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病死畜禽无害化资源化处置技术研究

作者

吴昊彤 邵海旭

鸡东县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大队 黑龙江鸡西 158200,鸡西市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 黑龙江鸡西 158100

我国畜禽养殖规模庞大,但在畜禽养殖过程中,病死畜禽的产生不可避免。若病死畜禽得不到妥善处置,不仅会对生态环境造成污染,还可能传播疫病,威胁公共卫生安全。同时,病死畜禽中蕴含着丰富的蛋白质、矿物质等资源,实现其无害化资源化处置,将变废为宝,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因此,深入研究病死畜禽无害化资源化处置技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无害化处置技术

1、焚烧法

焚烧法是一种较为彻底的无害化处理方式。在部分规模化养殖场及无害化处理中心采用专业的焚烧炉进行焚烧。例如,大型养猪场配备的焚烧炉,采用高温热解技术,炉内温度可达 850-1100C 在此高温下,病死畜禽能够迅速被焚毁,病原体被彻底杀灭。该焚烧炉具有自动进料系统,可将病死猪自动输送至炉内,减少人工操作带来的感染风险。同时,配备了先进的尾气处理装置,通过喷淋、吸附等工艺,对焚烧产生的有害气体如二噁英、二氧化硫等进行净化处理,使其排放符合国家环保标准。

2、深埋法

深埋法在一些偏远农村地区或小型养殖场仍有应用。选择地势高、干燥、远离居民区、水源地及畜禽养殖区的地点进行深埋。以农村散养户为例,当出现病死畜禽时,会在距离村庄1.5 公里外的山坡上挖掘深埋坑。坑深一般达到2 米以上,底部铺设 10 厘米厚的生石灰。将病死畜禽放入坑中后,再在上面覆盖一层 10 厘米厚的生石灰,然后用土填埋并夯实。通过生石灰的消毒作用以及土壤的自然净化,可有效防止病原体扩散。但深埋法存在一定局限性,如可能污染土壤和地下水,且处理效果受土壤条件等因素影响较大。

3、化制法

化制法分为干化法和湿化法。在大型无害化处理厂多采用湿化法。以无害化处理厂为例,其湿化设备利用高压饱和蒸汽,直接与畜尸组织接触。当蒸汽遇到畜尸凝结为水时,释放大量热能,使油脂溶化和蛋白质凝固,同时高温高压可将细菌体完全杀灭。该设备处理病死畜禽的温度可达 135C ,压力为 0.3MPa ,处理时间约为 1.5 小时。经处理后,病死畜禽转化为肉骨粉和油脂,实现了无害化与资源化的双重目标。干化法则是利用高压饱和蒸汽通过设备夹层对畜尸组织加热灭菌,过程中蒸汽不直接与畜尸接触,可减少废水产生。如处理中心采用干化法,设备处理能力为每天 5 吨,废水产生量较湿化法减少约 30% ,且在后续烘干过程中节省时间,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

4、生物处理法

生物处理法主要是利用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对病死畜禽进行处理。在一些地区采用堆肥发酵的方式。构建专门的发酵池,将病死畜禽与锯末、秸秆等有机物混合,添加特定的微生物菌剂。以齐齐哈尔某养殖场的发酵池为例,发酵池体积为50 立方米,在适宜的温度( 50–65C )和湿度( 50%-60% )条件下,微生物迅速繁殖,对病死畜禽进行分解。经过4-6 周的发酵,病死畜禽被转化为有机肥料,实现了无害化和资源化。此外,还有一些地区利用昆虫处理病死畜禽,如黑水虻。黑水虻幼虫能够以病死畜禽为食,在生长过程中将其转化为自身生物质,经过处理后,黑水虻幼虫可作为优质蛋白饲料原料,剩余残渣也可作为有机肥料,处理过程环保且高效[1]。

二、资源化处置技术

1、生产有机肥料

通过化制、生物处理等无害化处理后的产物可进一步加工为有机肥料。如无害化处理厂生产的肉骨粉,富含氮、磷、钾等营养元素,经过粉碎、混合、造粒等工艺,制成有机复合肥。经检测,该有机复合肥中氮含量为 8% ,磷含量为 6% ,钾含量为 5% ,有机质含量达到 45‰ 在农业生产中应用效果显著,以种植玉米为例,使用该有机肥料的农田较使用普通化肥的农田,玉米产量提高了8%左右,且玉米品质得到改善,籽粒饱满,蛋白质含量有所提升。同时,有机肥料的使用还能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肥力,减少化肥对土壤和环境的污染。

2、制备动物蛋白饲料

在严格确保无害化的前提下,处理后的肉骨粉等可作为动物蛋白饲料原料。但需注意的是,要遵循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防止动物疫病的传播。例如,在饲料加工厂,从经过严格检验的无害化处理厂采购肉骨粉,经过再次高温灭菌、粉碎等处理后,将其按照一定比例添加到畜禽饲料中。经实验,在猪饲料中添加适量的这种肉骨粉,猪的生长速度和饲料转化率均有一定提高,且未出现因使用该原料而引发的健康问题。但目前对于动物蛋白饲料原料的使用仍存在争议,需进一步加强监管和研究,确保其安全性和有效性。

3、提取工业油脂

病死畜禽中的油脂经分离提取后可用于工业生产。如企业从无害化处理后的产物中提取油脂,经过精炼、酯化等工艺,将其转化为生物柴油、润滑油等工业用油。经检测,该企业生产的生物柴油各项指标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燃烧性能良好,可部分替代传统柴油,减少对石油资源的依赖。同时,润滑油产品也具有良好的润滑性能和稳定性,可应用于机械设备的润滑。通过提取工业油脂,实现了资源的高效利用,减少了废弃物的排放,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2]。

三、存在的问题

1、技术应用存在局限性

虽然高温生物降解技术和化制烘干技术已得到一定应用,但部分技术设备仍存在能耗较高、处理效率有待提升的问题。例如,一些小型无害化处理中心的高温生物降解设备,由于技术参数不够优化,导致降解时间较长,能源消耗较大,增加了处理成本。同时,焚烧技术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尚未得到完全解决,相关环保处理设施的配套和运行成本较高,限制了其广泛应用。

2、收集运输体系不完善

地区地域辽阔,部分偏远农村地区交通不便,病死畜禽收集点设置不足,导致一些养殖户难以将病死畜禽及时送到收集点。此外,病死畜禽在收集运输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循相关卫生标准,配备专业的冷藏运输车辆和防护设备,这使得收集运输成本大幅增加。

3、养殖户参与度不高

部分养殖户对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存在侥幸心理,认为随意丢弃或自行处理不会造成严重后果。同时,一些养殖户担心无害化处理会给自己带来经济损失,因为将病死畜禽交给处理中心后无法获得经济补偿。此外,宣传教育工作不到位,使得部分养殖户对无害化处理技术和相关政策了解不够,影响了他们参与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的积极性。

4、政策支持和监管力度不足

虽然地区出台了一系列关于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的政策法规,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政策支持力度有待加强。例如,对无害化处理企业的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政策不够完善,企业的运营成本较高,盈利能力有限。同时,监管部门对病死畜禽处置过程的监管存在一定漏洞,部分非法贩卖、随意丢弃病死畜禽的行为未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查处,影响了无害化处理工作的顺利开展[3]。

四、结语

病死畜禽无害化资源化处置有一定成效,但仍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通过加强技术研发与创新、完善收集运输体系、提高养殖户参与度、强化政策支持和监管力度等措施,能够有效提升地区病死畜禽无害化资源化处置水平,实现病死畜禽的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促进畜牧业绿色可持续发展,保障生态环境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未来,还需持续关注病死畜禽处置技术的发展动态,不断优化处置体系,推动地区畜牧业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 高晟斌, 刘瀚泽, 韦欣捷, 等.我国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情况调查及资源化利用展望[J]. 中国动物检疫, 2024, 41(11): 72-77.

[2] 王粉琴. 病死畜禽无害化和资源化处置技术[J]. 农业工程技术, 2024, 44(27): 107-108.

[3] 史迎迎. 河南省病死畜禽集中无害化处理场现状调查研究[D]. 河南农业大学, 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