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党员培养融入“ 一站式” 学生社区建设的路径研究
白皓 高妍
沈阳建筑大学 辽宁沈阳 11000
一、研究过程中的主要实施路径
1.1 形成了“ 点-线-面” 构成的组织架构
首先,在学生公寓“ 一站式” 学生社区创设大学生党员自我教育基地,将宿舍楼内合理划分多个网格,大学生党员担任网格长,网格作为学生党员自我教育的基本阵地和最小单元,在寝室就近、就地开展教育实践活动,充分发挥大学生党员的模范和辐射作用;其次,构建“ 党支部的活动系统” ,让学生党员之间形成互通有无、相互补充的联系,从而形成一个高效有序的运行网络;最后,将党建工作延伸到更广泛的范围和领域,包括寝室外部的社区、校内其他组织和活动等,让大学生党员更加积极地参与和推进高校思政育人工作。
1.2 充分发挥骨干效应
注重党建与业务融合,将学生培养、学生干部培养和学生党员发展有机融合,积极发挥支部书记的带头作用。将学院主要领导、组织员编入学生党支部,各自发挥工作岗位的优势和经验,共同参与党员发展培养工作。严格遴选培育发展对象,深入开展谈心谈话、加强学习教育、结合工作和学生活动穿插考核等。
二、研究过程中的主要做法
2.1 丰富学习形式,夯实理论基础
1.着力做好入党积极分子阶段的培养工作。入党积极分子培养阶段时间长且非常重要,关系到党员发展的质量。通过构建入党积极分子“ 四个一” 学习教育活动,深入推进“ 五育并举” 工作。重点针对入党积极分子组织开展“ 党建引领,赋能成长” 专题学习、红色题材电影赏析 、劳动实践、宪法学习等系列活动,有效提升入党积极分子教育培养的含“ 金” 量,在源头上为支部发展党员工作做好重要基础保障。
2.结合理论研究,探索党建协同增效。通过外联内合,加强与学校相关部门、学院党委联动协同,组织支部党员及入党积极分子参观红色教育基地,组成专业知识学习互助小组,开展学业帮扶活动及时解决身边同学学习、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携手“ 学业预警” 学生共同成长成才,与贵州安肯小学助学等活动,通过有效联动,了解支部党员及入党积极分子的状态和表现,探索有效工作机制,推动构建联合培养工作模式。
2.2 突出榜样引领,发挥模范作用
建立党员社区服务站:在学生公寓内的“ 一站式” 学生社区打造党员社区服务站,为大学生党员提供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机会和平台。学生党员按照固定排班时间在服务站内为同学们提供帮助和指导,如学业辅导、就业咨询、心理疏导等,通过参与社区服务活动,增强大学生党员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同时,在学生公寓内建设了“ 一站式” 共享书架,提高同学们的学术交流和互动。书架上分门别类进行书籍的整理,随借随还,有效解决了大学生的纸质阅读需求。设置专门管理学生组织,定时进行书籍整理和读书环境维护,依托共享书架,多次组织研讨“ 一站式” 学生社区的教育管理服务模式,组织师生座谈会聆听大家对“ 一站式” 学生社区管理服务的意见建议。
把握大方向,将讲政治摆在党员发展第一位。支部严格执行“ 三会一课” 制度,先后结合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学习辽宁“ 六地” 红色文化等,将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将理论学习常抓不懈;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展“ 情景互动式党课”学习、参观中国工业博物馆、党课开讲啦等党日活动;结合日常入党材料、思想汇报,对学生党员及入党积极分子开展学习针对性的指导教育;定期对开展谈心谈话,通过系列理论学习和实践教育,努力培养“ 根正苗红” 、符合标准的合格党员。
在志愿服务中成长锻炼。支部积极引导学生党员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先后组织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积极关爱弱势群体儿童,与贵州安肯小学的孩子们开展“ 党员践初心,安心伴成长” 主题党日活动,以“ 浸润式” 艺术形式开展公益微课堂;拍摄辽宁“ 六地” 红色文化情景剧,紧紧围绕重要历史节点和纪念日,组织学生多层次、多角度的开展形式多样的党日活动;开展“ 雷锋精神,传承有我” 志愿服务活动,通过社区服务、关爱孤寡老人、公共区域卫生清扫等活动引领学生党员长久化践行雷锋精神。支部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在志愿服务活动中锤炼不畏困难,有爱互助、团结向上的高尚品德。
建立党员培训体系:在“ 一站式” 学生社区中建立大学生党员培训体系,定期开展党员培训活动,如专题党课、讲座、研讨会等。帮助大学生党员了解党的方针政策、党的基本理论、党的基本路线等,增强他们的政治素质和思想觉悟。
建立了“ 一站式” 学生社区党员先锋岗,充分发挥公寓内大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公寓建立“ 党员先锋岗” ,将其作为基层党务工作的载体,为学生党员开展活动开辟新领域,建立学生党员网格化管理体系,对学生宿舍分区管理,党员负责制,即一名党员负责一个宿舍区域,党员在自己负责的区域内定期走访,收集同学们对学习党政工作及其他各项工作的建议和意见,了解广大同学的近期生活及学习情况和最新思想动态,如有问题,及时反馈,将各项冲突及矛盾发现在一线、化解在基层。
三、主要成效和经验
3.1 使学生党员基础力量得到持续发挥
党员寝室挂牌亮身份,参与到社区建设中来,真正发挥一个党员竖起一面旗帜、一个党员肩负一挑重担、一个党员奉献一片热忱、一个党员带动一间寝室、一间寝室带动一层宿舍、一层宿舍带动一幢公寓、一幢公寓带动一片社区的作用。
3.2 打造“ 共享书架” ,烘托公寓红色氛围
通过文化建设活动,把社区空间打造成全方位浸润式育人的重要载体,将党建、团建及德智体美劳各元素全面融入其中,发挥环境育人作用。发挥走廊文化承载的思想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行为规范养成等“ 思政” 功能。
通过建立和完善学生社区党员管理机制、加强社区文化建设、创新教育方式和手段等措施,能够更好地培养大学生党员的思想政治素质、道德品质和人文素养。希望本课题的研究有利于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发展和创新,提高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更多的思路和方法。
基金项目: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项目:“ 4+N′′ 协同育人模式下大学生党员培养融入“ 一站式” 学生社区建设的路径研究(编号:SZKT2426 )
作者简介:
1.白皓(1990-),女,满族,辽宁辽阳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2.高妍(1982-),女,汉族,人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