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引思”主张下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改革策略研究
吴春红
四川省苍溪中学校 628400
引言:2024 年《国家基础教育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指南》明确指出,教学设计应突出学生主体性、思维导向性和数字资源创新应用,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高中政治学科教学面临着培养学生思辨能力和价值判断力的新要求。因此,探索以“让学引思”为主张的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改革,对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学生由被动接受向主动探究转变,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和国际视野的时代新人具有重要价值。
一、创设开放多元课堂环境,激发学生探究热情
创设开放多元的政治课堂环境是实现“让学引思”教学理念的基础性环节,教师应当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构建民主平等、开放包容的课堂氛围。在教学过程中,可通过布置开放性问题、设置辩论环节、开展小组合作研讨等方式,为学生提供充分表达个人见解的空间和平台,尊重学生的独特视角和多元理解[1]。
例如,在教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哲学与文化》第二单元第五课《寻觅社会的真谛》中“社会历史的发展”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可以设计一节聚焦于“历史发展动力”的开放式探究课,通过创设多维度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历史唯物主义的核心观点。课堂伊始,教师展示三组历史事件图片:英国工业革命、法国大革命和中国改革开放,引入核心问题:“是什么推动了这些重大历史变革?”随后,教师将学生分为四个探究小组,每组从不同理论视角(英雄史观、地理环境决定论、文化决定论、历史唯物主义)出发,分析上述历史事件的发展动力,在小组讨论阶段,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辩证分析,逐步发现各种理论解释的局限性和合理之处;接着教师组织辩论环节,鼓励各组学生从自身视角质疑其他观点,在思想碰撞中,学生逐渐认识到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推动历史发展的科学性;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回归现实,思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的动力问题,将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通过这种开放多元的教学设计,学生不仅掌握了教材知识点,更在探究过程中培养了历史思维和辩证分析能力,实现了从“学”到“思”的深层次转化。
二、设计问题导向教学活动,培养批判思维能力
问题导向的教学活动设计是“让学引思”教学主张的核心策略,教师需精心设计层次分明、梯度递进的问题链,引导学生从感性认识逐步上升到理性思考。在教学活动中,可采用“提问-思考-讨论-反思”的结构化模式,设置具有开放性、挑战性和探究性的核心问题,引导学生质疑常规、挑战权威,对政治现象进行多维度分析和评价[2]。
以高一思想政治必修2《经济与社会》第一单元第一课《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中“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为例,教师可通过“双循环经济发展中的所有制结构变革”这一现实议题,设计问题链导学:首先引导学生分析“我国为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发现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领域的战略作用;其次设置“多种所有制经济协同发展为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调研本地区国企改革和民营经济发展案例,分析不同所有制经济的优势互补关系;最后引发深度思考“如何看待近年来‘国进民退’与‘民进国退’的争论?”,学生通过对垄断行业改革、混合所有制探索等热点问题的辩论,形成对公有制主体地位与非公经济活力并重的辩证认识,从而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分析中国实际问题的批判思维能力。这种基于现实问题的教学活动设计既尊重知识的系统性,又关注社会热点,有效提升了学生对经济理论的理解深度和应用能力。
三、强化教师专业素养提升,优化引思教学能力
教师专业素养是实现“让学引思”教学改革的关键保障,应着力提升教师的学科专业知识和教学设计能力。在教师培养方面,可通过组织定期集体备课、同课异构、教学观摩等形式,促进教师间的经验交流和资源共享,同时建立教师成长共同体,开展教学反思与行动研究,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3]。
在教授高一思想政治必修3《政治与法治》第一单元第二课《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中“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可设计基于混合式学习的教学活动:课前通过云班课平台推送“中国共产党百年为民历程”可视化时间轴,学生在时间轴上标记并简评具有代表性的为民举措;课堂上教师运用数据大屏展示全国“我为群众办实事”项目分布热力图,并通过 AR 技术模拟再现红船精神、长征精神等不同时期党的精神谱系,让学生沉浸式体验党的为民初心;随后组织学生使用平板电脑参与“人民至上”主题协作思维导图绘制,实时汇总学生对“全过程人民民主”“共同富裕”等政策的理解与评价;课后通过班级微信群发起“身边的为民服务”微调研,学生拍摄记录社区党组织为民服务场景,上传至班级数字展板并进行互评互鉴。这种技术赋能的政治课堂教学模式,不仅突破了传统教学的时空限制,更通过多维数据呈现和沉浸式体验,使抽象的党性教育转化为可感知、可体验的认知过程,有效增强了学生对党的人民性认同。
结束语
综上所述,“让学引思”主张下的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在创设开放课堂环境、设计问题导向活动、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和融合现代信息技术等方面协同推进;未来研究应着力构建政治学科核心素养评价体系,深化教学方法与技术的融合创新,探索基于学生真实体验的政治课堂生态建设,从而实现政治教学由知识传授向思维培养的根本转变,助力学生成长为新时代的担当者和建设者。
参考文献:[1]朱雯.“让学引思”主张下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改革策略研究[J].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2025,(06):16-17.[2]鲍香.“让学引思”主张下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改革策略研究[J].高考,2024,(29):156-158.[3]谭启媛.基于“让学引思”的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改革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3,(17):121-124.