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混合式学习模式下企业内训师能力提升的策略和路径

作者

黄芳

南京天则健康管理有限公司 210000

混合式学习(BlendedLearning)是一种系统性整合线上与线下教学资源的教育模式,通过技术手段打破时空限制,在提升学习效率的同时兼顾个性化需求。在 5G、人工智能、元宇宙等技术浪潮推动下,混合式学习正在从工具辅助阶段迈向智能生态阶段。

一、混合式学习的内涵与技术驱动趋势

(一)混合式学习的特征

1. 资源融合性

线上部分涵盖数字化工具(如微课、VR/AR 模拟、在线学习平台),线下部分依托场景化实践(如情景模拟、工作坊、导师带教),二者互补形成“学 - 练 - 用”闭环。例如,某航空企业将飞机维修理论微课与VR 设备实操结合,使学员错误率降低 40%[3]

2. 数据驱动性

借助学习管理系统(LMS)追踪学员行为(如视频观看时长、测试得分),利用 AI 算法生成学习画像,动态调整课程难度与路径。某金融企业通过数据监测发现, 85% 的学员在线上完成知识输入后,线下案例分析效率提升2 倍。

3. 灵活适配性

支持“自主学习 + 协作学习”的多元模式,满足不同岗位与个体的需求。例如,制造业针对新员工设计“线上安全规程微课 + 线下 VR高危场景演练”,而对管理层则采用“在线商业沙盘 + 线下战略研讨会”。

(二)技术驱动的发展趋势

1. 技术应用深化

5G 网络:低延迟与高带宽支持实时互动,例如石油行业通过5G+AR 远程指导油田作业,专家可同步标注设备故障点,学员实操响应速度提升 60%[3]。

AI 助教:自然语言处理(NLP)技术实现智能答疑与个性化反馈。某电商平台内训中,AI 助教解答 70% 的常规问题,释放内训师精力用于高阶辅导。

XR 技术(VR/AR/MR):高危行业逐步普及沉浸式培训,如电力企业通过 VR 模拟高压电塔检修,规避真实操作风险,训练时长缩短50%[3]。

2. 微课设计精细化

3-8 分钟的“碎片化知识胶囊”成为主流,结合游戏化元素(如积分、勋章)提升动机。研究显示,采用微课的企业中,学员完课率从58% 提升至 92%[1]。

3. 虚实融合实训

通过“数字孪生”技术搭建虚拟产线,学员在线上调试参数后,线下快速适配真实设备,某车企运用该模式使新员工上岗周期从 3 个月压缩至6 周。

4. 生态化发展

企业开始构建“平台 + 内容 + 服务”一体化生态。例如,某头部科技公司联合高校成立“混合式学习实验室”,开发标准化课程模板与智能分析工具,并向产业链上下游输出解决方案。

二、混合式学习模式下企业内培师面临的挑战

(一)角色转变带来的挑战

在传统的培训模式中,内培师主要扮演着知识传授者的角色。而在混合式学习模式下,内培师的角色需要向学习设计师、学习引导者、技术应用者等多重角色转变。这种角色的转变对於内培师的能力和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许多内培师难以快速适应这种转变。他们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如教学设计理论、数字化工具应用等,这对他们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二)时间和精力投入的挑战

混合式学习模式的教学设计和实施需要内培师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与传统的线下培训相比,内培师需要设计线上学习内容、准备线上互动活动、跟踪学员的线上学习情况、分析学习数据等,这些工作都增加了内培师的工作量。而企业内培师通常还承担着本职工作,时间和精力有限,难以兼顾内培工作和本职工作,导致在混合式学习的设计和实施上投入不足,影响了培训质量。

(三)技术更新迭代带来的挑战

数字化技术在不断更新迭代,新的学习工具和平台层出不穷。这要求企业内培师必须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技术,以适应混合式学习模式的发展需求。然而,对于一些年龄较大、对技术接受能力较弱的内培师来说,跟上技术更新的步伐并非易事。他们可能会因为对新技术的不熟悉而产生抵触情绪,影响数字化工具在混合式学习中的应用效果。

(四)学员需求多样化带来的挑战

在混合式学习模式下,学员可以更加自主地安排学习时间和学习内容,这使得学员的学习需求更加多样化和个性化。不同的学员在学习基础、学习节奏、学习目标等方面存在差异,对内培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内培师需要根据学员的不同需求,设计出更加个性化的学习方案,提供针对性的学习支持。但目前许多内培师缺乏对学员需求的深入了解和分析能力,难以满足学员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三、混合式学习模式下企业内培师能力提升的策略和路径

(一)能力提升核心策略

1. 构建“分层- 递进”培训体系,解决能力断层问题

开展数字化工具速成培训,包括微课制作(如 Camtasia、Premiere)、学习管理系统(LMS)操作、VR/AR 设备调试等,缩短技术应用门槛。融入 ADDIE 模型与 SAM 敏捷迭代方法,培养 OMO(线上线下融合)课程设计能力。强化数据思维,教授学习行为分析工具(如PowerBI)、培训ROI 测算方法,推动从“经验驱动”向“数据驱动”转型。

2. 技术工具深度赋能,破解虚实融合难题

搭建企业级资源库,提供微课模板、VR 场景复用素材、智能助教应答话术库等,降低技术开发成本。例如,某能源企业复用 10 个标准化 VR 高危操作场景,减少内培师 50% 课程开发时间。引入 AI 助教处理重复答疑(如政策解读),内培师聚焦高阶引导(如案例研讨),实现效率与深度平衡。研究显示,AI 分流 60% 常规问题后,内培师线下互动时长增加 40% 。

3. 校企共建实战生态,强化场景落地能力

联合高校或技术供应商开发行业定制化实训平台(如制造业数字孪生生产线、服务业客户模拟系统),解决“学用脱节”问题。引入外部认证,对接行业协会的“混合式培训师”认证标准(如ATD 认证),实现能力评估与行业接轨。

(二)能力提升实施路径

1.“学- 练- 评”闭环路径设计

线上学习平台提供标准化课程(如《混合式教学设计七步法》),结合案例库匹配行业场景。以项目制任务驱动实践,如“2 周内完成一门混合式课程开发并上线试讲”。采用柯氏四级评估模型,重点追踪学员行为改变(如操作规范度)与业务结果(如故障率下降)。

2. 积极实践,积累教学经验

内培师应积极参与混合式学习的教学实践活动,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提升能力。在教学设计过程中,要注重线上线下学习内容的合理分配和有效衔接,设计出符合学员特点和需求的学习方案。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要善于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技巧,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提高教学效果。

3. 加强交流,拓展合作空间

内培师应加强与其他内培师、企业员工以及行业专家的交流与合作,拓展自己的合作空间。可以通过参加内培师交流活动、加入专业社群等方式,与同行分享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心得,学习他人的先进理念和方法。同时,与企业员工保持密切联系,了解他们的学习需求和反馈意见,以便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

【参考文献】

[1] 智能技术支持下的混合式学习模式构建研究 . 叶珊 . 科技资讯 ,2024(23)

[2] 高职院校“混合式学习共同体”教学模式建构与应用 . 孙英倩 . 现代商贸工业 ,2025(10)

[3] 支持“主导 - 主体型”混合式学习的教学设计研究 . 丁蕾 ; 丁玲 . 江苏教育研究 ,2023(11)

[4] 教师混合式学习研究. 贾巍等. 科学出版社

[5] 大规模在线学习动力与质量:社会性知识网络视角 . 王帆 . 科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