向“富春江文旅”投稿推文。
在此情境下,学生以小组分工的形式合作,最终成果是完成一篇图文声并茂的公众号推文,并在实践过程中融入对《与朱元思书》重点字词和文本大意的理解,对写景句子的赏析,对揭示作者情感和心境句子的探讨,以及对文本再创作的学习环节。
项目包含一课时的课内入项启动环节、为期一周的课外实践和半课时的成果展示与交流评价环节。
三 、项目式学习的实践流程
(一)课内一课时:项目启动与构建
1.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围绕三部分:一是疏通全文,感知文章大意;二是学生把握景物突出特征并习得写景所用的手法,领会作者寄情山水之乐;三是明确情境下的驱动型任务,组建学习小组,完成小组计划,产出学习成果。
2. 教学过程
关于导入环节,可为学生展示文旅推文范例,创设征稿情境,发动驱动性问题,并引导学生关注推文创作与其他写作的不同之处。与寻常写作相比,推文制作需要注意:一是建立阅读用户的思维,根据受众群体决定语言风格。让未读过《与朱元思书》的人也觉得富春江景致美。二是注意创作内容对读者的价值,要避免把学习后的再创作变成对课文的简单翻译和复述。三是图文声并茂,利用现代技术和现代语言把晦涩的古文以生动的形象转化,尝试联结起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挖掘其深层内涵。
关于文本探究环节,先引导学生结合课下注释和小组互动的形式,疏通文意,同时教师适当点拨,落实好对重难点字词的理解。疏通大意后,再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探究和归纳出文本运用到的写景技巧及本文主旨。此环节为学生的项目课外实践打下基础。
关于项目的发布和组内分工环节,先准确理解成果要求,再根据一定的评价标准,制作图文声并茂的推文。关于学生的组内分工,要求分工精细化,让每个学生有事可做。
(二)为期一周的课外实践
小组采用线上和线下结合的形式,按以下模块去分工和负责:统筹协调师、
文案策划师、美景鉴赏师、声境运营师、视觉设计师。
统筹协调师一方面负责推文进度的监督,是确保项目高效推进的核心团队。另一方面负责整篇推文的排版和编辑整合,需要协调好各模块,确保内容严谨且风格一致。此处锻炼的是学生的领导力、组织协调能力和现代技术的应用能力。
文案策划师负责《与朱元思书》的语言层面。要求翻译准确,为重点字词添加注释。可以设计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推广和普及相关知识,如设计关于词条趣味性注解的闯关任务;也可以从文旅推广视角重新诠释文本,为团队提供文字创意支持。学生要思考如何讲好一个“富春江”的故事,还要撰写承上启下的连接语,使所有人的成果成为一个连贯的整体,而不分散和碎片化。此处锻炼的是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能力和准确表达的能力。
美景鉴赏师负责《与朱元思书》的文学层面。要求精选富春江最富特色的写景句子,从描写视角、动静结合、修辞等手法进行鉴赏;同时负责主旨鉴赏和诗人情感品析。此处锻炼的是学生对文本的赏析能力和写作能力。
声境运营师负责声境创意,带领阅读用户“声”临其境。可朗诵《与朱元思书》的精彩段落,把音频嵌入推文中;也可出镜制作朗诵视频。
视觉设计师负责根据文本意境,以绘画形式为《与朱元思书》配图。可以手绘画扇,也可制作图文并茂的精美书签。
(三)成果展示与评价
关于成果展示环节,组长负责课堂展示完整的推文成果,并让负责不同
模块的成员代表上台进行三分钟讲解,讲解所负责部分的设计理念和创新特色。
关于评价环节,每个模块均设计最佳奖项,教师根据组员的参与度和成果的质量进行综合性评价。
最后,将引导学生反思整个项目过程中的收获和挑战,深化对《与朱元思书》的理解,并总结出自读文言文篇目的学习方法。
(四)结语
本次设计充分体现了自读课文的自读要求和项目式学习的整合性思维。在项
目框架之下,围绕着“为富春江文旅制作有声图文游记”的情境,将文言字词、翻译、赏析和主旨探讨等课内知识串联起来,带领学生真正走进吴均笔下的富春江。其整合思维给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方向,避免知识学习过程的碎片化,同时又最大程度地激发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做到真正的自主阅读和探究合作,提升学生的文言文鉴赏能力、审美素养和创意表达能力,最终达成对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另一方面,该项目设计立足于常规课堂,流程紧凑,角色分明,可行性强,为自读课文的教学和项目化学习的常态化应用提供了可实践的路径。
参考文献
[1] 祁彧 , 张阳 , 秦亮 . 项目式学习 [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2211:238.
[2] 刘伊雯 .“ 三位一体” 视域下部编本初中语文文言文自读 课 文 教 学 建 议 研 究 [D]. 江 汉 大 学 :2024.DOI:10.27800/d.cnki.gjhdx.2024.000525.
[3] 房宝玲 . 初中文言文自读课文教学现状调查研究 [D]. 吉林外国语大学 :2023.DOI:10.27833/d.cnki.gjlhw.2023.000124.
[4] 欧阳鑫君 . 基于项目式学习理论的初中山水游记类文言 文 教 学 研 究 [D]. 淮 北 师 范 大 学 :2024.DOI:10.27699/d.cnki.ghbmt.2024.00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