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一体化平台驱动下云端联盟的小学音乐教学协作模式与优化研究

作者

周莲 李雪芹

四川省攀枝花市东区南山实验学校中学部

一、引言

小学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创造力具有关键作用。然而,当前小学音乐教学存在资源分布不均、优质师资集中、校际交流不足等问题,导致不同区域、不同学校的教学质量差距显著。随着教育信息化 2.0 时代的到来,一体化平台凭借数据整合、资源共享功能,与云端联盟形成的跨校协作网络相结合,为打破教学壁垒、实现协同发展提供了可能。这种新型协作模式通过整合课程资源、联动师资力量、创新教学形式,能够有效弥补传统教学的短板。因此,研究一体化平台驱动下云端联盟的小学音乐教学协作模式,对推动音乐教育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一体化平台驱动下云端联盟的小学音乐教学协作模式构成

(一)资源共享模块

一体化平台构建云端资源库,整合优质音乐课程素材,包括数字化乐谱、名家演奏视频、互动式乐理课件等,覆盖小学 1-6 年级教材内容。通过标签化分类(如按 “唱歌”“欣赏”“创作” 模块),实现资源精准检索,教师可根据教学需求一键获取并二次编辑。云端联盟校际间开通资源上传通道,每所学校年均贡献不少于 20 份特色资源(如地方民歌改编教案、校本课程音频),形成动态更新的共享池,资源覆盖率较传统模式提升 60% 以上。

(二)师资协同模块

依托平台建立跨校师资协作网络,实行 “1+N” 帮扶机制:1 所优质校的骨干音乐教师对接 N所薄弱校教师,通过在线备课室开展联合备课(每周不少于 1 次),利用视频会议系统同步教研。平台设置 “名师课堂” 板块,定期直播优质课例(每月 2-3 节),课后开放在线评课功能,实现教学经验即时交流。此外,组建跨校课题研究小组,围绕 “核心素养下的音乐活动设计” 等主题开展协作研究,年均产出联合教研成果不少于 5 项。

(三)教学互动模块

平台支持线上线下融合的教学互动形式:课前通过云端推送预习任务(如聆听歌曲片段、完成简易节奏练习),学生在个人终端提交反馈;课中利用互动白板实现多校同步授课,通过实时投票、连麦演唱等功能增强参与感;课后布置个性化作业(如录制演唱视频、创作简单旋律),教师通过平台批改并生成分析报告。云端联盟还定期组织跨校音乐活动(如线上合唱比赛、虚拟音乐会),打破班级与校际界限,参与学生覆盖率达 80% 以上。

三、小学音乐教学协作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平台功能与教学需求适配不足

部分一体化平台侧重资源存储,缺乏针对性的音乐教学工具(如在线编曲软件、音频剪辑功能),导致教师需在多个系统间切换,操作效率降低 30% 以上。资源推送算法简单,多基于 “热门程度”而非教学进度,使 60% 的教师认为获取的素材与当前课时匹配度不足 50‰ 。

(二)校际协作深度与参与度不均

云端联盟内存在 “核心校主导、薄弱校被动” 的现象, 80% 的资源贡献与活动策划来自优质校

薄弱校参与主动性不足。联合备课常因教师时间冲突难以常态化开展,实际参与率仅为计划的 50% 60% ,且讨论多停留在 “流程分享” 层面,缺乏对教学难点的深度研讨。

(三)评价体系缺乏协同导向

现有评价多关注单校教学成果,未设置联盟协作指标(如资源共享数量、跨校教研贡献度),导致部分学校将协作视为 “额外负担”。学生评价侧重技能达标(如歌曲演唱准确度),对跨校合作中表现的团队协作、创意表达等素养缺乏考量,与核心素养培养目标脱节。

四、小学音乐教学协作模式的优化策略

(一)迭代平台功能,增强教学适配性

开发音乐学科专属工具模块,集成在线五线谱编辑、旋律创作助手、多轨录音等功能,支持教师在平台内完成 “备课 - 授课 - 作业” 全流程。优化资源推荐算法,结合教材版本、教学进度、学生学情生成个性化资源包,匹配准确率提升至 80% 以上。建立用户反馈通道,每季度收集教师需求并更新功能,确保平台与教学实践同步迭代。

(二)构建激励机制,深化校际协作

设立联盟协作积分制度,将资源贡献、跨校授课、联合教研等纳入积分体系,与评优评先挂钩,激发薄弱校参与动力。推行 “轮值主持” 制,由各校按月轮流策划教研活动,主题需聚焦联盟共性问题(如低年级节奏教学策略),并设置 “协作成果展示课”,强化集体成就感。

(三)完善协同评价体系

增设联盟协作维度评价指标,包括校际资源共享率(目标 270% )、联合备课出勤率(目标≥85%)、跨校活动参与度(目标≥80%)等,定期发布联盟协作质量报告。优化学生评价,在音乐素养测评中加入 “跨校合作表现”(如合唱配合度、集体创作贡献),权重不低于 20% ,引导教学关注协同能力培养。

五、结论

一体化平台驱动下的云端联盟为小学音乐教学协作提供了资源共享、师资联动、跨校互动的创新模式,通过资源共享、师资协同、教学互动、评价反馈四大模块,有效促进了教育资源均衡化与教学质量提升。当前存在的平台适配不足、协作深度不够、评价体系不完善等问题,可通过功能迭代、激励机制构建、评价优化、技术与培训保障等策略解决。

未来,随着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技术的融入,协作模式将向 “个性化资源推送”“虚拟场景协同创作” 等方向升级。只有持续以教学需求为核心,推动技术、资源、人力的深度融合,才能充分发挥一体化平台与云端联盟的优势,让小学音乐教育在协作中实现优质、均衡、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周俐利. 互动式教学在小学班级合唱的应用研究——以光谷第五小学为例[D]. 重庆:西南大学,2024.

[2] 罗显敦. 数字时代小学音乐课堂互动模式探索与信息技术应用[J]. 孩子,2024(30):136-138.

[3] 尤菊珠. 运用信息技术,优化音乐课堂教学[J]. 文理导航(下旬),2014(9):98-98. DOI:10.3969/j.issn.2095-3879(x).2014.09.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