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核心素养导向下初中历史学习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路径研究

作者

郭荣

新疆克拉玛依市第三中学834000

前言

初中历史课程作为基础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课程之一,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初中历史教育工作者必须全面解读课标,结合教材积极摸索培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路径,让学生在学习中树立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增强民族认同,提高历史核心素养[1]。

一、挖掘整合内容

在挖掘和整合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成和巩固内容时,历史教师需要基于“两个五”:

1.“五个共同”:各民族共同开拓了祖国的辽阔疆域;各民族共同缔造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共同书写了辉煌的中国历史;各民族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各民族共同培育了伟大的民族精神。

2.“五个相”:各民族血脉相融;各民族信念相同;各民族文化相通;各民族经济相依;各民族情感相亲。

根据“两个五”的实践指引,我们便可挖掘如“各民族共同开拓了祖国的辽阔疆域”相关内容进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整合教学设计。在学习统编版7 年级下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政权并立与民族交融内容时,首先,出示西夏辽北宋并立图、西夏北宋金并立图、西夏金南宋并立图、金蒙古南宋并立图、蒙古南宋并立图、元南宋并立图、元统一全国图,在师生互动中学生运用图示了解当时局势变革的前因后果。之后,学生合作探究问题“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政权的特点,图示反映了什么历史发展趋势,说明什么?最后,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老师总结:辽宋夏金时期,诸政权间的“战”与“和”都是在认同“天下一体”的前提下展开的内聚性活动,“战”是统一之战,“和”是“兄弟”、“君臣”、“甥舅”之和。这一时期的战与和,有效地强化了中原、北方、东北、西北、西南各地区域的联结,共筑大“中国”版图,从“各民族共同开拓了祖国的辽阔疆域”视角培养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二、创新培育路径

当今是一个数字化、多元化的时代,这就决定了核心素养导向下初中历史学习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路径要注重互动性、体验性、创新性。因此,在挖掘整合内容完成的基础上,在教学设计中采用跨学科融合、AI 技术应用等突破路径,以丰富的形式激发学生在沉浸式参与中深化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历史发展趋势”的理解,真正实现从知识接受到情感认同、价值内化的递进,助力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养实为当下之必需[2]。

如根据“两个五”中“各民族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各民族共同培育了伟大的民族精神”的实践指引,在学习统编版 7 年级下活动课《我国传统节日的起源与传承》时,采用了跨学科融合教学方式。教学活动中学生分为“探源组”、“体验组”、“传承组”三组,分别展示了各组的前期学习成果。探源组的同学通过阅读书刊及上网查阅资料引经据典追溯节日历史,认识到端午节其起源与古代百越民族的龙图腾祭祀相关,后融入纪念屈原的中原文化传说。在传播中,各民族结合自身特色发展出多样习俗:藏族过端午有“采花节”,用花草祈福;傣族将龙舟竞渡与泼水节元素结合……让节日成为多民族共享的文化符号。体验组的同学通过投壶体验活动、品尝节日美食青团等方式感受传统节日韵味,体悟到各民族文化生活相互借鉴与共享,是“多元一体”的生动体现。传承组的同学通过排演剧本《屈原投江》和调查问卷、数据分析等方式传递各民族共有的节日情感与传承担当。活动多角度、多形式、鲜活地展示传统节日魅力的同时,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也得到了培育。

三、优化素养评价体系

教学活动是否做到了“认知—情感—行动”的深层转化,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真正落地生根,优化素养评价体系必不可少,我们可以做如下尝试:

1.嵌入“共同体维度”的评价指标 :在历史核心素养评价中,增加共同体维度,如:能否从“各民族共同书写了辉煌”角度分析历史事件(如分析唐朝繁盛原因)。

2.设计情境化评价任务:用具体任务检验学生对共同体意识的理解与践行,如:让学生分组撰写“某一历史时期各民族协作故事”(如抗日战争胜利),评价围绕是否准确运用史料,是否围绕“共担、共荣”的主题。

3.采用过程性评价及多元反馈:

(1)学生自评:查阅资料、课堂讨论、课堂展示投入+对民族交融史实理解及情感共鸣等。

(2)学生互评:查阅资料、课堂讨论、课堂展示投入+合作中对多元文化的包容度等。

结论

核心素养导向下初中历史学习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育任重而道远,我们教师必须在研读课标、教材及《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的基础上,深入理解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基本概念,基于概念的实践指导去挖掘整合教学内容,紧跟时代地创新培育路径和优化素养评价体系,真正通过教学做到“认知—情感—行动”的深层转化,让核心素养导向下初中历史学习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真正落地生根。

参考文献

[1]马晓瑞. 初中历史教学渗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策略研究[J].宁夏教育,2025,(03):19-2

[2]姚怡超.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中学历史课程教学的实施探索[J].基础教育研究,2024,(22):8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