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地理跨学科教学的有效应用策略
李猛
泗阳致远中学 江苏省宿迁市 223700
前言:
随着新高考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地理学科的教学目标从知识记忆转向素养培育,强调学生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的综合发展。探索地理跨学科教学的有效策略,需从课程设计、资源整合、教师协作和学生认知引导四方面系统突破。本篇文章将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经历展开分析,希望能够为一线地理教师们提供一些参考。
一、以“地理+历史”双线叙事重构区域认知
从以往教学经验来看,传统地理课多以自然要素分析为主,忽视了人文历史脉络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在“长江流域开发”主题课中,教师可以设计“时空对话”任务,先让学生在GIS 地图上标注不同历史时期长江沿岸城市如三国时期的江陵、唐宋时期的扬州、近代的重庆等城市的位置,再结合历史文本如《三国志》《马可·波罗游记》分析城市兴衰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如扬州在隋唐大运河贯通后繁荣,近代海运兴起后衰落,让学生体会交通方式的改变对区域经济格局的改变。
教师实践需注意三点:其一,选择历史素材要围绕地理核心概念,用“茶马古道”案例体现地形对贸易路线的影响,把历史事件里的地理要素变成教学素材;其二,设计对比表格,让学生横向比较不同朝代长江流域的农业类型,比如都江堰和三峡工程的灌溉差异,人口迁移,比如安史之乱后的南方移民,生态变化,比如围湖造田对鄱阳湖的影响,借助结构化工具促进知识整合;其三,开展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分别扮演历史地理学家,水利工程师和当代环保者,从不同角度提出流域开发方案,在情境模拟中加深对“人地关系”的认识。这种双线叙事不仅加深了学生在区域认知中对自然与人文要素关联的认知,还培养了学生历史思维与地理实践力的融合能力,积极采用这种教学方法,能帮助学生们减轻学习压力,使学生更好的理解高中阶段的地理知识,同时也能够帮助学生在学习历史等其他学科时,提供一点交叉视角,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能力。
二、基于“地理+数学”量化分析培养综合思维
地理现象的解释往往依靠定性描述,数学工具的引入能够使分析更严谨,于“城市热岛效应”实验课中,教师可设计“数据驱动探究”的流程,指导学生使用红外测温仪测量校园内不同地表水泥地、草坪、树林的温度,记录每小时数据,引入数学中的“温差梯度”概念,让学生计算不同时段热岛强度变化率,将物理测量转化为数学表达,结合风速、云量等气象数据,用散点图分析热岛效应与城市下垫面性质相关性,借助可视化工具呈现地理规律。
教师要从实践上突破两个难点,一个是简化数学模型,避免复杂的数学公式让学生认知超载,比如把多元回归分析换成“温度差值=城市中心温度-郊区温度”,关注主要变量;另一个是设置分层任务,基础组学生只需要做数据采集和简单对比,进阶组学生需要解释“为什么夜间热岛效应更明显”,因为城市建筑蓄热且人类不断放热,挑战组学生可以尝试用线性方程预测未来 30 年热岛强度变化,满足不同认知水平学生需求,通过数学量化,学生可以更直观地认识到“下垫面性质改变—地表能量交换变化—局地气候差异”的因果链条,从感性认知上升到理性分析。
三、通过“地理+生物”生态模拟强化实践探究
地理实践力培养要冲破教室限制,生物学科的生态知识可给予理论支持[2]。在“校园湿地生态系统”观察课上,教师可形成“观察-实验-反思”三阶任务。第一阶段,学生分组记录湿地植物种类如芦苇、菖蒲,动物行为如青蛙捕食、蜻蜓点水,水质指标如pH 值、溶解氧,创建生态要素清单,第二阶段,设计对照实验,像“移除部分芦苇后,昆虫种类是否会下降”,验证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能量流动,通过干预实验表现生态联系,第三阶段,联系生物链知识,探讨“若引进外来物种如福寿螺可能会造成的生态失衡”,并给出湿地保护计划,培育问题解决能力。
教师要在操作中加强三个细节:第一,给予生物观察工具包,放大镜,标本盒,水质检测试纸,减小技术难度,让学生专心观察而不是摆弄工具;第二,促使学生用“食物网”图示来梳理湿地生物联系,而不是死记硬背物种名称,借助可视化工具形成生态认识架构;第三,通过“生态日记”形式,让学生持续记载湿地季节变动,像春季候鸟迁徙,夏季藻类爆发之类的,养成长久观察的习惯,这种跨学科操作不但让学生领悟湿地生态体系的构造功效,而且推动他们从“地理空间分布”和“生物相互作用”两个视角来体会生态问题的复杂性,培育起真正的“地理+生物”综合思维。
总结:
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地理跨学科教学的有效实施需以“问题导向”为核心,通过真实情境任务驱动多学科知识整合,教师应建立跨学科协作机制,利用信息技术搭建资源共享平台,开发兼具地理学科特色与多学科交叉的校本课程,地理跨学科教学需进一步强化社会资源的整合,如联合科研机构开展实地考察,借助GIS 技术模拟地理现象,以实践创新推动教学范式转型,最终实现从“知识传授”到“素养培育”的跨越。
参考文献:
[1]罗燕.跨学科融合策略在高中地理教学创新中的应用与实践[J].当代教研论丛,2025(04):48-51.
[2]张云.跨学科融合视野下的高中地理教学实践探索[J].求知导刊,2025(18):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