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立德树人 以美育人

作者

刘宗旭

四川省绵竹市玉泉学校 四川省德阳市 618219

2022 年颁布的《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标志着我国美术教育迈入核心素养培养的新时代。新课标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以美育人”为核心理念,强调通过美术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文化理解、艺术表现和创意实践能力。结合自己美术课堂教学实践和对新课标的理解,从教材编写原则、内容形式及教学实践三方面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教材编写原则

本套教材的编写体现了艺术课程的性质、价值、基本理念、课程目标以及课程内容,始终以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价值取向为引领,有机融入党的二十大精神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始终坚持核心素养的理念,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文化理解为出发点,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创设问题情境,融入了新时代一线美术教学成果,力求做到指导思想新、结构框架新、学习内容新和呈现方式新几个方面,尤其注重理论和技法的融合、课标与实践的融合、美术与其他学科的融合、美术与美育的融合,充分体现人美版美术教材的思想性、科学性、时代性、系统性、适宜性、可操作性等特点。

二、教材编写内容形式

相比上一版美术教材,新教材在强调知识的条理性和系统性的同时,更加重视核心素养的培养

(一)主题内容文化先进性

整套教材从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知水平出发,有机融入二十大精神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历史纵深、全球视野、政治意识、使命担当等方面确立遴选作品的原则,坚持以体现中国精神和文化自信的图像润泽学生心灵。如一、七年级均有关于中国传统工艺的单元或课题,(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火红中国年》、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古韵悠长》)注重各学段之间工艺学习的衔接和递进,让学生能够真正成为传统工艺的传承人。领悟美术对个人发展、社会进步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独特作用。

(二)设置主题式结构,围绕大观念构建单元

本套教材以单元式来构建内容,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激发想象力、创造力,提高实践技能。每个单元均围绕一个大的主题展开,每课的小主题之间紧密关联,或逐步推进,或相互衔接,以单元结构形成教材的整体性。各单元中,各课均围绕单元情境、大观念和若干基本问题推进,各课学习都对完成本单元的情境任务起到推动作用。

(三)以问题意识和任务驱动构建探究式的学习方式

教材编写重视运用美术学科知识与技能解决在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强调在情境中贯穿问题意识和探究式的学习方式,以基本问题为引领,以真实情境为牵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关键品格和必备能力的养成。这是教材修订的重要变化,也是本套教材的主要特色。

(四)按照课标要求落实评价方式

本套教材每单元设有评价表,教学参考用书每单元、每课增加了学生自评、互评、师评等多种评价方式,引导学生从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学习成果等方面检验自己各阶段的学习,培养不断反思和总结的学习习惯和能力。在自测与评价中,教参不仅重视学生美术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程度,更关注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以及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

三、教学实践

美术教材是美术课程内容的重要载体,本套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材充分体现出核心素养时代美术课程的特点。这一转变不仅是课程目标的升级,更是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的系统性革新。

(一)教学目标的转型

三维目标:侧重单一维度目标,如“学生掌握水墨画技法,完成一幅竹子画作”。

核心素养:目标需指向综合能力,如“通过观察竹子形态,分析其文化象征意义,运用写意技法创作表达个人情感,并反思传统艺术在当代的价值”。

应对策略:将三维目标整合为素养导向目标,明确每节课要培养的具体素养(如审美判断、创意实践)。

(二)教学内容的转型

三维目标:内容以知识点和技法训练为主,如“各种各样的形”“点、线、面”。

核心素养:内容需融入真实情境与跨学科主题,强调艺术与生活、社会的联系。

示例:《调皮多变的点》(融合自然、生活,分析点的具象与抽象与艺术作品文化内涵)。

(三)教学方法的转型

三维目标:以教师示范、学生模仿为主,注重技法训练的规范性。

核心素养:倡导任务驱动、跨学科融合,鼓励学生在实践中发展综合能

应对策略:结合其它学科设计综合性任务;设计真实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中发展素养。

示例:《古建新生》,要求学生调研需求、设计方案、制作展示。

(四)学习模式的转型

三维目标:“知道(K)、能做(D)、理解(U)”学习模式,该教学模式是基于小学美术三维目标,旨在通过系统的教学活动,让学生逐步掌握美术知识和技能,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同时深入理解美术作品背后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

核心素养:“尝试(T)、知道(K)、能做(D)、理解(U)”学习模式,该学习模式旨在通过引导学生主动尝试、获取知识、培养技能以及深入理解,全面提升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使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不仅掌握技能,更能培养创新思维、审美能力和文化理解。

应对策略:

TKDU 学习模式通过“尝试”前置,重构了美术学习流程,使知识、技能与理解自然融合于实践过程。

示例:每课第一环节设置了学习情境与问题思考

(五)评价方式的转型

三维目标:评价以作品结果为主,标准单一(如“画面是否完整”“色彩是否协调” )

核心素养:评价需关注过程性表现与综合能力,强调思维发展与文化理解。

应对策略:多元化评价工具。

(六)教师角色的转型

三维目标: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与技能的示范者。

核心素养:教师需成为学习的引导者、资源整合者与学习共同体的组织者。

应对策略:

从“教”到“学”,设计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利用数字工具(如AI、社会资源(美术馆、博物馆)拓展学习空间。鼓励学生合作、分享,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总之,从三维目标到核心素养的转变,本质是从“教知识”到“育能力”的升级。教师需要以美术核心素养为导向重构教学目标,将知识技能融入真实情境。这一转变虽充满挑战,但也将让美术课堂焕发新的生命力,真正实现“以美育人”的教育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